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会馆建筑与移民文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玮  胡江瑜 《华中建筑》2001,19(2):14-17
会馆建筑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建筑类型,在四川乡土建筑研究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四川会馆勃兴的历史渊源探究,会馆社会文化职能的论述,以及会馆建筑群体空间特色的分析,提出了四川会馆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其空间实体的建筑艺术上,而且有着丰富的地域移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会馆建筑     
孙音 《四川建筑》2003,23(2):27-28
“会馆”之名最早见于明代,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盛行,会馆建筑也相应迅速发展起来。会馆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同乡会馆”和“行业会馆”两类。  相似文献   

3.
洪江古商城明清会馆建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洪江古商城会馆的源流、功能等方面探讨了这种随商业发展而兴起的特殊的建筑类型,总结了会馆的基本平面和组合形式、建筑构造以及建筑装饰艺术等.  相似文献   

4.
何俊萍 《华中建筑》1998,16(2):11-13
会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实物史料。文章论述了会馆文化的多元性以及会馆建筑的形态、构成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河南明清会馆的建筑艺术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彭银 《古建园林技术》2012,(2):66-69,36,I0008,I0009
会馆是旧时中国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是真实记录着移民文化、商旅文化和会馆文化的历史百科书,代表着当地古建筑文化的较高水平。一、贵州会馆建筑产生的背景可以说,贵州的历史就是一段一段的移民史。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就有中原人士移居贵阳,随着秦的统一,驿道的开通,在历史的演进中,贵阳逐渐成为东出西进、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外地人口源源不断涌入。明初,掀起了移民实边的高潮,江西、江南、川陕等地的人以军屯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大量汉族移民的入滇,使得云南地区成为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随之出现的会馆建筑成为反映这一时期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本文试图探析云南会馆产生的背景、会馆的类型及其建筑艺术特色,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明清晋商会馆戏楼从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和构造特点、体型与立面及装饰特征等方面的建筑形制进行了初步探析,其创造性的诸多做法不仅在当时具有较高水平,而且对现代的建筑设计在设计理念及创作实践上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媛 《中华民居》2014,(1):58-65
正香港作家亦舒有本书叫《如果墙会说话》,讲的自然不是建筑,而是一幢楼里的人生起伏。莫名地喜欢这本书,大抵是这里面藏着浅浅的厚重。那些砖缝瓦隙间藏着我们的故事,也寄托着浓浓的乡愁。我们对某些传统民居的眷恋或多或少地因为它曾经承载着我们的乡愁。梁思成曾经动情地描述过:"我们家的一角城楼,几处院落,一座牌坊,一条街市,一列店铺,以及我们近郊的桥,山前的塔,村中的古坟石碑,村里的短墙与三五茅屋,对于我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有意义的。它们都曾丰富过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成为与我们不可分离的情感的内容。"会馆,则是那缠绵历史中最能勾起思乡情怀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0.
龙彬 《重庆建筑》2002,(6):46-51
文章在简析会馆源流、类型和重庆会馆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重庆“湖广会馆”的实际内涵及其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早期会馆主要指最先在北京出现的士绅会馆。明清早期会馆功能渊源于儒家祠堂、讲会书院、官房馆驿三大建筑类型,分别继承了其祭祀、教育和馆宿的三大建筑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殡葬和经济功能一起整合进来,形成具备集会(祭祀、教育、娱乐)和馆宿两大建筑功能的新的建筑类型。从建筑功能到建筑布局,明清早期会馆的布局来源主要有改扩建和新建两大类。改扩建的会馆其原有建筑来源有二,一为拓祠为馆,二为舍宅为馆。明清早期新建会馆为主要为单列式小型会馆。  相似文献   

12.
陈蔚  胡斌 《四川建筑》2004,24(3):23-25
明末清初的巴蜀地区,由于“湖广填川”等历史原因构成了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随之而出现的会馆建筑成为遍布巴渝大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章从分析巴渝地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会馆建筑入手,展示出它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和民俗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3.
崔陇鹏 《华中建筑》2008,26(4):53-56
该文从四川会馆建筑的历史发展和地理分布出发,探寻其与川剧的历史渊源,同时对会馆建筑的布局、川剧戏班的分布和演戏活动进行研究,探讨会馆对川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旨在促进传统会馆建筑的保护,探索川剧传统的观演环境,影响当代环境下川剧的剧场设计。  相似文献   

14.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9,27(7):97-104
清代时,北京的会馆建筑得到迅速发展,会馆戏场成为重要的演出场所和戏场类型。该文根据文献,整理了北京现知的24座清代会馆戏场的资料,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北京留存完整的4座清代会馆戏场,归纳总结了北京清代会馆戏场的形式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李玮刚 《华中建筑》2023,(9):143-146
广泛分布于云南的移民会馆,是清代时期同乡人在客地设立的民间社会组织,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文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历史文献梳理,结合田野调查,通过对清代云南地区移民会馆的研究,在宏观上把握移民会馆在历史上的发展脉络,阐述云南移民会馆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地区经济、商贸道路、商品产地为契入点,研究其在空间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最后以微观层面视角,分析移民会馆在城镇中的共性选址布点及建筑形态。以期能更进一步加深对云南移民会馆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赵逵  詹洁 《华中建筑》2012,(7):165-168
该文以“湖广填四川”移民事件为线索,分析移民的产生过程、迁徒路线和分布情况,进而对移民运动的产物——湖广会馆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以此探寻本土文化与外来移民文化融合过程,揭示传统建筑发展与演进的内在动因,突显湖广会馆在技术传承与文化传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周宝玲 《南方建筑》2006,7(8):11-13
起建于清初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它特殊的建筑形态和内涵体现着我国会馆建筑的特色,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山地建筑.建筑群落的布局、建筑空间的独具处理方法和对民俗文化的体现是它别具一格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杨森栋 《城市建筑》2022,(24):152-154
本文研究对象为陕南清代会馆,通过对会馆类建筑的现状调研进行分析研究,并且以江西会馆作为案例,运用田野调研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及建筑类型学等对陕南会馆建筑的地理位置、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陕南会馆类建筑的影响进行剖析。最后,结合国家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政策,从城市与建筑关系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功能转型和空间转型两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更合理地利用会馆类建筑的空间,对陕南会馆在今后的发展保护中提出合理的保护策略,以此来调节所在城市的空间肌理。  相似文献   

19.
田文高  李嘉华 《四川建筑》2003,23(Z1):71-73
山陕甘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到光绪年间春秋楼竣工,使会馆建筑格局更趋完善,其建筑规模达到高峰.她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雕刻艺术之大成,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20.
刘原平  赵明 《山西建筑》2006,32(21):11-12
分析了会馆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介绍了晋商会馆的功能及特征,论述了晋商会馆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及建筑艺术特色,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晋商会馆建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