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南秦岭金龙山金矿构造控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基础地质调查和化探方法,对金龙山金矿区成矿带构造、矿区构造、矿脉、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进行研究,得出金龙山成矿带脉赋存规律为NE或NW向断裂构造角砾岩型矿化体与近EW向层间剪切带型矿化体交会,主矿脉呈NE向展布,矿脉延深大于延长,控矿构造以主断裂控矿为主、次级断裂控矿为辅。建立了NE向主构造控矿模式:左行走滑构造带在剖面上呈负花状构造,金矿脉及其上部的汞锑矿脉发育在断裂带中,形成断裂构造角砾岩型矿化体,控矿断裂旁侧层间剪切带中形成层间剪切带型金矿化体。锡铜沟—金龙山成矿带分布着4个应变中心,目前仅东坪—两河应变中心未发现任何矿床(仅有铅锌矿点),所以该应变中心将是下一步找矿的远景区。北侧的镇安—龙王沟和锡铜沟—铁厂构造变形带中同时存在强变形带及弱变形域,这2条变形带也是重点成矿区域,可作为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显微镜和电子探针鉴定金龙山金矿的矿物种类主要有黄铁矿、砷黄铁矿、毒砂、砷黝铜矿、锌黝铜矿、硫锑铅矿、方铅矿、闪锌矿、辉砷镍矿和雄黄等,其中,砷黝铜矿、锌黝铜矿、硫锑铅矿和辉砷镍矿等为首次在该区发现的矿物种类。通过电子探针观察与测试,确定黄铁矿具有含砷黄铁矿增生环带,而且条带状黄铁矿具有含砷黄铁矿增生体,形成条带状和斑杂状黄铁矿。金龙山金矿中金属硫化物含量偏低,多呈稀疏浸染状分布,研究矿物分布特征非常困难。通过野外观察发现,硫化物的分布与构造变形的强弱成正比,构造变形越强则硫化物的含量越高,颗粒越粗大,分布越密集。研究得出强变形带中硫化物多呈条带状分布,弱变形域中硫化物多呈稀疏浸染状分布。经过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确定了硫化物的相互关系,其形成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阶段为缓慢结晶阶段,中期阶段为快速结晶阶段,晚期阶段为叠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北带与金矿有关的脉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源 《黄金》1993,14(8):1-6
西秦岭北带与微细浸染型金矿有关的脉岩,空间上与矿化密切伴生,时间上略晚于矿化,成因上脉岩和矿化均与中川花岗岩杂岩体有关,为同一岩浆——构造事件不同阶段的演化伴生产物.论文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同位素等方面讨论了脉岩的地质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金龙山金矿带自东向西分为金龙山、腰俭、丘岭和鼓楼山4个呈似等间距分布的矿化富集段,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研究表明地层可能仅是赋矿之所,而钙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及钙质页岩等有利岩性对成矿起主要控制作用。区内构造极为发育,EW向区域性断裂控制整个矿带的展布,矿带内NE和近EW向次级断裂控制着矿带分段和矿(化)体的空间定位。因此,有利岩性组合和断裂联合控矿是金龙山金矿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阳山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勉略构造内,文县弧形构造东翼,主要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和葛条湾-草坪梁复式背斜控制;矿体产出于断裂带内,复式背斜翼部次级剪切走滑断裂中。研究表明:阳山金矿控矿构造及其演化复杂,泥盆纪中晚期文县地区形成了一套碳硅泥质热水沉积,勉略一带在三叠纪经历了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机制的转变;晚三叠世区内中酸性岩脉沿早期挤压片理侵入;早侏罗世早期,进入后碰撞造山期,断裂发生斜冲左行走滑剪切活动;燕山中晚期,进入局部伸展阶段,继承早期逆冲推覆构造,同时形成派生的断裂、节理及褶皱等。目前,所认识到的葛条湾-草坪梁复式背斜可能只是区域性复式褶皱北翼的次级褶皱。  相似文献   

6.
秦岭地区与滇黔桂接壤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基本特征相似,但也存在许多差异,分析研究这些差异性,对认识两地区的控矿地质条件,进而指导找矿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岭地区与滇黔桂接壤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基本特征相似,但也存在许多差异,分析研究这些差异性,对认识两地区的控矿地质条件,进而指导找矿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疆金龙山金矿属于韧性剪切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大地构造处于觉罗塔格裂陷槽之雅满苏裂谷,韧性剪切带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区域沉积建造浅变质的细碎屑岩建造和火山岩建造,异常元素一般为Au、As、Sb、Cu、Mo、Pb、Zn。  相似文献   

9.
陈赶良  杨柏林 《黄金》1996,17(3):11-14
本文利用美国陆地卫星MSS图像对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区的线性体进行了解译,并对其作了定量分析,发现线性体各参量(密度、熵、分维)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构造,已知金矿床(点)与各参量异常吻合率较高,其中与分维异常吻合率达80%。  相似文献   

10.
微细浸染型金矿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镇旬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被动大陆北缘南秦岭局限海盆,广泛发育一套早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复杂,伴随着大量岩浆、流体和热液成矿作用的不断发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工作,综合分析了镇旬盆地构造演化、岩相古地理、构造动力、古陆远程成矿、区域地层和生物成矿作用等条件,认为镇旬盆地是大型-超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的远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碳酸盐岩中微细浸染型金矿分布在具有冒地槽褶皱带性质的燕山台褶带内,产在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向洪水庄组粘土质页岩、细碎屑岩的过渡部位,矿化带具有沿层分布,受构造控制,规模大和缺少金属硫化物的特征。本文探讨了其成矿条件,地质特征,并与我国西南及其它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进行了对比,认为华北地台北南缘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平度金矿6号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祺  刘国松 《黄金》1996,17(9):13-16
平度金矿6号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探李文祺刘国松(山东省平度市金矿)1前言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金矿区地处胶西北金成矿区的南带,栖霞复背斜的南翼,玲珑杂岩体的南缘。该区采金历史悠久,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在60km2矿区内已发现40余条含金矿脉,按其矿化类型可分...  相似文献   

13.
张志诚 《甘肃冶金》2004,26(2):13-15
龙山金矿主要赋存于奥陶系花牛山群上岩组云母石英片岩中 ,柳园 -辉铜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是其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 ,矿床成因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4.
甘肃清水县百家坝金矿地处祁连造山带陇清铜金成矿带东南段,目前发现的矿体主要产于震旦-寒武系陈家河群火山岩组和碎屑岩组地层中,属于北西(西)向-北东向叠加构造带内的构造蚀变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研究发现,矿体受地层与岩浆岩的热接触变质带和构造破碎蚀变带的共同控制,构造破碎蚀变带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沉淀的场所;成...  相似文献   

15.
丁士应  任富根 《黄金》1996,17(8):3-6
本文将成矿演化与构造演化统一于一定时空范围进行研究,总结出背形构造滑脱作用形成的剪切带控制成矿带,剪切带的演化控制金的成矿作用,在剪切带三个演化阶段中,韧脆性变形阶段是金矿成矿的关键阶段,提出了统一的韧-脆变形体系是寻找金矿的热-动力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广西田林县八渡地区是桂西重要金矿成矿带上的典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产出区域之一,其成矿类型可划分为辉绿岩型、石英脉型及断控型三种,本文依托野外矿产地质调查项目,通过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为区域找矿提供新的找矿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陕西金龙山金矿带是秦岭造山带内发现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带,矿带自西向东分为古楼山、丘岭、腰俭和金龙山4个矿段。目前,围绕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涉及较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矿区深部找矿与预测工作。通过对丘岭矿段118-94勘探线钻孔岩石系统采样分析和统计计算,利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金矿床的原生晕组合特征,结果表明:Au与As相关系数为0.776,密切共生,As、Sb和Hg共生较稳定,为金矿的前缘指示元素组合。利用不同勘探线和不同中段原生晕异常剖面投影图,研究了矿床原生晕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前缘元素As、Sb和Hg在700 m及1 000 m深度存在2个高背景,中部元素Pb和Zn在650 m及950 m深度异常强度最大,尾部元素Cu、Co和Ni在700-800 m深度异常规模最大,异常组合特征反映出在118-98线700 m标高以下可能存在有隐伏金矿体。  相似文献   

18.
高龙金矿是桂西北地区最为著名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累计探明储量达到大型金矿床规模.在高龙穹隆北缘发现的平站矿段为该地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该地区金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晚古生代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是最重要的成矿有利部位,但边缘不是一个严格的空间距离概念,而是与碳酸盐岩台地之间的构造空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张继安 《黄金》2011,32(7):26-29
那能金矿床产于经区域弱变质的三叠系碎屑岩兼中,属中低温热液、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该矿床主要受NWW-SEE向断裂和褶皱构造的双重控制,同时具有明显岩控特征;背斜核部及其附近的小断裂是控制矿体分布的主要因素.阐述了那能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规律,提出了深部具有寻找原生矿资源的潜力,对指导企业进一步找矿并取得储量的更大...  相似文献   

20.
甘肃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寨上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同位素、包裹体的分析,划分出了该金矿的4个成矿阶段,并得出了成矿流体属于中一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压力集中在40~70MPa,成矿平均深度为5.73km。硫同位素特征表明金矿硫源为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硫,二者在成矿作用中发生了交换作用。在构造热效应和地热梯度的驱动下,流体活化迁移至地壳浅部形成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