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明中期"吴门书派"的兴起一改之前的书坛低迷局面,而文徵明和王宠在这个书家群体中也最突出。文徵明和王宠都师法宋元诸家,上朔晋唐,追求笔意同性情融为一体,最终形成文徵明优美和雅的小楷书风,王宠古拙旷达的小楷书风,他们以自身的实践来反抗明初的"台阁"书风,扭转了"台阁"书风笼罩下单调的书法审美趣味,成为有明书法发展的主流,本文试图从文徵明、王宠两人小楷创作的技法及作品欣赏角度,分析他们小楷风格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7)
刘既漂是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建筑师、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位成就斐然的书装设计师。虽然他致力于书装设计的时间不长,作品也不多,但是其成功的设计实例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为当时单一的书装界吹进了一股现代设计之风,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书装家"。该文分析刘既漂的的书装设计实践及其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林俊英 《风景园林》2012,(5):150-150
经过几十年的园林建设高速发展,种植设计经历早期的简单绿化,有绿就行,到规则花坛图案式,再到大草坪式、大树式,然后再到现阶段流行的自然生态式。总结下来种植设计大致刮过"草坪风"、"花坛风"、"大树风"到现阶段的"生态风",种植设计形式与风格的演变有它存在的社会历史客观原因与人们审美认知观念的转变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0)
赵孟頫作为元代书法演变与发展的过渡人物,被视为书家楷典,其意义不容小视。他的赵楷取唐楷严谨的法度,得魏晋书风潇散的气韵,吸取了碑版宽绰朴实的结体,其书风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其学书思想、学书历程以及楷书书风影响了元、明、清及当今书坛。  相似文献   

5.
唐代渤海国是隶属唐朝的民族政权,地处祖国版图的东北部。由于政权稳定,经济繁荣,在建设上京龙泉府都城时,其城市整体规划和建筑造型,尤其是建筑装饰风格方面,受唐朝长安城的影响。都城的设计建设与文化因素,与中原文化有着极其相近的地方,大体与中原"同风"。在建筑构件的装饰设计上,工艺美术设计的水平堪称那个地区那个时代的极高水平,在东北地区可谓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6.
<正>风,是古人早期最重视观察的气象之一,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已设"风后"专门测风。晋王嘉《拾遗记》中便有"帝使风后负书"的说法,"风后"就是原始的负责测风的"气象工作者"。古人最早使用的测风工具是一种候风旗,称为"旒",其实就是有飘带的旗子。为了增加测风的精确度,古人又发明了一种叫"綜"或"倪"的测风工具。烷[huán],楚人称为"五两",西汉刘安《淮南子》记载:"辟若綄(俔)之候风也,无须臾之间定矣。"东汉学者高诱注称:"俔,候风者也,世所谓  相似文献   

7.
正中原民间彩灯艺术历史悠久,辉煌灿烂,如今缺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本文研究了中原民间彩灯的艺术特征,分析了其面临的现状,并提出了彩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为彩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理论参考。彩灯也称"花灯",是主供观赏或装饰的节俗灯具艺术,也是社火中具有相对独立观赏价值并起着载体道具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彩灯艺术是中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独特的审美韵味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8)
笔者以孙过庭《书谱》为例,针对草书临帖时只单一追求形似为主的时弊,提出以"势"为主的临帖观,论述了《书谱》中"势"的基本特征和审美内涵,探讨《书谱》中以"势"为主的技法特性和临帖的实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2)
<正>如今,各种书籍琳琅满目,那么,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书呢?我想,最需要的不是艰涩的理论,不是经验堆砌的总结,而是能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诠释教育理论的书,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书,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书。《教你发现语言密码》就是这样的书。本书作者是中原名师刘娟娟,她从事语文教学27年,研究习作教学20年,至今仍坚守在教学一线。作为中原名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17至18世纪法国艺术界的审美品位因为"中国风"的出现而受到了影响。中国对于17至18世纪的法国而言有着无穷的魅力。在当时法国人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开满鲜花的美丽国度,一个田园牧歌般的静谧所在,一个奢华逸乐的欢乐之所,这也正是18世纪洛可可艺术所追求的境界。当时的艺术家受"中国风"的影响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然而,笔者认为,"中国风"为其创作所提供的仅仅是异域的素材,却并未从文化认知层面上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本项目位于传统书法之乡——江苏沭阳,定位为展示和传承沭阳书风的专题美术馆。建筑从书法作品中提炼出最为根本的黑白红三色,总体布局取意"乱石铺街"的书法审美意趣,通过控制建筑的体量大小,空间收放,材质对比等关系,契合书法艺术中虚实、轻重、开合、聚散等变化。沿街最大的红色展厅红砖外墙,如同一枚凝实的刻章,印盖在飘逸的水墨画卷上。局部通过弧形削切的手法强化体量沿街的标志性,形成独特的韵味。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3)
在多元化的今天,书刻不再局限于实用性,而是更加注重艺术的审美与鉴赏。书刻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当代书刻的发展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书刻形式创新背后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该文通过探究当代书刻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书刻艺术的社会内涵和审美趣味,从而进一步认识书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7)
本文以歌曲《龙文》为例,将中国风歌曲引入中国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将中国风歌曲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从而唤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将其应用于古词教学,有利于古典文化知识的传播。学生通过体会中国风歌曲的意境,领略中国的语言之美,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增加审美情趣。学生了解"中国风"歌词的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及更好的为祖国的明天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国"风景"(Feng Jing)观起源,从字形、辞源、内涵、本质、功能等方面切入,发掘"风""景""景风""风景"的产生演化,发现中国"风景"观起源于对客观世界的综合认识,自始至终探究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人居环境生存到渐成习俗的文化结构意旨符号,其产生源自对"风"(Feng)和"景"(Jing)2种自然要素的科学认知,在经历了由"生命理想""政治理想"到"审美理想"3个逐级递进的目标阶段后逐步融为一体。中国古人以"风""景""风景"3类符号为载体,将宇宙(天)、地球(地)、生物(人)三者联为一体而综合思考,这种对于万物的综合世界观是中国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的思想基因和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两年,除了大热的现代风外,业内也出现了与之比肩的"新中式"潮流。这种骨子里继承了传统中式质朴的品性,又糅合了现代人追求简约美感的中国风背后,是国人文化自信和审美回归的体现。中式风格的兴起,为不少行业指明了新的盈利前景。首先敏锐察觉到这一风向的,是房地产开发商。有调查显示,从2011年始,国内已有多家知名房地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
作为一代宗师,蔡襄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堪称宋代书风的先驱人物。无论是苏东坡的"本朝第一",还是欧阳修的"主盟",或是黄庭坚的"翰墨豪杰"等评语,都向人们透出了个中关键,至于后世称誉也不计其数。文章从蔡襄的生平世事谈起,系统阐述他的书学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正从明清纸牌牌面图案的"繁"和"简"两个方面来探索俗文化对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应用价值,并对于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明清纸牌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追捧,娱乐性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纸牌面饰上传统精美的图案。它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特点,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趣味。因此我们大胆设想将纸牌的牌面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的运用起来。"有趣"、"生动"、"形象"这正是紧紧抓住了现代人的消费心理和审美情趣。随着中国风在世界的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8)
"君子"是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在《论语》一书中有许多描述"君子"的语句。"君子"主要指注重人格礼仪修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章主要从君子之风、君子之德、君子之交、君子之乐、君子之修这六个方面来论述《论语》中的君子修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0)
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著名美学假设,用以解释审美经验。然而,这一理论却有其自身逻辑矛盾,让其陷入循环论证的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5)
宋元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宋代和元代的山水画审美意趣有着本质的区别。元代注重山水画的艺术语言美,即"以书入画"的笔墨美感,而宋代更加注重的是真实而朴素的"求真"意趣。这体现在宋代山水画名作之中,表现于构图、笔墨之间。而在"求真"的背后,亦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