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高能射线(60Coγ-射线)辐照接枝技术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处理。对辐照处理前后的CF分别利用SEM观察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断口;比较了吸收剂量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明显得到改善,辐照接枝技术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ILSS,但是过大的辐照剂量和接枝率不利于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生牛血清(newborn calf serum,NBCS)经~(60)Coγ-射线辐照后对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用20 k Gy~(60)Coγ-射线辐照NBCS后,培养Vero和CHO-K1细胞,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及绘制低密度生长曲线,比较辐照前后的促细胞生长效果。结果 Vero细胞的传代培养结果与未辐照前接近,生长曲线峰值略低于未辐照组,辐照前后细胞的最大增殖密度为73.38×10~4和65.33×10~4个/ml(P0.05),倍增时间为24.38和25.33 h(P0.05);CHOK1细胞传代培养无未辐照组致密,生长曲线较未辐照组平缓,辐照前后细胞的最大增殖密度为80.03×10~4和79.3×10~4个/ml(P0.05),倍增时间为19.73和23.62 h(P0.05)。结论 NBCS经20 k Gy ~(60)Coγ-射线辐照后,对Vero细胞影响不明显,使CHO-K1细胞生长速度变慢。  相似文献   

3.
辐照改性PBO纤维/环氧树脂界面性能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纤维浸润试验、NOL环层间剪切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PBO纤维经γ-射线辐照表面改性处理前后对纤维浸润性能及纤维/环氧树脂界面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将试验结果与化学交联和等离子氧处理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对PBO纤维表面的改性效果最好。经过辐照接枝改性的PBO纤维与环氧基体的NOL环层间剪切强度(ILSS)从10.2MPa提高到23.1MPa,提高幅度130%。  相似文献   

4.
芳纶纤维因其表面惰性、光滑使其与树脂浸润性差,界面结合强度低。以环氧氯丙烷为介质1,采用60Coγ-射线辐照方法对国产芳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界面剪切强度(IFSS)和层间剪切强度(ILSS)表征芳纶/环氧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在400kGy辐照剂量下改性效果最好;经高能辐照处理的芳纶纤维表面能升高,并失去了原有的光滑表面,且纤维表面氧含量有大幅度提高,使得纤维表面活性增大。  相似文献   

5.
赵婷玉  魏金石  钟正祥  刘丽  赵蕾 《化学与粘合》2021,43(5):319-322,329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的方法,对硝酸酸化预处理后的PBO纤维进行表面原位改性.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纤维表面被硝酸刻蚀,生成羧基,化学活性增强,且呈单根分散,尺寸减小,纤维在辐照溶液中的分散性大幅提高.辐照原位改性后纤维表面生成纳米含硅涂层,其与有机硅压敏胶的界面结合力得到了提高.采用辐照处理后的高耐温性PBO纤维改性有机...  相似文献   

6.
以60Coγ-射线为辐照源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经辐照处理后的碳纤维单丝表面及其与环氧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试样的层间剪切断口;通过层间剪切强度比较了吸收剂量对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影响,并根据GB/T3362—1982标准比较了辐照前后碳纤维复丝拉伸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明显得到改善,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ILSS,但是过大的辐照剂量和接枝率不利于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当辐照剂量小于250kGy时,碳纤维的复丝拉伸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耐核辐射涂料研发项目的预实验,研究了2种涂料样品在室温下空气气氛中经60Coγ射线照射后的辐照效应。采用傅里叶红外分析仪(FTIR)对辐照前后的样品成分和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在核辐照条件下结构比较稳定的基团。结果表明:在60Coγ射线辐照下,涂料中不同化学基团表现出的辐照效应各不相同,在5×106Gy的吸收剂量范围内,苯环、酯羰基和醚键等基团比较稳定,耐核辐射性能好,醛基和亚氨基等基团不稳定;CC双键和羧羰基等基团在吸收剂量不大于5×106Gy的60Coγ射线辐照后,会发生辐照交联和辐照接枝等反应。预实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达到了开展预实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辐照水性聚氨酯(WPU)最常用的多元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γ射线(Co-60)辐照WPU和紫外光(UV)固化WPU的改性方法。改性后的辐照WPU的耐候性和机械性能要远优于WPU,辐照WPU经改性后可应用于印花粘合剂、地板涂料、木器漆涂料和汽车漆膜等领域。最后展望了辐照WPU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对生漆进行改性研究,更好地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目前一般采用化学方法对生漆改性,而用射线辐照的办法还未见报导。因此,用射线对生漆辐照效应进行探索研究,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很有价值的。近年来,我们进行了~(60)Coγ射线对生漆辐照效应的初步探索,现将有关情况作一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掺稀土离子铈(Ce3+)和铽(Tb3+)的Na2O-Gd2O3-P2O5系统闪烁玻璃的辐照损伤特性及热处理效应.对不同组成及不同掺杂浓度的玻璃样品进行了不同剂量的60Co辐照处理.采用紫外和可见透射光谱及根据实测结果计算的辐照诱导吸收系数比较了辐照前后玻璃样品的光学透过性能.掺Ce3+玻璃样品显示出优良的抗辐照特性,其原因在于可变价的铈离子具有吸收由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和/或空穴的能力.该系统玻璃试样具有良好的热漂白特性,经250℃、3小时退火处理即可完全消除由辐照产生的色心.  相似文献   

11.
涤纶辐射接枝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60)Coγ射线研究了丙烯酸在涤纶织物上的辐射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及阻聚剂等对接枝率的影响,并且测试了所得接枝物的吸湿性、染色性和物理机械性能。随着接枝程度的提高,吸湿性和染色性有明显的提高,但机械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以Na2SiO3为主的碱性电解液中于6063铝合金表面制得均匀的陶瓷膜。研究了陶瓷膜的生长规律,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别观察和分析了不同氧化时间下制备的陶瓷膜的表面形貌及相组成,并研究了陶瓷膜的完整性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膜层的总厚度逐渐增加,膜层的生长由向外生长逐渐过渡到向内生长,表面粗糙度线性增加。膜层内部致密层的硬度高于外面疏松层的硬度,并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两者硬度的差值增大。膜层主要由α-Al2O3和γ-Al2O3组成,且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γ-Al2O3含量逐渐减少而α-Al2O3的含量逐渐增加。不同氧化时间所得陶瓷膜的γ值均大于1,膜层的完整性符合要求,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射频-直流磁控溅射法,首先通过不同沉积时间在普通玻璃基底表面得到了不同厚度的碳氧化硅过渡层,然后在过渡层上沉积DLC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Ram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自动显微硬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下碳氧化硅层对DLC薄膜的结构组成、表面形貌、表面硬度、可见光区域内透过率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沉积碳氧化硅层时间的增加,DLC薄膜样品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逐渐下降;当沉积过渡层时间为5 min时,DLC薄膜样品的玻璃硬度值最大(795 HV),相比未镀膜的玻璃基片(610 HV),硬度值增加了30.33%,可见光区域内平均透过率为58.47%.  相似文献   

14.
孙玉利  左敦稳  朱永伟  徐锋  王珉 《硅酸盐学报》2007,35(11):1484-1487,1491
利用纳米压痕仪通过连续刚度测量法对单晶硅片在压入过程中的接触刚度、硬度、弹性模量进行了连续测量.结果表明:当接触深度在20~32 nm左右时,单晶硅片的接触刚度与接触深度成直线关系,硬度和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此时所测得的是单晶硅片表面氧化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约为10.2 GPa和140.3 GPa.当接触深度在32~60 nm左右时,单晶硅片的接触刚度与接触深度成非直线关系,硬度和弹性模量随接触深度急剧增加,表明单晶硅片表面氧化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受到了基体材料的影响.当接触深度在60 nm以上时,单晶硅片的接触刚度与接触深度成直线关系,硬度和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测得值为单晶硅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约为12.5 GPa和165.6 GPa.  相似文献   

15.
通过熔融淬冷法制备了掺杂0.6%(占基质玻璃的质量分数)Er~(3+):65GeS_2-25Ga_2S_3-10CsI(摩尔比)玻璃。通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玻璃样品进行微晶化处理获得了硫卤微晶玻璃。测试了其密度、显微硬度、红外透过光谱、以及中红外荧光光谱。对比研究了基质玻璃与微晶玻璃样品之间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基质玻璃在热处理温度为440℃,热处理时间为14 h后,所获得的微晶玻璃样品的密度和显微硬度明显增加,中远红外透过性能并未有显著的降低,Er~(3+):~4I_(11/2)→~4I_(12/2)跃迁相对应的2.8μm处的中红外荧光光强稍有增强。  相似文献   

16.
医用胶原修复膜病毒灭活/去除工艺的验证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和评价医用胶原修复膜制备工艺中过氧化氢溶液、低p H孵放和γ射线辐照灭活/去除病毒的可行性。方法以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呼肠弧病毒Ⅲ(respiratory enteric orphan virusⅢ,Reo 3)、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作为指示病毒,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和猪肾细胞(PK-15)进行病毒增殖和感染性评价,Karber法测定病毒滴度;分别对牛腱片样品进行3%过氧化氢、低p H孵放处理(pH 3.4±0.3),检测病毒灭活/去除效果;将医用胶原修复膜中间品进行~(60)Coγ射线辐照(剂量为25 k Gy),检测病毒灭活/去除效果。结果经3%过氧化氢溶液处理1 h后,样品VSV和PRV的病毒灭活值均大于4 Logs;经低p H孵放处理14 d后,样品中已检测不到VSV和PRV,病毒灭活值分别为6.55和5.59 Logs;经25 k Gy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样品中VSV、PRV、Reo3和PPV均被有效灭活,病毒灭活值分别为5.64、4.35、4.87和5.36 Logs。结论医用胶原修复膜制备工艺中的3种灭活/去除病毒步骤均有效,经灭活/去除病毒后的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分别建立了强酸性、中性或弱碱性等溶液中S_2O_3~(2-)、S_3O_6~(2-)、S_4O_6~(2-)、S_5O_6~(2-)和SO_4~(2-)等离子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实现不同pH值水溶液中硫氧阴离子的定性与定量测定。因SO_4~(2-)在紫外光区无吸收,故采用间接紫外检测的方法,在运行缓冲溶液中加入生色团物质。在中性或弱碱性运行缓冲溶液中需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抑制电渗流,对比了5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海美溴铵HDB具有最好的电渗流改性效果。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很好地应用于硫氧化合物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种的浓度变化监测,作为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采用Co(NO_3)_2对活性炭进行改性,考察浸渍浓度和吸附温度等条件对活性炭吸附NO性能的影响,并对已吸附NO的0.3 mol·L~(-1)的Co(NO_3)_2改性活性炭进行再生。通过BET、SEM、吸附等温线和FT-IR表征样品的比表面积、颗粒形貌和表面官能团。结果表明,当浸渍溶液浓度为0.3 mol·L~(-1)时,吸附效果最佳,80 min时吸附效率达88.90%。活性炭的吸附效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用0.3 mol·L~(-1)Co(NO_3)_2改性的活性炭在200℃时的吸附效率大于90%,并可持续50 min。SEM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在Co(NO_3)_2改性的活性炭表面和孔隙生成了Co_3O_4,促进NO催化氧化为NO_2并进行吸附。加热再生后的0.3 mol·L~(-1)Co(NO_3)_2改性活性炭对NO的吸附效率在60 min内仍高于88.90%,再生效果较好,可持续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空气中60Coγ射线对交联聚乙烯(XLPE)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失重等对辐照前后的XLPE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XLPE在空气中辐照后,表面出现羧基和羰基.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材料的氧化程度、凝胶含量和拉伸强度均逐渐增大,而断裂伸长率、熔点和结晶度则逐渐降低.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70Li_2S-30P_2S_5玻璃陶瓷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提出利用Ce_2S_3掺杂改性的方法。采用高能球磨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组分为70Li_2S-(30-x)P_2S_5-xCe_2S_3 (x=0, 0.5, 1, 2, 3)的玻璃陶瓷态电解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掺杂不同比例Ce_2S_3的Li_2S-P_2S_5基固体电解质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Ce_2S_3不仅可以提高70Li_2S-30P_2S_5玻璃陶瓷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还可以降低其与正极材料的界面电阻。其中,掺杂1%Ce_2S_3得到的70Li_2S-29P_2S_5-1Ce_2S_3玻璃陶瓷态电解质表现出最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1.52×10~(-3)S×cm~(-1)),明显高于70Li_2S-30P_2S_5玻璃陶瓷态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对比LiCoO_2/70Li_2S-30P_2S_5/Li-In和LiCoO_2/70Li_2S-29P_2S_5-1Ce_2S_3/Li-In2种全固态锂电池,后者表现出更好的放电性能,在室温下0.1C时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05.3 mAh×g~(-1),循环5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为91.8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