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改变古诗词教学中重讲解分析、轻吟诵朗读造成的低效局面,必须重视吟诵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古诗词教学应从吟诵入手,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充分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遣词美,以达到陶冶情操、积淀语感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英汉对比看模糊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日常交际还是纯文学创作,模糊修辞的运用都能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它借助多种手段赋予并传达出语言的模糊美。本文针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模糊修辞的大量存在,从构建策略、语用功能及产生原因几个方面对模糊修辞作了多角度的阐释,以期读者对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广告英语中修辞的美学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如今它采用越来越精致的修辞手段以加强其美学功能。修辞格作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段运用于广告语中,不仅能达到说服消费者购买的目的,而且还能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海子诗歌《太阳·诗剧》中大量运用了模糊修辞手法。分析发现,海子诗歌的模糊修辞手法主要有运用超常组合、模糊的象征手法和具有模糊效果的辞格,运用模糊修辞产生的美学效应主要有引人深思的含蓄美和浓烈沉郁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5.
诠释学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并不是被动机械的复制文本,而是进行创造性的解释。文章运用诠释学理论具体分析了译者在解读和传译古诗词中的模糊语的过程,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作出适当的选择,在确保译文的可接受度的前提下,彰显译者主体性,创造性地再现原作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6.
公文这一人类的精神产品也具有美学意义.在公文写作中,公文要更好地体现主旨美,达到更好的效果,应该追求修辞美学的运用.句式的选择、辞格的使用以及词语的锤炼都可以增加公文写作中修辞的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7.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罗伯特.彭斯爱情诗中的佳作之一。这首在苏格兰民谣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诗歌活泼、欢畅,具有苏格兰民间诗歌的格调,铿锵有声,富有音乐美。从衔接和修辞的角度对诗歌进行了分析。本首诗歌中运用最多的衔接手段有语法衔接中的照应、连接,词汇衔接中的重复,结构衔接中的排比以及语音衔接中的头韵、押韵、准押韵及辅音韵,修辞手段有明喻、象征、夸张、倒装及排比。运用衔接和修辞手段,诗人生动传神地表达出了自己对心上人深沉而永恒的爱恋以及回到心上人身边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公认的应用文写作大师.<毛泽东选集>应用文体中堪称“瑰宝“的语言融节奏美、严密美、修辞美、谐趣美、俗白美于一体,为我们今天如何把应用文写得生动活泼、文采飞扬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大量的新文学作家投身于新诗创作,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古诗词发展到近代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情感表达的需要,近代文人开始对古诗词进行改革,但都不成功,最后新文学作家全盘否定古诗词,用白话新诗取代古诗词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要样式。“五四”后期尤其是“五四”落潮以后,新文学作家却一改“五四”时期的偏激态度,重新开始创作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肯定了古诗词。  相似文献   

10.
“三美论”视角下的英汉习语意象与修辞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渊冲先生于1979年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鉴于英汉习语本身同样体现着"三美",因此,在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三美论"理论来处理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意象与修辞。  相似文献   

11.
含蓄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美学境界,历代诗歌在创作中含蓄艺术都是所追捧的热点。在追求含蓄美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层次,由浅入深一般可以分为语法层次、修辞层次与宗教觉悟层次这几个不同的层次,层次的差异导致了诗歌写作手法的不同,从而就造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含蓄艺术的不同境界。本文主要结合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解,从作者诗歌写作的手法出发,分析研究了古代诗歌含蓄艺术的不同境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诗歌研究多从修辞学出发,关注诗歌的比喻和借代。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从认知的视角对诗歌进行了形式和意义的研究。本文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意象派诗歌意义产生的认知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文学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唐诗人李贺在其诗歌中大量运用这种艺术手法,构思精妙,体现出一种奇异、冷艳及瘦硬的风格。本文阐述通感的含义及在诗歌中的作用并着重探讨和分析李贺诗歌中的通感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将中国传统诗歌翻译成英语,与国际友人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是新时代的目标之一,这样就使格律诗英译成为一大重点与热点。格律诗的产生,是基于一系列基础要求的完善而形成的。因此,在对格律诗进行英译的同时,很难顾全其所有内容、形式,必然存在取舍问题。因而,格律诗的具体英译方法需要探索和尝试。无论是形式上的格律平仄、声韵特点、阅读特点,还是内容上的对仗修辞、典故运用、文化习俗,都要进行一定的比对与研究。可以说,格律诗的翻译方法探讨,既是对中英诗歌的共同点进行考校,也是对对等翻译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作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之一,卡尔·桑伯格是美国作家当中继沃尔特·惠特曼之后唯一能被称为"人民的诗人"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师承了惠特曼的自由体诗歌的文体形式,沿用了长句的写作风格,以及罗列人、事和物的写作技巧,采用人民的语言创作以及诗歌里重复和平行结构的修辞手段。从而进一步使自由体诗歌更加为人民所接受,也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两位诗人的亲民性。  相似文献   

16.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纲领,把乐教作为育人的终极教育;赞颂“尽善尽美”的《韶》乐,把文质俱佳的作品作为乐教的范本;反对只重形式和技艺的学习,把体验和陶冶情感作为乐教的重心。孔子的乐教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深邃而广博的智慧,对25个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教育仍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汉语修辞研究渐入低谷,定位语言学的修辞研究逐渐被边缘化。深入开展语义修辞的研究,构建汉语语义修辞学新分支,积极确立其核心修辞学的地位,是继承与发展隶属语言学的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可行路径。在研究中,于理论层面要着意构拟其特色的修辞范畴系统,于实践操作层面要创建起同其相匹配的修辞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西方修辞学史》是一部新颖、独特的学科史论著。该书与国外同类作品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作者置身于一个跨文化语境,不受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立场、欧洲中心主义、学术政治等的掣肘,将西方修辞学科史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尤其是智力语境等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围绕西方修辞学的滥觞及其兴衰成败的发展历程这一主线,囊括主要的修辞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内容涉及修辞与哲学、宗教、伦理、文学批评、论辩以及当代西方修辞研究现状及其特征等,是一部学术性较高的修辞学科史。  相似文献   

19.
语言具有各种变异形式,艺术性变异的语言具有各种修辞功能,其修辞功能以各种特性体现于变异修辞上。变异修辞的功能就是语言美的语用价值在语言运用中的认知映射。变异修辞的功能可见于它的声韵功能、象似功能和美学功能。变异修辞在语用上具有偏离性、错位性和超常性的语言属性。本文将从不同视角探讨言语变异的种种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