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Planning》2016,(6)
从对元代绘画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当时很多画家追求精神上的释放,利用山林物态表现内心世界,绘画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逸"的特征。文章以元代重要画家倪瓒的山水画为代表,探讨其中的逸格特点,以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绘画特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0)
以老庄思想为美学基础的中国逸格山水画,其"逸"的真正形成并发展繁荣是在魏晋时代。逸品作为绘画风格,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得以首次提出,他将逸品与神、妙、能三品并置。后来黄休复在《圣朝名画评》中将"逸"提到首位以后,逸品一格受到了文人画家的极力推崇。到了元代,出现了以"元四家"为首的逸品画家,特别是倪云林的出现,将中国的逸品绘画推向了一个高峰。文章以倪瓒的山水画为研究对象,探讨他的山水画"清逸"之风。 相似文献
3.
建筑外部空间造型的表达是通过点、线、面等一系列形式语言,外部空间的整体造型是这些形式的凝结与汇聚。优秀的外部空间设计是这些形式语言的灵活运用的充分体现。因而能否熟练地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元素将成为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设计中的形式语言和语境,及其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地域形式语言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形成的途径,以及新时代地域性形式语言的新发展,并结合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提出了结合地域环境做有特色的设计,以期对今后的设计思想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2)
在雕塑创作的过程当中,如何让一件好的雕塑作品被人们认知,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作品本身独特的形式语言。综观我国当代雕塑的发展状况,对形式语言的创新一直是当代艺术家极力探索的重要研究内容。由此,雕塑艺术的创作重点应该就是针对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语言表达的过程。文章旨在探讨"势"在形式语言中对形式美感表现的重要性,从雕塑创作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分析,阐述形势、动势、气势对情境叙事的深化及对形式语言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9)
山水画是意象性绘画艺术形式,山水画作品中树的呈现方式具有特殊的绘画形式特征。"四时并运"的时间特征和"顾盼有情"的情态特征是山水画作品中树木绘画艺术形象的主要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0)
服装速写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以往服装教学中单纯强调绘画性基础造型训练的观念已不能适应服装速写教学的发展。文章从款式造型、材质表现、色彩明度三个服装设计要素方面分析设计形式语言在服装速写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将基础造型训练和专业设计形式规律的探索相结合,更好地提升服装速写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6)
中国元代画家倪瓒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分别为中西方绘画的代表。达·芬奇以科学理性的方式表达人性,他所带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完美和辉煌使西方绘画史迈向新的时代;倪瓒不求真实地描绘自然,而直抒胸中之逸气、书写心中之境界。他们同样画树,却表现出不同的姿态。达·芬奇绘制的是理性、科学之树,而倪瓒画的是清逸、幽远之树。倪瓒的树生于笔下、挥洒于心田,而达·芬奇之树具有科学的透视原理和空间感。文章通过分析他们对于艺术和生活的不同见解,研究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4)
在当代艺术中,装置、多媒体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设计形式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创作者不仅要总结形式基础基本原则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还要从中体会形式基础新的内容含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的绘画理论,这句话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基本的创作原则,本文通过这一理论元代画家倪瓒的山水画进行剖析来了解他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3)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印刷行业的发展,中国版画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国版画创作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版画语言逐渐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众多的版画艺术家为了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了版画艺术的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铜版画的形式语言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Planning》2016,(1)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最具争议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吴冠中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对"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两个创造性革新理念的不断探索上,通过锐利的艺术语言向现实主义的"内容决定形式"发起挑战,强调形式美的独立性。吴冠中在作品中将西画与中国水墨画的精髓融合起来,画面简洁干练,其晚期作品以点、线造型居多,诠释自然之美。吴冠中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对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莫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建筑平面形式语言和立面形式语言两方面的流变入手,对江汉平原传统民居进行分析.当地地处华中腹地.人口迁徙频繁,是其建筑形态表现出一种杂糅融合特征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19世纪末开始,女性建筑师登上建筑史舞台,直到今天,女性建筑师逐步摆脱了以往附属品的印象,在建筑行业占有了一席之地,并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区别于男性审美主导的、以女性审美为指向的设计作品。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对建筑形式语言中的女性指向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具有女性特征的建筑语言特点,试图寻找男性指向与女性指向在语言建构方面的差异,提出结合不同性别指向的形式语言进行创作会成为建筑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21)
当代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而逐渐发展的。平面设计与绘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点会受到艺术发展变化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绘画形式语言特征带给平面设计的影响,探讨绘画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瑞士提契诺学派代表建筑师吕基·斯诺兹的宾切提住宅,分析建筑的形式语言如何产生,什么是形式语言的逻辑以及促成形式逻辑生成的原因,提出形式逻辑的建立需要在实际的设计与建造活动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6)
摄影术在发明之初,只不过是一个保存景物影像的写实工具,随着时间的推进,摄影的动机和用途已大大拓展。不少拍摄者将摄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用于传达自己的情绪或情感,这种摄影就是所谓的艺术摄影。艺术摄影受美术史上现代派的影响极大,无论是从观念、题材还是形式语言上,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文章对艺术摄影与美术现代派的渊源关系和艺术摄影探索自身形式语言的简史加以考察,以期把握艺术摄影的脉络与特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21)
中国绘画在西方现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不断向多元格局发展。马蒂斯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得到了中国艺术家的广泛关注。马蒂斯将西方绘画理念与极具东方韵味的绘画理念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特的平面装饰性绘画,不仅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也推动了整个世界范围内中西方绘画形式的融合,为之后出现新的绘画形式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1)
伴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成为艺术设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利用人类视觉感官系统实现信息的传达、交互和体验,为了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对其艺术形式语言进行有意识的建构和拓展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