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野外三维地震施工中往往遇到村庄、工厂、山区陡坎等多种多样的障碍物,给野外资料采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此,文章研究设计了合理的树枝型三维地震野外特殊观测系统,论述了特殊观测系统的原理和布置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枝型特殊观测系统布置设计,并在永城李大庄三维地震勘探和济宁彭庄三维地震勘探中进行了野外现场障碍物树枝型特殊观测系统设计,经过实践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已成为煤矿资源勘查评价的重要方法,而获取高品质野外地震资料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从提高野外施工效率和质量出发,开发了基于微机的<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工区覆盖次数、方位角、炮检距以及定量分析单炮记录等客观评价野外施工质量,提高了监控和评价效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不仅可以发挥系统工程学的最大特点,得到更合理的地震数据,而且可以为施工方实现成本节约和技术革新,从而为集约型社会贡献出应尽的责任和力量。在矿方给定的质量指标下,可以结合观测系统涉及到的主要参数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设计出多个符合相关地球物理参数的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得出10线8炮中点激发观测系统,可以实现施工成本的最小化和保证质量的最优化。主要以山西和顺李阳矿区为例,扼要介绍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两淮地区,煤层倾角局部较大,构造复杂。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对落差3~5m的断层控制存在明显不足。本文以淮北邹庄煤矿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工程为例,介绍了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思路,对业界类似的施工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JZ矿三维地震野外资料采集为例,讨论了我国东部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特殊观测系统的应用与研究。针对勘探区内村庄等障碍物密集的情况,采用克朗地震采集系统进行特殊观测系统设计,与原观测系统对比,特殊观测系统能够保证障碍物下目的层的覆盖次数,得到准确和完整的野外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6.
山区地震施工由于地形高差和地表地层及岩性横向变化大,使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由于地形高差变化大造成地震反射波离散,而声波及各种低频干扰严重引起记录信噪比低,如何克服或减小上述不利因素,结合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野外采集的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方法。与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别)、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别)、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别)不同,地震勘探是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别,采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根据物理仪器在地面检测到的结果,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此推断、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  相似文献   

8.
复杂山区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田勘探与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内煤田地震勘探工作也随之进入地表复杂的山区,这在勘探技术特别是野外数据采集技术上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文章从分析复杂山区地震勘探的特点入手,结合生产实践,说明了野外数据采集对地震设备、观测系统、成孔激发方法等的要求及解决办法,给山区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9,(12):118-122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对煤田小断层和隐蔽性地质体探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煤田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可靠地的地质保障。为了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从影响地震原始数据品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以淮北矿区的勘探实践为基础,详细论证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面元大小、偏移距,接收线距、炮检距等主要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基本原则,从而建立了针对勘探目标体的观测系统。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观测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了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等面元属性对地震数据质量的影响,为煤田高密度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次研究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海孜煤矿的地质勘探,通过对地质条件、技术方法及工程措施等方面的分析,最终获得了质量较好的原始资料,再选用合理的处理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分析与解释,最终查明了褶曲、断层、岩浆岩及煤厚等构造特征,完成了勘探任务。  相似文献   

11.
牛跟彦 《煤炭技术》2012,31(3):167-169
准格尔煤田位于内蒙古中西部,红树梁井田位于准格尔煤田南端。为了进一步查明井田内煤层的赋存、构造、煤层风氧化带等地质情况,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地质保障,对该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使用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查明了测区内主要可采煤层4煤、5煤、6-1煤和6煤层的赋存形态和深度,解释了断层24条,圈定了煤层风氧化带的范围,解释了6煤层的分叉边界。  相似文献   

12.
通过Klseis软件进行设计,对采集参数进行论证、选取合适的观测系统,适当的资料采集设计等,能规避复杂情况对地震勘探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资料采集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李永明 《煤》2005,14(6):21-23
介绍了五阳煤矿南峰扩区的地质概况,三维地震勘探的原理和资料处理的方法,在应用三维地震 勘探对南峰扩区进行勘探中所取得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14.
武有才  孟银龙 《山西煤炭》2012,32(6):45-46,54
分析了原相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地震地质条件和勘探结果,阐明了三维地震勘探所需的地质条件及对小断层、小褶曲的控制效果,对其推广应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简述三维勘探技术意义,三维地震与二维地震的比较,从野外数据采集、室内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利用三维资料认识地下构造,阐述了三维地震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运用地震属性技术解释煤矿陷落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山西某煤矿两个三维勘探区煤层反射波的属性特征进行的提取,对陷落柱反射波等地震属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合已知地质资料,利用基于地震层间属性定量描述与识别陷落柱的最新解释技术对勘探区进行了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17.
惠俊刚 《煤炭技术》2007,26(9):102-104
以徐州夹河煤矿三维地震勘探为例,讨论了在煤层埋藏较深条件下实施三维地震勘探的难点及对策。结果表明:野外采用"大井深、大药量、高覆盖次数"等采集技术,室内通过三维地震精细处理和综合解释,能够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8.
1551(1)工作面位于潘一矿东部下山采区,为潘一矿13-1煤层保护层工作面。为了查明1551(1)工作面"地质异常带"的发育变化规律,利用三维地震动态解释系统依据波形强弱变化解释地质异常情况,但凭波形强弱变化解释无法判断"地质异常带"是无煤带还是地质构造及其边缘,根据1551(1)工作面下顺槽现场跟班实际探测的钻孔地质资料,结合11-2煤层顶板岩性赋存特征综合分析,准确的预测了"无煤带"的边缘,给领导决策及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保护层回采及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有效指导。比工作面在"无煤带"前做切眼多回采340m,多回采煤量约15.3万t,按t煤300元价值计算,为矿创造了4590万元经济效益,同时也扩大了13-1煤层被保护层开采面积,于此带来的安全与隐形的经济价值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李佳胜 《煤炭技术》2013,32(3):29-31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产品设计及制作水平的日益提升,煤矿机械产品三维变型设计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普遍。文章总结了当前煤矿机械产品设计中三维变型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三维变型设计基本思路及其在煤矿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0.
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在防治煤矿突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随煤矿生产进行全程动态解释,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模式,能够查明煤层中的断层或其它构造分布.利用该项技术对邱集煤矿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导水陷落柱的空间位置、边界和大小,为封堵导水通道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可以从平面和立体角度研究地层的构造和岩性变化,从而对水文地质异常做出判断,为防治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