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东方审美思想及中国画形式发展的自然结果.笔墨作为水墨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元素及主要表现方式,在水墨山水画中所造成的美感效应是其它绘画工具所无法替代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笔墨形式逐渐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态势,如何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笔墨表现新形式的问题摆在画家面前,使之适应当今社会变革和表现现代人丰富多样的精神状态与视觉趣味,从而确立笔墨表现形式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位置.立足传统、借鉴吸收、开拓创新是中国水墨画的必由之路."笔墨"形式本身具有精神价值取向,其中更是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本民族艺术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6)
色彩是构成画面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代语境下,设色的创新也是中国画创新的研究方向之一。在百花齐放的当代中国画坛,画家不断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中国画的创新精神:从突破材料的限制,在绘画媒介上进行创新,到中国画传统设色技法与西方色彩理念的融合,色彩的情感表现力不断强化,而这一切都基于中国画本质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中国画的色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色彩的表现是尤为重要的,设色可以说是一幅绘画作品的主题,内容表现也是很重要的。一幅作品的好坏,成功与否,大部分都是色彩所决定的。尤其是一张以色彩来突出主题的画,例如:中国画中的工笔重彩的人物画、工笔花鸟以及一些青山绿水画更是突出色彩的重要性。在画面上也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5)
自然造化形成了一个有着丰富物种的世界,而人在这个世界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在人类的眼中,这个世界其实是"人化世界",也是一个文化世界。作为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中国山水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1)
中国的山水绘画教育有着辉煌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宋代成立画院之后,山水画教育一直秉承实用、简单、有效的原则。在古人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化授课方式相结合的过程中,我国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创造出了更加科学且适应当今时代的美术教学体系。在如今的山水画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对山水进行临摹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在实际授课时,由于课时少且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山水画临摹教学始终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对教师如何教授美术史、如何选择范本、如何指导学生临摹传统绘画等几个基础问题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1)
中国山水画所描绘的山水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自然景物,其不像生物体那样具有固定的、为人所熟知的外貌特征和动作,也没有一定的规矩和结构,其总是不停地变化。自然界中的山水是复杂多变的,山水画创作者不能像描绘生物体那样对物品动态进行刻画,在刻画山水的过程中,创作者更多的是将自己的内心所想描绘在画面上。中国山水画创作是画家面对自然山水时由景生情,由心情至心境,再将心境寄托于笔墨的过程。每一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其精神依托都与自然景观息息相关,也是由物象造化出胸中丘壑的产物。中国山水画从诞生起就不是"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景指的是自然中的丘壑,如水清石奇、竹林幽深、村舍、楼亭等可游可居之场景,是山水画中一个规定性因素的特殊范畴。但是山水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描绘对象的庞大,所以中国山水画在取景构图和造境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1)
郭熙的《林泉高致》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丰富了我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思考,以"可游""可望""可居""可行"的美学原理,影响了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的心灵需要,形成了尽享"林泉之乐"的审美状态。由此可见,郭熙所强调的山水画既要表现物象的真实,还要意境深远。凡作画者,均要以自己的主观性情为主体,以自然中的物体为表现的客观方面,把自己的主观性情与所表现的自然之物统一于画面之中,这其实也就是自身思想与自然之物相互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榆林八景对当代山水城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永 《山西建筑》2007,33(34):342-343
阐述了"八景"的由来,以古城榆林"八景"为例,说明了古城榆林的山水格局,指出当代中国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应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吸取传统经验,创造出与自然和谐,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山水城市,以使城市在"环境"和"意境"两个层面上创造出完美的城市空间意象,使城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1)
中国城市山水画研究,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如何表现和推广的新课题。文章重点探讨城市山水画的艺术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多元化是当今时代背景下被人们提及较多的一个词汇,它是指不同学科的综合,通常可以被应用到教育、思维、情感等各个方面。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作为一个时代发展的标志也渐趋成熟。当代中国山水画中,优秀的作品不仅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且能更大程度地呈现其他学科的多元化元素,从而不断升华作品的情感,这样的作品才能符合当下山水画的审美背景。唐代以后,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式逐渐以写意为主,即要求作品不仅能体现风景、民俗,更要烘托出意境之美。社会意识形态不断变化、更新,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许多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六法"的审美标准,又借鉴了西方先进、科学的绘画理念,不断充实、创造,从而使当下中国山水画在审美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该文对当代中国山水画在审美多元化语境下的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陈坦  朱清扬  常江 《华中建筑》2020,38(11):71-75
以山水视角探寻城市空间的演变与发展,是塑造城市特色、摆脱城市趋同性的重要途径。徐州丰富的山水资源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营建,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徐州水系、山体与城市发展的演变,从古城选址、水系变迁、山体格局等方面入手,总结徐州山、水、城空间格局从相离到共生的发展趋势,并对当前城市生态格局进行梳理,为缓解当前城市发展矛盾,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叶洋  曹炜 《城市建筑》2012,(4):129-130
本文通过对美术馆发展历史的研究,结合当代美术馆发展的影响因素,总结当代美术馆在形式创作上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并提出在当代信息社会视阈下美术馆形式创作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兴起,与赵孟頫的开拓先行有密切关系。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赵孟頫对绘画的革新观念是通过倡导"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他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画的大发展与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2)
从古至今,山水精神就是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的一个重要思想观念,传统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所以山水画的日渐成熟也是绘画发展之必然。从作为人物背景到独立成科,从鲜有涉及到分门别派,山水画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与发展规律。至五代,山水画的两种画风正式确立。文章就北派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3)
文章以视觉分析的方式,以宋代经典的山水作品《溪山行旅图》《晴峦萧寺图》为例,以图解方式解读古代部分山水画。通过剖析山石结构、多种皴法、置陈布势、笔墨相顾等艺术元素,援引同时代人物画范本,着重分析抽离于山水画结构程式的特定样式。运用"视觉联想"和"心理活动"作画的分析方式,从笔法、墨法、造景等诸多绘画因素出发,说明从民族本体生发出的艺术语言才是中国的,其也是当代人物画创作应当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孙松林  宋爽 《园林》2022,(5):59-66
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蕴,其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也是中国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及其他园林艺术的根本所在.通过对中国山水文化与山水思想的溯源,认为中国园林是在山水审美与山水诗画基础上进行的立体时空创造,是中国山水艺术的重要载体.提出了中国园林山水营造的4种境界,即游历自然,寄情真山水;遗貌取神,诗画假山...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5)
任伯年是近代小写意花鸟画家的杰出代表,他的写意花鸟画在设色上别具一格,即继承了中国画设色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洋画之长,大胆创新,自成一家。他的花鸟画被人们认为雅俗共赏,之所以会对他有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他在花鸟画设色的突破上。设色作为中国画的一种技巧,从古至今都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任伯年的设色之法对后来的很多画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9)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绘画流派"金陵八家"之首,他的绘画坚持自我风格的完善,在当时"四王"主导的摹古风潮中独树一帜。"黑龚"作品的风貌在绘画史上独具特色。文章尝试从龚贤的生活环境、师承体系、画坛风气、个人领悟等几个方面,探究影响其独特绘画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孟亚清 《山西建筑》2006,32(21):35-36
结合当今世界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对现阶段城市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建筑设计时以人为本,遵循建筑的演变规律,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城市建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炎松 《华中建筑》2003,21(6):35-38,42
通过对阳新古城“八景”的分析,阐述了阳新古城的山水城市特征,认为当代中国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应从自然的生态和人文生态两方面吸取传统的经验,创造具有地域自然、人文特色的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