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学领  姚旺  李杨 《煤矿安全》2015,46(1):183-185,189
为提高我国应对冲击地压事故的能力,结合2011-2013年4起冲击地压事故,分析典型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原因,反思救援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冲击地压事故多发生在煤层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夜间、掘进巷道事故多发;事故造成巷道、设施、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认为煤岩体具有冲击倾向性是发生冲击地压的根本原因,复杂地质条件是发生冲击地压的诱发因素,防冲措施不到位、监管乏力等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冲击地压发生后演化为致死性冲击地压事故,应简化事故上报程序,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井下避险系统建设,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以提高被困人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孟巴矿1108综采工作面5.11冲击地压事故现象、破坏情况及其事故性质,对冲击地压发生原因及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导致冲击地压事故主要原因。徐矿集团依据合同分工,启动应急程序,采取冲击地压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有效避免开采后期回采的冲击地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杨立军 《煤》2009,18(5)
结合七台河发生的10次冲击地压,分析了薄煤层采煤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理和条件,提出了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效的防范冲击地压事故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矿地质因素评定冲击地压危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击地压危险状态可通过分析岩体内的应力、岩体特性、煤层特征等地质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来确定。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是根据已发生的冲击矿压事故来确定的。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对圈定区域性冲击危险程度 ,进行开采设计和冲击地压防治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5.
采矿地质因素评定冲击地压危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击地压危险状态可通过分析岩体内的应力、岩体特性、煤层特征等地质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来确定。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是根据已发生的冲击矿压事故来确定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圈定区域性冲击危险程度,进行开采设计和冲击地压防治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灾害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加强对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的研究,并针对煤矿现场实际,探索有效的现场实用技术,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警分析,对防治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建峰 《煤矿安全》2004,35(10):41-42
通过对同家梁等矿综采顺槽发生冲击地压事故现象的分析,阐明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和成因,提出了防治冲击地压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建坤 《矿山测量》2020,48(4):25-30
为了解决郭屯煤矿日益严重的冲击地压威胁,首先分析冲击地压危险因素,采用微震监测法、应力监测法和钻屑法对冲击地压进行监测,对动力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通过实时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根据"应力三向化转移"原理,对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局部区域采用大直径钻孔进行卸压,通过优化采掘设计,合理安排采掘顺序,从源头上避免形成应力集中区,确保卸压到位,最大程度上降低冲击地压危害,有效避免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21,52(2):244-247
应用24Model对2011年后发生的10起冲击地压事故的不安全动作与物态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导致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的不安全行为原因。结果表明:80%的冲击地压事故点埋深超过800 m,50%事故点位于断层区域,90%的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在国有重点煤矿。可将导致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过程按生产管理活动划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高应力集中区的形成过程和易生条件;第2阶段消除冲击地压危险性过程。并得到以冒险作业、防冲措施失效为主的7个导致消除冲击地压危险失效的不安全动作类别。  相似文献   

10.
新兴矿已进入深部开采,且主采煤层具有煤层薄、硬度大、顶板坚硬、大倾角等特点,因此先后多次出现冲击地压事故。为了有效控制冲击灾害、降低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对新兴矿各工作面已发生的冲击地压灾害进行统计,对冲击灾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新兴矿冲击地压是煤岩冲击倾向性强、开采深度大、地应力高、顶板坚硬和倾角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合理和有针对性制定冲击地压灾害治理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