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Planning》2017,(6)
古往今来,许多设计者不断对字体进行创新设计,也有许多学者针对字体造型进行研究,但是将字体造型设计与情感表现相结合进行探讨的研究者则相对较少。该文研究汉字字体造型设计与情感融入,通过探讨汉字的演变、内涵,剖析汉字造型的特点,探索汉字造型中情感的融入,从而使设计体现出别具一格的风格,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7)
汉字首先是一种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又是思想的直接表现。文字在包装设计中主要承担着信息传递和视觉美化的作用,是画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字体设计以其独特的造型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国包装设计的现代创意元素之一。汉字字体作为内涵丰富的设计语言与视觉形象,不仅可以丰富包装形象,更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文章结合当下汉字字体设计在包装中的运用,从汉字的表象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形、结构以及字体的风格等进行设计方法层面的探讨,再从汉字的意象方面出发,分层次地探究汉字"形义"结合的设计方法,研究汉字的形象与意境表达,强调文字意境设计与表达的深刻作用及一些设计手法,表达了汉字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视觉造型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4)
文字作为商品包装设计中主要的视觉元素之一,不仅承载着传达各种商品信息的重要作用,而且自身的视觉形象也是一种重要的装饰和传达媒介。汉字具有以形表意、形意结合的独特审美属性,创意汉字正是通过研究汉字的造型,提炼字形和字意的联系,选择合适的构图编排形式等,将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特质用造型手段加以再创造,展现出一种内在意蕴和外在形式完美融合的字体,从而提升商品的视觉品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
汉字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后续设计课程的把握和设计实践能力的提高。该文以导入创意激发模式的汉字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寻手工元素与字体设计的关联,使多样化的手工元素成为字体设计的助力,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9)
笔者将哲学理论中的"可错性"思维引入汉字设计,分析汉字字形的"可错性"与汉字识别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形成汉字的"可错性"特点,探讨汉字复杂的结构、方正严谨的形态与文字设计所需要的创意发挥之间的矛盾关系。虽然进行汉字文字设计时可能会对汉字字形稍加破坏,但汉字的识别性仍然存在。发挥汉字的"可错性"特性,在汉字设计中通过对字形的不断"试错",使文字设计中汉字的"差异性"与"识别性"更加凸显,这为文字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7)
字库是指一组字体风格、大小、格式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符集合。字库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汉字数量和字形规范制作的,在内容与数量的选择和编排上不具有独创性,因此计算机字库并非汇编作品,而是数据库。20世纪80年代末,计算机字库字体基本上取代了传统活字的铅字印刷,促进了我国印刷字体设计的多元化。该文论述计算机字库的产生、设计与创新,探讨计算机字库字体在报刊与多媒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8)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门独特的东方艺术。几千年来,中国书法艺术虽几经演变,但始终以汉字为表现形式,运用简练的点画形态和结构造型,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汉代是中国书法艺术成型的重要阶段,篆、隶、草三种字体并皆通行,隶书字形已与今天通用的楷书字形相差无几,草书的出现则是书法艺术走向个人风格阶段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书法艺术和字体设计有很强的联系。书法艺术本身可以当作是对字体的艺术创作,正是因为书法家追求书写的简易流畅,文字才逐步简化。文字从篆到行草,书写工具从甲骨到纸张,汉字字体在书家笔下变幻万千。在今天,字体设计依托于新媒体技术,和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再相同,但是他们的字形字义相通,由此可以互相参照,作为各自发展灵感。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就是字体设计,它直接影响着整个设计的水准,本文是从中西方字体创意设计的审美与造型上进行论述,在中西文化对比剧烈的背景下,对中西方字体设计的创意特点、视觉语言以及不同的创作观念及成果的研究,不但可以弘扬我们传统字体设计的特色、文化底蕴还可以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我们对字体设计的新思想和新的表现形式。中西字体设计的研究,对推进我们的创新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字体三维化形态的研究,对字体"笔画"、"结构"、"层次"以及"字形"等方面形态创意的梳理,总结与归纳了字体设计三维化效果的新方法与新途径。旨在从中领悟新时代字体三维化形态创意的新规律与新理念,为促进文字设计领域的再拓展提供更多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姚丹丹 《现代装饰》2013,(1):184-185,187
在如今这个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被提出及倡导的同时,汉字字体设计也趁着这股热浪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汉字是表现力非常强的文字,它的美不仅体现在字的形体上,还体现在字的结构上,两者相互呼应,凸显出汉字的声韵美,从而表现出汉字体的完整性和审美功能。汉字的美是必要的,也是与生俱来的。分析、借鉴这些字体的形态之美,并将其运用到汉字字体设计中去,将为我国现代汉字字体设计开创一片新的天地。文章结合本人的毕业设计课题,结合字体设计的视觉语言与汉字本身具有的独特美感,充分展现汉字字体设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5)
字体是平面设计的主要构成元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以往的字体设计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感性的认识教育介绍字体,或者利用较多课时讲解文字的历史背景,缺少一些可行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传授,缺乏字体设计应用方面的教育,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文章从字体分类、字体设计原则、字形设计和字体应用设计等方面分析如何进行更系统的字体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4)
该文分析了汉字的历史文化发展,并结合目前汉字字体设计在包装中的应用,解析汉字设计在产品包装中的创意表现,体现汉字字体设计对包装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9)
随着字体在各种商业宣传中的广泛使用,字体设计的形式也随之变化。无论是笔画还是字形的改变,都要以适合总体的设计需要为准则。在千变万化的字体设计形式中,图形化的处理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设计形式之一。图形化的字体设计不仅能保持字体本身的阅读性和说明性,而且能增强整个版面的装饰性,从而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达到有效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7)
从早期的象形文字到当前广泛使用的简体字,汉字随着我国历史的发展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成为我国文化中极具特色、魅力十足的存在。在生活中,汉字是传递信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设计中,汉字构造法的多种思维尤其是意象思维,被广泛应用于标志设计,有效促进了标志设计的发展。该文首先阐述汉字意象思维的概念,接着阐述汉字构造法中意象思维的具体体现,然后分析了汉字构造法中的意象思维应用于标志设计的必要性,最后探究汉字构造法中意象思维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充分发挥汉字构造法中意象思维在标志设计中的效用,促进标志设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月颖  陈卓 《现代装饰》2014,(3):147-148
汉字设计是中国平面视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汉字设计的探索与改革成果层出不穷,我们的设计思维意识也跟着这些改革的成果不断的转变——从传统字体变形的二维空间思维到三维空间思维的转变,从传统的以文字自身为出发点的设计思维到从生活实践中发现文字的设计思维的转变,我在一次标志设计进行了应用,把一个普通的具像汉字"心"进行不同的角度转变,发生了奇妙的效果,它能引发了观众对它的一系列的思考,它没有标准答案,却又能让观众找到一个恍然大悟的最初答案,这正是我们想表达的设计趣味。  相似文献   

17.
文字是人类生产与社会实践的产物,字体设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字体设计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在商业领域中。文章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明确字体设计的相关概念;然后分别从汉字和拉丁字母标准体着手,对字体设计中字体的绘写技巧进行相关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18.
字体设计是微缩的建筑设计,字体设计与建筑具有相似的理论基础。飞檐,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尽显古朴魅力。我们可以从飞檐翘角的审美入手进而在设计中阐明汉字的艺术性,因此将其应用于汉字设计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3)
笔者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和继承字体设计传统教学的优点,探索字体设计教学的新方法。对教学实践及辅导过程的新方法的探索可分为三个环节:运用倒叙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逆向设计思维;穿插讲解其他设计领域知识,引导学生的跨界设计思维;制作过程中渗透与引导材料应用及立体空间意识,培养学生的立体化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中华民族四千年文明发展的产物,而字体的变化更是极其多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汉字字体设计不仅要蕴含传统书法艺术的精华,同时也要融合当代艺术和文化中新的元素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