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许军  杨敏 《中州煤炭》2010,(6):47-49
采用标志层对比、层间距对比、煤岩层组合特征对比、物性特征对比和煤质对比等方法,对小里河勘探区的煤和岩层进行了综合对比,确定了勘查对象——二1煤层的赋存层位,厘定了勘查区的构造方案,特别是铁山滑动构造滑动域的分布范围,对周边地区的地质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保林 《煤》2018,(2):61-63
郭家台勘查区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南营儿群(T3n),煤层对比以岩相旋迴及煤层组合特征为基础,结合标志层、煤层自身特征、煤层层间距及煤岩层物性特征等用综合方法进行对比,基本理清了勘查区可采煤层的层数,煤层层位在纵向、横向上的变化情况。认为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煤D10层、煤C4-4及煤C5-1层分布面积较大,煤层层位较稳定,对比标志层清楚,物性特征明显,对比可靠。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山西某勘查区自然伽马、三侧向电阻率、伽马伽马、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的组合形态及其物性特征,对该区的煤岩层特性进行了测井曲线综合对比,其中2号和11号煤层曲线组合形态同为"W+V"型,除曲线幅值大小不同外,主要区别在于11号煤层底板有一层较厚的高放射性含量的含铝泥岩,自然伽马曲线反映为高幅值异常,9+10号煤层除"W+W"组合形态外,主要依据该煤层顶部一层较厚的K2石灰岩标志层来确定。实例表明利用测井曲线异常形态及组合特征,揭示了该区的煤层分岔、合并,煤层厚度变化,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变化规律研究、层位划分以及断层的判定。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6,(9):105-107
煤系地层岩性组合特征是地质勘探野外岩性对比、判定的基础。豫西石炭二叠系地层为主要含煤地层,通过对煤系地层地质标志层的特征描述、地层沉积相及煤岩层组合规律的研究,为地层对比判定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是煤田勘探中确定煤层厚度的主要依据,但在一些地区因钻孔漏浆严重,无法测量三侧向电阻率和声速曲线,煤岩层的识别和定厚只能采用放射性测井曲线。通过分析研究区密度、自然伽马和伽马-伽马等测井曲线的形态及组合特征,对井田的煤岩层进行综合对比。提出标志层与测井曲线相结合的煤岩层识别与定厚方法,在研究区确定了曲线特征相对稳定的两个标志层,有效解决了煤岩层识别和定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查明巷道迎头方向扇形区域地层的富水性特征,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超前探测,通过布置9个物理探测点,从7个方向对巷道迎头上覆岩层和底板煤系地层的富水性特征进行探测。综合对比7个方向的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选用视电阻率为18Ω·m作为低阻异常区划分阈值,确定了顶底板低阻异常区分布范围,为巷道掘进提供了技术指导,保证了巷道的掘进安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谢桥井田视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形态及组合特征的分析研究,在区内划分出3个岩层物性标志层、5个煤层物性标志层和2个辅助煤岩物性标志层,并以此作为确定和划分大层段及确定该组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的依据。此外,通过对谢桥矿二水平补勘的4个钻孔B组煤层的层位进行对比发现,该区6煤层与全区标准剖面一致,可作为曲线对比的标准。实践表明,在该井田利用测井曲线异常形态及组合特征,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变化规律研究、标志层确定及层位划分判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张湾煤田视电阻率、自然伽玛和伽玛等测井曲线的形态及组合特征,对该区的煤岩层进行综合对比。其中3煤层厚度大,较稳定,其本身就是良好的标志层,物性特性明显。太原组中有10余层薄层石灰岩,其中三灰和十下灰在区域上分布稳定,可以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层。三灰在视电阻率曲线和伽玛伽玛曲线上呈高幅值反映,在自然伽玛曲线上具低幅值,界面明显。十下灰厚度稳定,是16上煤层的顶板,是煤层对比的最主要标志层。  相似文献   

9.
侯万武 《江西煤炭科技》2022,(1):122-124,129
广西罗城煤田南平勘查区位于罗城煤田的中部,勘查区为一单斜构造,呈北东方向展布,倾向南东,含煤地层为寺门组,寺门组Ⅰ煤层为本区可采煤层.通过对罗城煤田南平勘查区施工钻孔资料的分析,采用宏观煤岩特征、标志层、层间距、测井曲线特征、煤岩性组合特征及物化性特征等方法对勘查区寺门组各煤层进行系统划分、对比和研究,其结论可对本区及...  相似文献   

10.
在先进的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先根据露头和岩芯初步划分地层,然后编制了各种分析图件,根据地层岩性、测井曲线组合、标志层、煤标志层间距、动植物化石等进行综合分析、横向对比连接;对隆化北勘查区煤系进一步从煤层宏观组合到煤、标志层及其间距、煤质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对比。各种方法相互配合、交叉使用、互有验证,达到了最佳的对比效果。通过地层和煤岩层对比发现,本区钻孔揭露断层5条,陷落柱1个,可采煤层3层,形成于动态泥炭沼泽,其中2~#煤层受同生碎屑河流冲刷缺失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的覆岩破坏规律,以韩家湾煤矿214201工作面为背景,开展了覆岩地面钻孔、漏失量观测法实测、相似材料模拟研究工作。经对实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覆岩破坏特征,覆岩"两带"发育高度、岩层破断角等。实测得到仅采3-1煤非充分采动的垮采比为6.5、仅采4-2煤垮采比为7.3;相似材料模拟顺序开采2-2煤垮采比为6.0,3-1煤垮采比为6.8,4-2煤垮采比为5.8;2-2煤岩层破断角为59.5°~69°,3-1煤岩层破断角为66°~71°,4-2煤岩层破断角为57°~68°;2-2煤初次来压步距45m,周期来压步距为11~17m; 4-2煤初次来压步距为63m,周期来压步距为13~21m。研究表明:韩家湾煤矿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条件下,上覆岩层只发育有"两带",下部煤层垮采比降低、上煤层垮采比升高,下部岩层破断角降低、周期来压步...  相似文献   

12.
淮北矿区大采高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淮北矿区近距离煤层,煤层极软、构造复杂、近距离煤层的夹层不稳定、煤层厚且不稳定的条件,根据围岩控制理论,研制了ZF6800/19/38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工业试验期间,工作面过落差2~8m的断层3条,大幅度提高煤层开采效益,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宽沟煤矿"3·7"、"3·8"震动事件呈现短时间隔"连锁"效应的现象,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研究两煤层开采后的岩层结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微震监测的方法分析了两煤层开采形成的结构形态与失稳演化过程,基于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两煤层开采坚硬顶板联动效应引起的煤体应力演化过程,提出了两煤层联动冲击致灾机制.研究表明:I01020...  相似文献   

14.
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具有破坏作用,使煤炭资源量减少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复杂化。通过对吴桂桥煤矿岩浆岩体的研究,确定岩浆岩产生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岩浆岩岩床、岩脉顺层侵入于石炭系、二叠系及古近系地层中,特别是侵入于煤层中时,使煤层的结构变得复杂,同时使煤层变质程度加深,局部形成高变质无烟煤。  相似文献   

15.
吴迪 《中州煤炭》2018,(8):227-230
为解决三交河煤矿近距离2号煤下分层开采过程中应力显现异常、支护困难等问题,在现场调研、锚固力试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试验基础上,对下分层回采巷道层间距大于3 m、1~3 m、特殊地段1 m条件下提出了3种支护方案,并运用UDEC软件对2-2煤层开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显示:层间距小于2 m的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50 mm,两帮最大移近量40 mm,与2-601工作面现场监测数据相符。三交河煤矿下煤层综合开采方案的成功实践,解决了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支护问题,对于类似条件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国瑞  王胜伟  郭峰 《煤炭工程》2019,51(9):100-105
为了研究上下煤层开采顺序对复合残采区层间煤岩层矿压显现影响的规律,以西山煤电白家庄煤矿上下部煤层分别采用刀柱法和长壁垮落法开采后形成的复合残采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上下煤层不同开采顺序对中部遗留煤层及其围岩应力分布、移动变形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先下后上”的开采顺序,采用“先上后下”开采顺序时,上下部煤层开采完毕后中部遗留煤层及其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更低,双重采动所造成的应力影响范围更小|采用“先上后下”开采顺序时,复合残采区层间煤岩层移动变形量较“先下后上”开采顺序时小|采用“先上后下”开采顺序时,上部煤层遗留刀柱煤柱下方岩体未受到塑性破坏,即该区中部煤层整体稳定性较好。研究可为同类型赋存条件的复合残采区中部遗留煤层安全开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深部近距离煤层群煤炭开采面临瓦斯治理难题,走向高抽巷是解决邻近层瓦斯的重要技术之一,高抽巷层位是影响抽采效果的关键。基于采动裂隙“O”形圈理论阐述了走向高抽巷抽采邻近层瓦斯作用原理,采用裂缝带高度经验公式及关键层理论,提出了走向高抽巷层位的理论计算方法。阳泉矿区应用实践表明,高抽巷与15号煤层的层间距在由30 m增加至80 m时,瓦斯浓度呈降低趋势且变化趋缓,抽采瓦斯混合量与瓦斯纯量呈增大趋势,变化趋势的拐点为层间距70 m或者层间距与煤厚比值为9.5左右,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针对神广煤矿5-2煤房式开采后4-2上、4-3煤上行开采安全生产问题,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对4-2上、4-3煤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然后采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5-2煤房式开采对上部4-2上、4-3煤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影响;研究了4-2上、4-3煤开采对层间岩层及5-2煤采空区留设煤柱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4-2上、4-3煤的比值K分别为33.07、23.46,均大于临界值7.5,5-2煤采空区煤柱的极限承载强度为7.84MPa; 5-2煤开采后,4-2上和4-3煤整体性和连续性保持完好;4-2上、4-3煤层上行开采使得层间岩层应力降低,位移减...  相似文献   

19.
白家庄矿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白家庄煤矿垮落法残采区上覆煤层开采问题,通过室内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受两次采动影响,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出现了裂隙产生、扩展甚至贯通的过程,导致其层间岩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掌握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的应力传递规律,再现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受两层煤开采共同影响作用下的移动变形全过程和岩层结构演化过程,揭示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存在块体梁-半拱结构控制层的结构机理与其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煤层群上行开采对上覆煤层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运用理论计算、现场实践、UDEC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对赵各庄煤矿煤层群上行开采选择不同首采厚度时上覆煤层的运移破坏特征及对上煤层瓦斯的卸压效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有开采技术条件,最终确定首先开采12号煤4 m顶分层,然后开采9号煤,最后利用放顶煤工艺开采12号煤的下分层是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