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开通了多渠道的销售模式。假定基于异质性消费者均偏实体店消费并可以以折扣价从网络渠道购买商品,对用Stackelberg博弈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均开通网络渠道的多渠道定价决策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渠道供应链比较,制造商批发价变大、最优利润增加,同时对市场的控制力增强,零售商则在其所占网络市场份额大于某临界值时提高零售价(小于此临界值时降低零售价)以获取最优利润,但最优利润总是低于传统单渠道时的利润;制造商的最优利润随其所占网络市场份额的增加而增加,数值实验表明,受网络渠道认可度及网络折扣率的影响,零售商的最优利润随着其所占网络市场份额的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数值实验还表明,制造商的最优利润随消费者网络渠道认可度的变大而增加,随着网络折扣率的增加而减少,零售商的最优利润则随网络渠道认可度的变大而减少,随着网络折扣率的增加而增加。所得结论对开通网络渠道并按折扣价销售的多渠道供应链定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不仅在意产品的功能,还在意交易中的公平性,因此研究了消费者公平关切对制造商渠道选择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单渠道和双渠道供应链决策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得出不同渠道选择策略下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利润。研究发现:消费者公平关切下,渠道间竞争适中或激烈时制造商均不开通直销渠道。制造商在渠道间竞争较弱时主动开通直销渠道,并且开通直销渠道并非总是使得零售商利润受损。渠道间竞争适中时,直销渠道的开通有利于增加零售商利润。渠道间竞争较弱或适中时,直销渠道总是增加整个供应链利润。渠道间竞争激烈时,直销渠道对所有供应链成员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网络比价行为下零售商风险规避对制造商渠道选择的影响。制造商生产成本为线性和非线性情形下,得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结果。研究发现:无论制造商生产成本是线性情形或者非线性情形,制造商均倾向于开通直销渠道。但是,与传统观点不同,直销渠道并非总是侵蚀零售商效用。若制造商生产成本为线性情形,直销渠道增加了零售商效用;若制造商生产成本为非线性情形,当零售商风险规避较小时,直销渠道侵蚀了零售商效用;当零售商风险规避较大时,直销渠道增加了零售商效用。此外,直销渠道总是增加整个供应链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分析了制造商与零售商采用Bertrand和Stackelberg 2种博弈策略下,产品的网络渠道相容性特征和零售商创新投入对供应链各方定价和利润的影响,及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制造商开通双渠道扩大了市场需求,零售商与供应链整体的利润均下降,制造商维持双渠道面临困难。制造商通过设定合理的批发价,将提高供应链整体的利润。另外制造商在设定批发价后采用Bertrand博弈,并鼓励零售商采取供应链最优创新投入力度,将进一步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后提出了制造商合作策略。这些为制造商基于产品网络渠道相容性选择双渠道,及供应链合作方式与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单一制造商和两个竞争的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中制造商防范零售商合谋的机制设计问题。研究表明,零售商合谋损害了闭环供应链系统和制造商的利润,增加了自身的利润;并提高了销售价格,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零售商合谋给制造商带来的损失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防范机制可减少制造商因零售商合谋而导致的利润损失,但并不能达到零售商不合谋时的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研究了由两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服务努力与广告费用分担,零售商进行广告促销的微分博弈模型,分别在制造商竞争与合作两种情况下得到并比较了各方最优均衡策略与利润。研究发现制造商服务努力和广告费用分担随着竞争的加剧而提高,但当零售商的边际利润较大时,将不会进行费用分担。分析了服务竞争、广告竞争和传统渠道需求所占份额对各方利润的影响,另外发现在合作模型下制造商利润之和增大,当服务效率差异程度在一定范围时,制造商会同时有合作意愿,并使得服务水平、广告投入及零售商利润降低。  相似文献   

7.
陈军  何圆  赖信 《工业工程》2014,17(5):108-113
旨在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渠道供应链中的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差异化服务合作激励机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制造商将直销渠道服务交由零售商完成的服务合作决策模型,得出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形下的制造商最优固定支付及最优利润分享比率,并分析了不对称信息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时制造商的利润降低,零售商即使提供低服务水平也能保持利润不变从而导致供应链系统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考虑了具有消费者公平关切与广告敏感异质性的广告投资问题。分别讨论了直销和经销两种渠道模式,在每种渠道模型下研究了最优销售价格和广告投资水平,并进行了两种渠道模式下最优结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经销渠道相比,消费者在直销渠道中获得更低的价格;与直销渠道相比,经销渠道下的最优广告投资水平更高;市场中高敏感型消费者的比例会影响制造商的渠道选择,制造商可以通过对市场中的消费者偏好研究来进行渠道选择;当高敏感型消费者的比例较高时,经销渠道给制造商带来更高利润但零售商没有动机加入,制造商通过引入讨价还价合约,最终可以使得供应链双方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的普及推动了供应链上零售商渠道和制造商直销渠道并存模式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实施程度的增大,考虑顾客服务水平存在差异时,借助博弈论工具探讨"一对二"供应链上的强势零售商、弱势零售商和制造商的竞争特性,包括服务水平差异、电子商务实施程度的变化对竞争结果的影响等,并推出制造商开辟网络直销渠道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开辟网上直销渠道时,强弱势零售商的服务水平差别越大,则强势零售商的销售价格越高,市场份额越大;弱势零售商的销售价格越低,批发价格越低,市场份额越小。开辟网络直销渠道时,随着电子商务实施程度增大,制造商网上直销的市场价格逐渐减小,弱势零售商的批发价格逐渐减小,且制造商的网上直销价格与弱势零售商的服务水平无关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零售商信息分享是如何影响制造商渠道结构选择的。考虑了制造商生产成本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情形。研究发现:无论制造商成本如何,零售商都没有动机将其市场预测信息与制造商分享。在零售商不分享其市场预测信息情形下,尽管制造商倾向于开通网络直销渠道,但是直销渠道是否侵蚀零售利润由零售商市场信息预测精准度和制造商规模不经济程度决定。此外,设计了Nash信息补偿机制使得零售商自愿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预测信息以实现供应链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1.
张光明  江浩  陶莹 《工业工程》2020,23(6):10-17
针对一个风险规避型零售商和一个风险中性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消费者服务“搭便车”行为,构建单渠道和零售商双渠道下零售商主导的均值-方差模型。通过逆向求解,得到并对比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表明,零售商双渠道价格与零售商的风险态度和市场需求波动呈反比,制造商批发价格变化则相反;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时,集中决策下的期望效用比分散决策下的高;零售商在“搭便车”下开通网络渠道不一定总是有利的,且存在搭便车比例、促销努力系数和风险规避度的取值区间使得零售商开通网络渠道有利可图;相反,在最优区间之外时,则会对利润造成负增长,因此企业应合理地控制自身风险规避程度和成本系数才能更好地在双渠道模式下获得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者对直销渠道和零售渠道接受程度有差异的情形下,研究了产品质量为内生的双渠道供应链中价格和质量联合决策问题。分别构建传统单一零售渠道模型、双渠道分散决策模型和双渠道集中决策模型。比较制造商和零售商在3种模型下的定价均衡决策、产品质量水平和利润,分析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渠道策略和最优定价。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一零售渠道情形相比,在集中决策情形下,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不改变零售价格,但是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供应链整体利润;在分散决策情形下,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将降低产品批发价、零售价以及产品质量水平;另外当消费者对直销渠道接受程度适中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可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3.
制造商同时开展在线直销和传统分销时,需要有效地协调双渠道之间可能存在的物流冲突问题.以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消费者渠道选择偏好的前提下,构建了库存决策定量模型并进行最优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大,制造商和零售商均增加库存且利润受损,而在线渠道偏好率的增大将导致制造商库存量增大、零售商和供应链的利润受损.  相似文献   

14.
彭静  林杰  林正 《工业工程》2014,17(6):89-94
构造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周期双渠道耐用品销售模型,制造商同时通过零售商和自有电子直销渠道销售产品。通过求解每个周期优化问题的Kuhn-Tucker条件,得到供应链成员每个周期的最优策略和利润。通过与单一渠道比较分析,发现产品的耐用性和电子直销渠道的成本影响着双方的最优策略,当制造商电子渠道的销售成本高于一定门槛时,制造商开通电子渠道,但不接收订单获利会更多。通过分析还发现当制造商电子渠道的销售成本较高时,制造商开通电子直销渠道,零售商将获利。  相似文献   

15.
基于消费者渠道偏好与受社交影响,研究零售商双渠道定价与选择的问题。首先,建立了零售商库存充足时的渠道定价模型,以及缺货时的渠道定价与抉择模型。然后,运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博弈论、最优化理论求解出上述模型中的纳什均衡解;分析渠道偏好单位成本、社交影响对最优解产生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零售商在缺货时,占优渠道的最优定价增加,另一渠道的最优定价降低;社交影响能够增加线上渠道的利润,降低实体渠道的利润。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渠道满足率与商品价值对双渠道纳什均衡解的影响,以及两种渠道优先策略的优劣性,并得出线上渠道优先策略相对占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允许由实体零售商向制造商在线直销渠道单向转运下双方的订货决策问题。基于非合作静态博弈理论,确定了分散决策下双方的最优订货量,并进一步分析了批发价格、转运价格、转运成本和单位直销成本对均衡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单向转运可以提升双方的利润,制造商直销渠道在合作中将减少订货量,实体零售商将增大订货量。存在一个最优的转运价格使得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单纯依赖转运价格无法实现协调,而将转运价格与本文所提出的批发价格折扣相结合可实现供应链协调,制造商向实体零售商收取一定的费用可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考虑消费者退货的二级供应链产量决策的问题。分析提供退款保证以及决策顺序对均衡结果和开通直销渠道阈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商提供退款保证与零售商提供退款保证相比,除批发价较高外,其他均衡结果都是一致的;在顺序决策的双渠道情形下,与单一渠道相比,制造商利润较高,当消费者对产品满意度满足一定范围时,零售商利润也较高;在同时决策的双渠道情形下,与单一渠道相比,只有当消费者对产品满意度满足一定范围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才都较高;顺序决策和同时决策相比,不仅能降低开通直销渠道阈值,而且还能使制造商和零售商达到"双赢"。提供退款保证不仅能在不降低零售商利润的基础上降低开通直销渠道的阈值,当消费者对产品满意度满足一定范围时,还能提高制造商利润;提供退款保证虽然提高销售价,但是能够扩大市场需求提高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18.
黄帅  杨玉中 《工业工程》2021,24(3):153-160
针对互补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合作广告问题,在考虑互补产品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以制造商为领导者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分散决策模型和集中决策模型,通过求解模型给出不同决策模式下制造商最优广告策略、零售商最优广告策略及最优合作广告分担率,最后以数值算例验证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关于某产品的广告投入水平与制造商关于该产品及其互补产品在网络渠道、零售渠道的边际利润正相关,且制造商关于其互补产品在网络渠道、零售渠道的边际利润对制造商关于该产品的广告投入的影响水平取决于产品的溢出效应系数;制造商对某产品的合作广告分担率除了与该产品及其互补产品在各渠道的边际利润有关外,还与零售商广告对网络渠道的影响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对称信息框架下,基于博弈理论对带有资金约束的零售商的替代性产品双渠道供应链运作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渠道间产品替代性的增加,会加剧渠道间冲突。零售商实体店服务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其不再有动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当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时,制造商通过提供延期支付合同可以有效协调双渠道供应链,但是,这种协调效应对制造商来说是有代价的,制造商利润会低于零售商资金充足情形下的利润。  相似文献   

20.
制造商的批发价定价权发生转移会带来供应链绩效增加和制造商利润降低。利用这一供应链特征,给出了制造商渠道选择的数理方法。制造商在零售商具有/不具有批发价定价权的渠道选择中,潜在的市场规模是关键的选择因素。研究表明:市场规模相同时,制造商会选择拥有批发价定价权的渠道;当拥有批发价定价权的零售商拥有较大市场规模时,制造商会选择该供应链渠道,而此时对供应链双方都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