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新型臭氧-炭滤-消毒-砂滤组合净水工艺处理北江微污染原水,研究了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启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气水体积比为0.2:1,启动20 d后,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79%左右,滤池挂膜成功;采用两段式气水混合反冲洗方式,反冲洗周期3~5 d,可有效控制水头损失,维持滤池稳定运行。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启动完成后,试验系统最终出水CODMn、氨氮、亚硝氮、浊度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  相似文献   

2.
对于暴雨期东江突发性高污染原水,在东莞某水厂采用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HUBAF)进行强化生物预处理中试研究,滤速16 m/h,气水体积比0.5:1。结果表明,在原水氨氮质量浓度较低时,试验系统最终出水氨氮相对于原水的去除率高达90.63%,同期水厂出厂水仅为64.06%。在原水氨氮质量浓度突发性升高时,采用硝化菌促生强化生物预处理技术,HUBAF对高氨氮污染能够及时发挥其生物净化作用,在2次氨氮高峰期间,相对于原水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9.80%和90.28%,中试系统出水氨氮含量远低于水厂出水。滤池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冲洗前后过滤水头变化量<1.0 kPa,反冲洗周期可达72 h,氨氮、CODMn等指标出水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芳  陆少鸣  李晓梅 《水处理技术》2013,39(10):100-103
通过人工加铵的方式模拟高氨氮污染水源,采用升流式双层滤料曝气生物滤池进行试验,研究气水体积比对高速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高氨氮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水量为1.13 m3/h,滤速16 m/h下,随着气水体积比从0.8:1增加到2:1,NH4+-N的去除率由68.03%增大到88.53%,对浊度的去除率影响不大,且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逐渐减少。当气水体积比为2:1时,高速曝气生物滤池对NH4+-N质量浓度为9~10 mg/L的进水具有较好的脱氮效能,且无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出现,为最佳气水比。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物预处理+常规与常规工艺处理西江微污染原水,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生物预处理+常规工艺对氨氮.CODMN的平均去除率达57.6%.47.1%比常规工艺提高了34.7,17.1个百分点.生物预处理强化了混凝效果,能节省约20%的絮凝剂.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的工程投资约100-130元·m3,运行费用0.03-0.05元·m-3.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市供水安全体系中珠江航道备用水源作为对象,研究其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即西江水遭受突发事件切换使用备用水源时,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BAF)作为其生物预处理环节的联合常规处理的应急能力.结果表明,高速BAF联合常规处理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切换水源48~72 h之后,预处理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稳定在1~2 mg·L-1,最终砂滤池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稳定≤0.5 mg·L-1;切换水源后数小时内滤池中的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在生长速率和转化能力上已协调稳定,反应器内硝化类细菌驯化效果良好;COD预处理平均去除率在45 h后稳定在15%~20%,砂滤池的最终出水在48 h之后<4 mg· L-1;浊度平均去除率稳定在29.9%.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东部河网地区原水的高藻高氨氮水质污染特征,研发了沸石-活性炭-悬浮球填料级配的新型曝气生物滤池(BAF),并进行了处理高藻高氨氮原水研究。结果表明,级配沸石-活性炭的R1和级配悬浮球生物-沸石-活性炭的R2、R3启动阶段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8%±10.5%和95.6%±2.5%、97.7%±2.3%,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9%±24.6%和54.4±22.9%、63.4±12.6%,R2、R3具有较高的TOC和氨氮去除性能。当系统HRT降至4 h、曝气气水体积比降为4:1后,3组BAF的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降为76.4%±13.0%、90.6%±5.1%和98.0±1.8%,其中R2和R3的BAF启动时间短、NH_4!+-N去除率高;同时,对藻细胞有较好的截留作用,藻类去除率稳定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7.
东江东莞段水源在暴雨期由于内河排涝会突发性氨氮污染,给该流域内的给水厂供应优质饮用水带来了挑战。以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HUBAF)在东莞某水厂开展了预投硝化菌促生剂对暴雨期突发氨氮污染水源中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在微污染环境下运行的HUBAF面对突发高氨氮污染原水难以及时发挥其生物净化作用。HUBAF在突发氨氮来临前72 h采取逐级递增预投硝化菌促生剂,并以0.5:1的气水体积比进行24 h连续曝气运行。HUBAF对3 mg/L以下突发氨氮污染能够及时发挥其生物净化作用,实验系统最终出水氨氮值相对于原水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出水氨氮完全符合GB 5749-2006要求。采取10 d预投1次硝化菌促生剂能较好保持硝化菌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低温启动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低温条件下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的挂膜启动方法。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曝气生物滤池挂膜研究进展,结合活性污泥接种法和自然挂膜法的特点,采用了活性污泥接种闷曝后逐渐增加流量到设计流量的复合挂膜法,并以氨氮去除率稳定作为滤池启动成功的标志。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虽延长了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时间,但不影响挂膜质量,27 d后挂膜启动完成,此时浊度、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2%、70%、97%,出水水质良好且稳定,且对滤池短暂关闭后通入常规负荷污水的方式可在短时间重新启动。  相似文献   

9.
雷晓玲  梁寒  杨程  魏泽军  颜海 《净水技术》2021,40(4):31-35,89
以重庆某水库水为对象,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超滤组合工艺对高氨氮、高有机物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装置运行期间,进水CODMn平均值为7 mg/L,出水CODMn平均值为3.5 mg/L,CODMn平均去除率为50.0%;进水氨氮平均值为0.65 mg/L,出水氨氮平均值为0.12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1.5%。组合工艺对CODMn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较曝气生物滤池分别提高了26.9%和11.4%,较常规絮凝-沉淀工艺分别提高了20.0%和58.5%,原水经曝气生物滤池-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后,其氨氮、CODMn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璐  周秀华  邹康兵 《净水技术》2021,40(9):152-157
针对氨氮含量超标的微污染原水,水厂引入BIOSMEDI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工艺.原水氨氮为0.15~2.5 mg/L,亚硝酸盐氮为0.04~0.604 mg/L,经过生物滤池处理后,出水氨氮为0.05~0.48 mg/L,亚硝酸盐氮为0.009~0.126 mg/L,平均去除率为95%.工艺实现了对氨氮等的有效去除,确保出厂水的氨氮能稳定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该BIOSMEDI曝气生物滤池工程单位投资为113.22元/(m3·d),单位制水成本为0.04元/m3.本方案可为同类型生物预处理工艺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北京某水库的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除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较好的除氨效果,生物接触氧化原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在不大于0.234mg/L时,氨氮的月平均去除率为30.8%~72.9%,进水氨氮的质量浓度人工增加至0.126~2.080mg/L时,氨氮去除率最高可达97.4%,平均去除率为71.2%。同时探讨了水温及进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现场快速测定水中氨氮的应急监测方法。运用HACH DR4000U光度计现场快速测定了水中氨氮,其线性范围为0.001~5 mg/L,对测定准确度、精密度进行分析,氨氮测定总变异系数<5%,回收率在92.3%~96.0%,该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适于水中氨氮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ports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water depth in modifying rates of ammonia emission and total nitrogen loss from flooded rice fields after fertilization with urea. Ammonia loss was determined by the mass balance micrometeorological method and total nitrogen loss by15N balance.Initially ammonia was lost at a faster rate from the shallow (0.05 m) than from the deep (0.14 m) floodwater; this was due to higher ammoniac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and higher temperatures in the shallow water. Emission rates were more nearly comparable later in the experiment, but overall, 26% of the applied nitrogen was lost as ammonia from the shallow pond and only 18% from the deep pond.Even though changes in water depth markedly affected ammonia emission rates and the amounts of ammonia lost, they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otal nitrogen los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anagement practices based only on changes in water depth may not result in increased efficiency of fertilizer nitrogen for flooded rice.  相似文献   

14.
敖新宇  刘守庆  陈玉惠 《广东化工》2012,39(6):203-204,214
氨氮是我国水体环境监测的主要指标,是各级监测站点的必测项目。本研究主要是比较水体中氨氮测定的两种方法(凯氏定氮法与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主要测定了人工污水中氨氮,对全自动定氮仪的条件优化,并与钠氏试剂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自动定氮仪测定水体中氨氮时最佳的条件:滴定所用盐酸浓度在0.03 mol/L比较适宜用于测定水体中的氨氮;定氮仪蒸馏氨氮时消化管中加入40%NaOH的体积数为10 mL。利用Foss-2300全自动定氮仪测定水体中的氨氮是一种方便、快捷,数据可靠,环保、新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使鸟粪石生产废水中的氨氮达标排放,采用折点氯化法加以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有效氯浓度、氯氮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对氨氮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用有效氯浓度为13.9%的次氯酸钠药剂处理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为219.14 mg/L的高含盐废水,当pH值为7~8,氯氮质量比为8:1,反应30 m...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阐明卓贝尔氏菌对污染水体中NH4^+-N的氧化效率,以清河底泥为菌源,分离筛选出1株氨氧化能力较强的卓贝尔氏菌(Zobellella sp.)。考察了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NH4^+-N硝化效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4 d内的氨氧化强度为27.88 mg/(L·d),当COD/ρ(TN)为11、pH为8.5、温度为25℃时,该菌在24 h内将NH4^+-N的质量浓度从171.1 mg/L降至11.88 mg/L,氧化效率高达93.06%;建立二次方程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良好,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COD/ρ(TN)=10.72、pH=8.27、θ=25.72℃,在此条件下该菌的NH4^+-N氧化率为94.82%。可为污染水体中NH4^+-N去除的生物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接触氧化沟工艺在珠江微污染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四段式接触氧化沟预处理珠江原水,氧化沟分别装填三类四种填料。试验以高氨氮期间珠江原水为水源研究四段式接触氧化沟对氨氮、亚硝酸盐、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期间氧化沟末段出水氨氮、亚硝酸盐、COD和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33mg/L、0.14mg/L、3.65mg/L、16.05NTU,相对于珠江原水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16%、44.09%、44.86%和64.47%。  相似文献   

18.
针对部分地区污水厂常规处理工艺排水氨氮超标的问题,通过制备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结合吸附试验、表征分析和中试试验对改性沸石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考察了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最佳的制备工艺与氨氮去除特性。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有着更多的钠型沸石与孔道;在NaCl浓度为1.5 mol/L,搅拌时间为3 h,加热温度为75 ℃时,平均氨氮去除率与吸附量分别达到83.51%和0.840 mg/g;中试试验结果显示,经改性沸石氨氮吸附剂过滤后的水中氨氮含量稳定在2.0 mg/L以下,且吸附剂可再生后重复使用。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活污水氨氮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修复工程中,利用微生物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通过对填埋场渗滤液坑底活性污泥驯化,筛选出复合菌剂,在异养硝化培养基或基坑废水中培养25 d后,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从830.42 mg/L降至38.28 mg/L,去除率最高达95.4%;总氮平均质量浓度从930.03 mg/L降至330.68 mg/L,去除率最高达6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