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文章以煤炭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环境支撑能力三大维度构建了煤炭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以及基于时序的动态评价方法分别对我国20家煤炭上市企业综合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根据K-Means聚类的结果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中等和较弱三类企业进行了障碍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炭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不足,其中技术创新投入方面对煤炭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影响最大。最后根据三类企业的不同特点,分别从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完善人才建设制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煤炭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煤》2018,(12)
潞安集团以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契机,高度重视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确立"赢在标准、胜在执行"安全标准理念,构建三大六超前管理体系,创新变化管理新举措,坚持系统优化,大力实施减人提效、产能优化工作,持续推进采煤主导技术创新,积极推进矿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了煤炭产业的做大做强做优,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张文 《选煤技术》2016,(4):19-21,32
煤炭产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针对近年来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影响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明确煤炭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评价指标及其确立原则,最终选取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支撑保障能力四个因素,并增加了15个代表性较强的系统性指标,构建了煤炭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通过构建该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部门制定煤炭产业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曾虹 《煤炭技术》2013,(5):105-107
文章就煤炭建筑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先论述了此类企业的竞争力,讨论了优势与劣势,而后提出煤炭建筑企业必须走创新发展道路,并做了具体阐述,接着提出效益评价体系,来检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用宁夏煤炭基本建设公司为例做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生产规模中.煤炭企业市场分散等存在的问题,提出组建煤炭大企业集团已势在必行。结合山西焦煤集团运行实践.论述了企业要做强做大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提升营销管理水平及构建学习型企业。  相似文献   

6.
张冉 《煤》2012,21(2):63-6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地区兼并重组整合、实现规模化扩张、做强做大企业已成为国际煤炭大集团实现快速发展的主要趋势。潞安集团在战略发展中,明确提出了要面向世界一流煤炭企业、面向煤炭行业的未来,建设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实施跨地区煤炭资源整合,既是顺应国际国内煤炭产业发展趋势及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潞安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实力强大、优势明显的亿吨级现代煤炭产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以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为切入点,结合煤炭生产企业的特点,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煤炭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指出了持续技术创新是提高我国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煤炭工业走向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对如何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技术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信息资讯     
技术信息中国将加大煤炭科技创新新编制的《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中国煤炭行业应从以下五方面加快科技创新:1)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围绕煤炭资源高精度快速勘探技术、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配套技术、煤矿重大安全隐患防治技术、煤炭洁净加工转化与利用技术、矿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技术等加强科技攻关。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型煤炭企业要加快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中心,重视战略规划机构的建设,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把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大型国有煤炭企业领导班子的…  相似文献   

9.
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物流产业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英杰 《煤》2004,13(2):59-61
为适应煤炭企业市场做大做强的需求,制定大集团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的物流进行创新和重组再造,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结合,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成为煤炭企业集团未来发展中的一个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煤》2015,(10):90-92
在全面掌握潞安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做法,综合分析评估潞安技术创新体系与产业化需要改进的领域,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鑫 《中国煤炭》2012,38(8):33-36
介绍了近几年煤炭企业在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煤炭企业存在的知识产权管理“代管”、知识产权开发被动、知识产权产业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知识产权开发动力,化被动为主动开发知识产权;在煤炭企业内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产业化,建立知识产权网站、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和评估机构等.  相似文献   

12.
孔岳  孙建全  胡兰田 《中国煤炭》2012,38(7):122-124
简要介绍兴隆庄煤矿在安全理念树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装备投入、安全技术创新、和谐矿井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参考,达到进一步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目的,对于提升煤炭企业社会形象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煤炭工业在我国能源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但我国煤炭生产和利用技术都比较落后,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效益低下,技术进步速度缓慢,因此对我国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找出其优势环节和劣势环节,对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根据煤炭企业特点结合相关资料建立了煤炭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各项指标进行排序并计算权重,最后结合实际对某煤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智能矿山的意义与目标;指出,打造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要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使煤炭产业各环节间进行有机联动,实现产业链的真正融合,打造矿山新型数字生态,助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矿山技术体系和业务架构;认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矿山建设应首先进行算力及容灾体系建设,其次是要进行网络体系搭建,第三要搭建横纵贯通的数据中台业务。将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智能矿山建设的发展阶段归纳为4个阶段:框架初步构建、实现采掘等单系统或单项技术智能化决策和运行阶段;多系统信息融合、实现采掘运智能联动阶段;形成智能生产、安全、管控智慧大脑阶段;形成全矿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智能矿山体系阶段。最后提出,智能矿山建设是一个科技创新和不断进步的过程,应注重顶层设计,做到传承与创新并重,基础平台、局部场景智能化建设要并行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专用分析的我国煤炭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支丽平 《煤炭工程》2014,46(8):111-113
 以Patentics中外专利检索系统作为数据源,从专利申请量、技术领域分布、主要研究机构、主要发明者、热点领域等方面对我国煤炭技术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揭示国内煤炭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热点、行业领先企业、技术领军人物,比较各研发机构在煤炭技术领域的创新性和研发实力,进而获取重要的战略性信息和创新性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和利用煤炭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信息化带动煤炭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新型现代化矿井,是二十一世纪煤炭企业提高矿井安全程度、实现高产高效、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是煤炭科技发展的方向。陕北矿业公司按照集团公司《信息化总体规划》要求,建设综合信息网平台,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各环节全过程的自动化,实现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实现生产、管理与控制一体化,提高生产、管理的决策科学化水平,实现全公司数据、信息最大程度的共享。  相似文献   

17.
张梦圆  张云  洪帅 《中国矿业》2021,30(7):30-36
新时期煤炭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是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科技创新在推动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互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煤炭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两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从时间维度实证研究与解析2010—2019年中煤能源集团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科技创新不同环节对节能减排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从综合发展指数看,2010—2019年中煤能源集团两系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N型波动演变过程;从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看,从较不协调发展阶段上升为高度协调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明显促进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的提升,但科技创新水平低于节能减排水平,两系统之间受政策影响互动程度不平衡;从影响程度看,煤炭企业专利授权数与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对企业节能减排水平提升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齐惠英 《煤炭技术》2013,32(3):278-280
文章旨在深入总结煤炭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成果和经验,分析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全面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如何利用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身份管理技术,解决目前煤炭企业信息化遇到的瓶颈问题,加强煤炭企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实施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煤炭企业管理控制模型,进而提高煤炭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安全控制能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