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14)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而山水画又是中国画的典型代表。继承山水画的精髓是我们的使命,发扬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是广大美术专业学生的义务和责任。如何将国画山水写生的实践方法运用到美术学生的绘画中,以提高他们的笔墨创新潜能,使山水画的精髓得到继承和发扬,这一问题值得思考。文章首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特点,然后探讨写生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意义,最后研究山水画写生如何激发学生的笔墨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3)
当今美术教育专业中国山水画写生教学面临着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更需要继承民族传统绘画的精髓,在此基础上探索山水画写生教学的新方式,努力创造传统风貌和现代审美交替下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9)
中国山水画体现着民族文化发展的特点和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它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汇集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艺术家。画者要研究、继承传统的山水画造型规律、笔墨规律,学习传统绘画技法,在创作中体会并运用,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创作实践之中,并将其进一步升华,完成山水画的创作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5)
中国传统水墨对现代绘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现代水墨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其中,山水画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通过描绘山水,表达一种精神上的超越。现代水墨语言的发展需要从传统水墨中汲取营养,既继承传统,又得到创新发展。文章介绍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观念,思考古代山水技法与现代水墨语言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谈一谈中国山水画中的几个新技法,艺术贵在创新,对于初习绘画的朋友来讲,总希望自己选择的学习方法是最正确的,那么,就要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练习,不能急于求成,正所谓"路子正,行方远"。继承传统,按照古今传承下来的绘画方法,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是所有画家的必经之路,可是了解绘画的一些有个性的新技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有的朋友已经掌握了一些用笔、用墨的传统技法,但是随着练习时间的延续,接触的画作越来越多,却发现在品读一些山水画作时仍有些看不明白的地方。比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1)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代表中国绘画艺术中最为巅峰的艺术成就。它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经历了审美意识的碰撞、绘画内容的扩充及表现形式的创新探索后,山水画艺术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离出来,逐渐形成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形式。中国山水画传递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展现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情感,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文章主要从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境这一方面对中国山水画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清初画家王原祁在绘画理论中提出的"龙脉"之说是关于山水画的章法布局之法,这一思想的产生有其独特创新之处。"龙脉"绘画思想是对我国传统绘画中"经营位置"的全新解读,它强化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形式结构之美,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绘画理论思想,对我国绘画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当代山水画的新构成形式具有一种独具新意的形态方式,这是社会艺术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结果。中国画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继承与创新、扬弃与借鉴可以说是中国画发展的一种态度。笔者结合西方构成艺术对当代中国画的影响,着重分析构成在当代山水画构图中的表现与其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意义,继而研究表现技法,从中继承、扬弃、融合、借鉴和创新,运用新工艺、新理念、新材料、新思想,使山水画的创作在传统的形式上有新的发展,从而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画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6)
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其院体山水画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众所周知,历代山水画评论家都以李成、董源、范宽为北宋三大家,从创造性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有道理的。他是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郭熙继承他们的传统并加以新的发挥,在绘画创作和山水画理论两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不愧为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0)
中国山水画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以其多变的风格和成熟的技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极具审美价值。陶瓷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是一脉相承的,景德镇陶瓷山水绘画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其和中国山水画的特点相通。文章从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特点入手,分析中国山水画艺术与陶瓷绘画设计思路构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9)
寄情山水之间是中国历代文人山水画家非常突出的命题旨趣。赵孟頫的山水画继承了这个传统。联系赵孟頫的诗文,通过赏析赵孟頫山水画可以了解:无论是借人物还是借渔乐表达主题的山水画,都具有明显的隐逸倾向。除了身世背景和时代氛围,仕途坎坷是赵孟頫产生隐逸思想并借绘画抒发隐逸之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6)
四川地貌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对于山水画家来说,四川既是山水画创作的佳境,又是亲近大自然、体会山水画真谛的必选地之一。画家欣赏四川的地势地貌,对于其探索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以及继承、发展与创新山水画皴法语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7)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龚贤的绘画语言是传统的,也是有别于传统样式的。"白龚""黑龚"黑白分明的阴阳对比、局部截取式的构图样式都是视觉效果新颖的绘画语言,而这些语言自然会让人感觉与西画有关联。龚贤在继承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汲取了西画具象写实的部分,创作出了具有中国传统的"龚式"风格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4.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东方审美思想及中国画形式发展的自然结果.笔墨作为水墨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元素及主要表现方式,在水墨山水画中所造成的美感效应是其它绘画工具所无法替代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笔墨形式逐渐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态势,如何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笔墨表现新形式的问题摆在画家面前,使之适应当今社会变革和表现现代人丰富多样的精神状态与视觉趣味,从而确立笔墨表现形式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位置.立足传统、借鉴吸收、开拓创新是中国水墨画的必由之路."笔墨"形式本身具有精神价值取向,其中更是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本民族艺术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
在当代山水画领域,李可染可以说是既继承传统又大胆创新的山水画家之一,其在山水画上的创新也为中国当代山水画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为新时代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主要从李可染山水画中笔墨表现、光的运用以及意境的体现三个方面探究其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8)
从唐、宋、元、明、清到近代,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笔方式得到了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从明代中期开始,沈周用笔以豪气作画,其中晚年的绘画作品深受元代绘画思想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沈周《庐山高图》的艺术表现手法,研究沈周不同时期的绘画创作风格及其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强 《现代装饰》2016,(5):98-99
正"抱石皴"是傅抱石先生创造出的一种大写意散锋笔的独特艺术表现技法。它来源于传统绘画中"笔"、"墨"、"写意"艺术内核的继承,更是对古老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深入地研究技法,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如何创建既有民族特质又具现代山水画形式的绘画语言,是摆在我们创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结合本人的艺术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两宋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风格形制日趋多样,技法更加完备。许多山水画技法及表现形式都始创于这一时期。无论是皴法、笔墨或构图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水墨画的主要表现风格,尤其在倡导“水墨为上”的文人画中,更占有主导地位。它以水为媒,以墨色的浓淡干湿为主要表现手段,追求笔情墨趣,画面单纯自然、生动活泼。可以说山水画画风在此时已经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8)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南宋,进入一个比较繁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经历了重要的变化,从丰满、雄壮的全景山水过渡到精练、优美的边角山水。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全景山水和边角山水在构图上的变化,尤其以"马一角,夏半边"山水画构图为突出。马远、夏圭山水画在继承南宋全景山水画构图、笔墨、章法的基础上,学习并吸收李唐、刘松年等画家的绘画构图与笔墨章法,开创了别具风格的"马一角,夏半边"的视觉图式。  相似文献   

20.
山水画的创作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大自然中撷取其一部分,构成为画面的主题,再经营好位置,然后创作于自己的画面中。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并不断的创新出自己的绘画语言,在学习古代大师的作品中,学习他们的笔墨语言,用笔方法等,不断的临摹,这也是我们学习中国画的最科学的方法,也是必经的途径。"笔墨当随时代",时代的变迁需要我们创作的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学习山水画创作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