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7)
凡·高是19世纪欧洲极具影响力的一位画家,在他留下的素描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风景素描作品。凡·高的风景素描作品利用强烈的对比将画面内容与自身感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画面增添更多画面外的内容,并以此带给后人很多关于素描的反思。笔者通过对凡·高风景素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目前高校素描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论述凡·高风景素描对当代素描教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2)
凡·高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现代美术,在艺术的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文章以其成熟期的代表作《星月夜》为切入点,从色彩、线条等方面结合凡·高当时的人生状态,讨论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9)
后印象派画家凡·高虽然一生短暂且屡遭挫折,但其绘画艺术登峰造极,受到世人的敬仰。凡·高的绘画作品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抒发了博大的人文主义情感,这种人格魅力与情感的展现依靠某些个性因素。基于此,该文采取图文互证的形式,对凡·高绘画艺术中的个性与情感进行研究,从而阐述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个性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
朱耷与凡·高在绘画理念上有很多十分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强调用绘画的方式传递内心的真实情感,两者的作品都与各自所处的时代、环境、内心情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8)
忧郁情感一直贯穿在艺术史中,画家通过艺术创作将个人情感与经历转化为艺术作品。自画像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题材,可以直观地呈现出画家内心的情感。文章通过分析伦勃朗、凡·高、席勒的个人经历和自画像作品研究画家自画像作品背后隐藏的忧郁情感,然后进一步分析画家的忧郁情感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4)
自画像作为肖像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及西方绘画中很重要的一种题材,在西方绘画史中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艺术家以自身为创作对象,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等置于自画像中,使自画像具有了自传的性质。文章通过对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与凡·高的自画像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他们自画像作品的画面构成、画面语言以及不同时期自画像作品所反映的各自内心状态,分析两位大师自画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4)
一提到凡·高,人们往往马上会想到诸如狂热、天价等词汇,这些流行的标签实际上把美术史中的凡·高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是19世纪西方绘画史上的伟大人物,其艺术风格在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凡·高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感情上受挫、生活上贫困和好友高更的离去,这一切最终将这位艺术天才打倒。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画了这幅《麦田上的乌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7)
凡·高是西方绘画的代表人物,是表现主义的先行者。凡·高在一生中不管经历怎样的磨难,都不曾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渴望,以另一种方式为自己寻找一扇窗,内心的狂热和执着都通过色彩和笔触在画布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凡·高的画作中充满阳光一般的温暖感。色彩是画家进行绘画创作的重要手法,而情感表现是画面的灵魂,色彩因有情感的推动而感人,情感也为绘画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0.
追梦赤子心     
《Planning》2019,(Z1)
<正>凡·高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曾如此动容地写道:"在我们的心里或许有一把旺火,可是谁也没有拿它暖和自己,从旁边经过的人只看到烟囱里冒出的一缕青烟。"在梦想大地上且行且走,一同挣扎在生活的苟且里的人们,多数活得并不轻松,甚至连照顾好自己都甚为艰难。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9)
凡·高与徐渭是中西方绘画的杰出代表,他们以不同的绘画语言创造出迥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凡·高将色彩反复涂抹,还是徐渭将心情收敛于黑白之间,他们最终都选择用画笔诠释内心激越难平的情感和对生命的赞叹。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5)
该文采用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介绍凡·高的生平经历,然后分析他的绘画风格与艺术特征。崎岖坎坷的人生之路,锲而不舍的追求,使凡·高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令人瞩目的画家。抽象的线条、绚烂强烈的色彩传达着他独特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了震撼心灵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9)
凡·高博物馆导识系统设计紧扣主题,营造的视觉环境和艺术氛围有效地塑造了博物馆的视觉形象,完美地诠释了凡·高的艺术精神。通过导识的合理规划与人性化设计,形成无形的设计,让观者感到舒适。文章通过对博物馆导识系统的设计元素、色彩、文字、图标进行分析,探讨其设计优势和蕴含其中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4)
<正>不久前,英国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举办一场名叫"向日葵"(The Sunflower)的展览。此次展出的作品为两件凡·高同名画作《向日葵》,其中一件为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the Van Gogh Museum)馆藏品,另一件为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品。此次展览最大的亮点是:这两件同名为《向日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7)
荷兰相对独立的艺术传统使蒙德里安成为一位大器晚成的艺术家。35岁之前,蒙德里安所受的最"前卫"的影响主要来自荷兰本土的骄傲凡·高和北欧的蒙克。他通过凡·高与后印象派接通,通过蒙克与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接通。前者给了他色彩造型的技法和装饰性(传统写实主要以线造型),后者则让他对自然的看法发生改变,产生了如"眼之所见是否真实"等在传统艺术中很难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6)
一个世纪过去了,后印象派画家的贡献与成绩仍然被不断研究与重新解读。文章在后印象派画家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对塞尚与凡·高的不同之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4)
当代中学生在面对凡·高、毕加索、康定斯基等人的作品时多数会感到陌生和茫然,认为抽象绘画是信手的涂鸦,这显然是错误的。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理解抽象艺术,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是高中美术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时代赋予美术教师的重任。文章通过对高一(1)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研究,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音乐和书法为媒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抽象艺术不再晦涩难懂,使美术欣赏具有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1)
文章就凡·高作品多媒体体验展引发思考,提出科技媒介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人们传统的观看方式。艺术品的真实性是一个重要概念,但观看背后真正的含义令人玩味。  相似文献   

19.
郭德菴 《风景园林》2012,(6):146-151
追求与探索我生长在陕西华县的一个穷山沟里,在那里度过了我苦难的童年。小学时代就喜欢美术。高中时代,曾参加过母校咸林中学画展。1950年进中央美术学院,走上了艰难漫长的艺术道路。艺海茫茫,要搞出点名堂来,实在不易。我主张学习中外古今已有的成就,师法造化,勤学苦练,不走别人的老路。像凡·高、  相似文献   

20.
文丘里的艺术博物馆设计理念在其专题演讲以及实践作品中表达得非常清楚:反对抽象的表现主义,要以具有弹性的普通大空间建筑来满足现代博物馆的使用要求,而其设计手段就是手法主义。体现世俗生活和人文精神的平面装饰艺术趣味,以及对美国商业文化的认同,构成了解读文丘里作品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