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Planning》2014,(7)
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并不乐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文章以金州梅花螳螂拳之六合棍为例,探讨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相信通过数字化保护,不仅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使其与现代文化更好地融合,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冯敏 《小城镇建设》2005,(12):72-74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波及到每个国家,人类文化的趋同性、单调性、重复性的特质也日益突出,那些自然、文化的遗产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特别是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部分,有的甚至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保护。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文化多样性价值观的认同,以及社会和经济的急剧变迁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的加剧,政府也有意识、有计划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了保护。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的范畴中,主要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也有称有形和…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类的文化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不管怎样发展、变换,人类文化都是从最古老的文化演变来的,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也提出了一些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不但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利举措,也是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创新途径,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意义,并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需要做好的主要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基因,也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的共同精神家园。我国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彰显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好人才队伍,创新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2)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社会各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关心。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当前工业化发展速度过快,传统生活方式在被日益智能化和快速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现出了时代意义,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都市发展与非物质  相似文献   

7.
张艳茹  沈一 《山西建筑》2009,35(33):20-21
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构成着手,探索研究了西昌市城市发展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城市才会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才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初步建立了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建立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起点,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与传承仍是一个严峻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植于其特定原生社区的文化遗存,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必须回到原生社区中。但在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社区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是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难的内在根源。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运动在重建与复兴社区的同时,也成功推动了社区中传统文化遗产的复兴与传承,其经验值得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借鉴。故基于社区营造视角,回归原生社区,强调社区主导地位,从单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到社区整体的内涵式发展,重建社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正确认识并利用外部力量协助,构建循序渐进、持续评估的体制是未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值得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概念角度着手,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专利权与商标权三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希望能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的改进做出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0)
徐州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的古城,具有丰富的传统音乐种类。其中徐州琴书、徐州梆子、苏北大鼓、丰县坠子、沛县荷叶落子等传统音乐近些年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境遇,这已是全球性的话题。徐州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传承难的尴尬,保护这些传统音乐文化已经刻不容缓。笔者从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展开思考、论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6):199-200
胜芳作为河北著名历史文化城镇,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其保护也成为城镇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则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可持续保护,也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发展。本文就胜芳历史文化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的结合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胜芳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高度契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宝贵而独特的风格参考和创意来源。承德地区具有丰富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章将承德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为承德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地存在于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态传承、可持续性保护的重要载体。通过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创造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实践。研究归纳了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策略,并结合江苏省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实践,通过文化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分析,指出村俗文化是高淳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民间传承是高淳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从文化价值和特色价值两大属性对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估,划定"三个核心区、两条文化线路、四个文化节点"的保护格局;将保护方式分为抢救性保护、群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四类开展分类保护,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0,28(7):169-171
"文化空间"保护代表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间最直接的纽带。该文把"文化空间"保护的思路引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分类归纳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使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更清晰,促进历史文化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3)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文明,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形态,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以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措施也相继出台,民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文章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开调研分析,就民间美术范畴内的合肥瑶海区葫芦烙画、绩溪县徽州三雕等展开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7)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时代、社会环境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走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道路已经是大势所趋。该文阐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历史以及保护与传播的意义,分析河北蔚县剪纸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现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以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17.
徽州孕育了丰富而悠久的徽文化。作为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极其重要。传统村落的价值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就会失去文化内涵,传统村落也就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和更新。立足于历史文化悠久的徽州传统村落,以徽州砖雕技艺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动徽州传统村落发展中的现状和不足,并尝试分析在村落“活化”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智慧结晶,也是地域文化传承的具体生动展现。它记录着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民族地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稳定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主要以安徽省滁州地区为例,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分析了传承保护的途径,包括建立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非遗文化数据库、非遗文化"六进"等,以及新媒体技术在非遗文化保护中的创新应用。旨在对滁州地区非遗文化遗产传承途径提出有效策略,也是对滁州地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
我国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一些误区,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即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文化传统的混淆。由于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足,将文物保护和文化传统保护混为一谈,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出现偏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讲求的是"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而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讲究的是"原封不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8)
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世人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青海少数民族创造的很多手工艺品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必须得到传承与发展,这样才能使我国民族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艺术之林中闪耀熠熠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