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面临易于开采的常规石油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人们愈来愈重视稠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阐述了测井在稠油田藏描述和开采中的作用;总结了稠油测井技术的现状;并指出稠油测井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为满足提高稠油油田采收率的实际需要,今后应加快发展稠油热采测井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论稠油在21世纪能源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年以来,一些分析家们已经预言到,在满足世界能源需求方面,稠油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然而,与这些预测相反,稠油产量一直是世界总原油产量的10%,未有增长;加之目前油价下跌,阿拉伯海湾地区政治上失稳等因素影响,又都导致各生产单位优先开采轻质油,这些是稠油开发生产的不利因素。稠油在21世纪的作用将取决于能源市场情况、稠油资源基数大到什么程度及利用技术能否确保实现稠油的全部价值等条件。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海上稠油油田地层流体取样少或无取样的问题,通过分析渤海地区稠油油田地面及地层流体性质资料,从中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了渤海稠油油田储量评价阶段地层原油粘度评价方法。根据计算所得地层原油粘度,可以初步判断储层流体性质,为油田选择开发方式、编制开发方案及采收率预测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稠油开发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在国际上常称为重油或沥青,是一种粘度高、流动差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我国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约占石油资源总量的20%,石油资源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稠油远景储量更为巨大。近十几年来,我国采用热采技术,成功地开发了一批稠油油田,打开了稠油开发的新局面,但由于稠油的特殊性质使开采技术难度大,开采成本明显高于常规石油,因此国内稠油产量/资源量系数一直小于石油总产量/石油总资源量系数,具有相当大的增产潜力。加大对稠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稠油开发步伐应当成为我国能源供应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九五”期间,稠油储量在接替原油上产方面将起重要作用.文中简述了稠油的流变性及其特征,论述了外界条件(如温度、降粘剂、降凝剂、磁场、轻质油、溶解气、清水)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机理,针对高粘稠油和高凝、高粘稠油的特点,列举了三种高粘稠油试油工艺和七种高凝、高粘稠油的试油方法,并指出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韩布兴  闰海科 《油田化学》1993,10(3):264-267
在70℃、100℃、150℃、200℃温度下,0—10MPa压力范围内测定了CO_2、N_2在克拉玛依九区稠油中的溶解度及气体饱和稠油的粘度、密度,讨论了气体溶解度、气体饱和稠油的粘度和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稠油含水率的升高,稠油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脱水工艺费用大幅度升高,导致稠油脱水处理成本增长,针对此情况,辽河油田采用了进站预脱水和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取消了一段加热炉和电脱水器,降低了稠油脱水的费用.该工艺在辽河油田的稠油联合站得到推广应用,每年可节约稠油脱水处理运行费用50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将组合化学的方法应用于破乳剂的交联改性研究,用TDI作为交联剂对25种聚醚进行交联改性,并用胜利油田孤三联的稠油进行破乳评价,从而得到交联型破乳剂对稠油破乳的规律,并应用组合正交表找出对稠油破乳效果最好的四种单剂,再进行组合交联改性,研制出了一种适用于胜利油田稠油的破乳剂。  相似文献   

9.
高含硫重质原油脱水用破乳剂SHD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华北油田某油区原油属高含硫重质稠油,采出液形成了稳定的油水乳状液,采用常规的破乳剂无法正常进行破乳脱水。根据破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原理,研制了SDH破乳剂并投入现场应用。该破乳剂对高含硫重质稠油脱水快,脱水率高,脱出污水渍,保证了原油脱水生产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克浅稠油脱水异常原因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油田公司克浅稠油处理站处理三个区块的稠油,存在原油脱水处理效果不稳定,净化原油含水易超标问题。针对该问题,从采出液组成特点、原油物性、脱水工艺、化学破乳剂等几方面对影响原油脱水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合理的大罐清砂周期。现场实施效果表明,该措施很好解决了克浅稠油脱水效果波动的难题,为保障稠油脱水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坨子里-鞍山线原油为辽河油田坨子里首站原油,评价结果表明,该原油密度大,粘度高,胶质含量、金属铁、镍、钠含量均高,轻油收率及总拔出率较低,属稠油范畴。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浅层次生气藏及稠油油藏主要分布于生油洼陷的周缘、凸起带及中央隆起带。以济阳坳陷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为基础,从浅层次生气藏来源、浅层油气成因、稠油稠化原因、天然气运聚动平衡、浅层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分布规律等方面,探讨济阳坳陷浅层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浅层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为伴生关系,且浅层次生气主要来源于稠油油藏的生物降解及油溶释放气;浅层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次生气藏下方或下倾方向均发育稠油油藏、稠油油藏上方或上倾方向不一定发育次生气藏以及常规油藏上方或上倾方向未发育次生气藏。浅层次生气藏和稠油油藏共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生、运、聚系统。  相似文献   

13.
张虎俊 《特种油气藏》1997,4(2):14-18,23
利用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的实际注采资料,对计算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原油可采储量与采收率的注采特征曲线,进行有效的校正。目的确定稠油藏注汽开发的原油采收率和可采储量。结论该方法知用于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的全过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王庄油田宁海联合站低掺比稠油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对影响稠油脱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在处理工艺以重力沉降为主的原油脱水工艺中,掺稀比和温度对稠油脱水影响最为明显,其中掺稀比越高,稠油脱水效果越好;而温度是影响稠油脱水的关键因素,混合油脱水温度低于60℃,脱水效果达不到要求。采用预分低温来水实施两段加热原油处理工艺,提高一级沉降罐原油处理温度,解决了低掺稀比稠油处理系统不稳定、外输油含水率超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非牛顿原油(稠油)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应用JHSS-01表面活性剂体系改善稠油的渗流流变性,从而提高稠油井的采油速度及采收率,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降解混合型稠油物化性质研究--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标志物等资料分析降解混合型稠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识别标志,研究表明混合型稠油是早期聚集并遭受强烈生物降解的原油与晚期注入的未遭受生物降解的原油的混合物。其地球化学指标具有不协调的特征。原油的组成和性质亦出现与生物降解相反的变化趋势,降解后混合导致稠油“稀化”,从而改善稠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各油层降解混合型稠油呈非均衡性,距生油洼陷越近。稠油的稀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原油厌氧微生物降解是形成稠油与伴生气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原油厌氧微生物降解形成稠油与伴生气的过程,以林樊家地区浅层气和稠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菌群对与研究区稠油具有相同烃源岩的稀油进行原油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稀油经厌氧微生物降解可以形成稠油,同时还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降解248 d平均每克原油能够生成3 mmol甲烷和0.5 mmol二氧化碳,分析所生成的气体碳同位素,发现甲烷δ13C1值为-46.36‰~-45.27‰,二氧化碳δ13C1值为4.24‰~8.5‰,利用碳同位素数据计算出林樊家地区浅层气中生物降解气含量达69%;原油饱和烃含量由初始的72.77%下降到44.0%,饱和烃含量大幅下降是原油稠化的主要原因。典型生物标志物25-降藿烷/藿烷值显著升高,由0.009上升到0.056,表明原油发生了严重的生物降解。原油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可以在室内较短时间内模拟完成原油的微生物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8.
稠油井自偿式降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稠油和超稠油开发中克服粘度过高而影响产能的一种新的工艺措施。它通过加药泵及降粘工艺措施的设计和现场应用证明该工艺简单、适用、效益明显,于在一些粘度较高的稠油井下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稠油的密度、黏度、闪点、燃点及初馏点的测试,分析统计出稠油的燃烧性能。为了掌握稠油的爆炸危险性质,对稠油站场的生产和储存设施等危险场所进行了爆炸危险气体含量的测试。根据对稠油的燃烧性和爆炸性的分析,合理确定了稠油的火灾危险类别,从而达到减少占地,降低地面建设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稠油集输工艺设计参数的选取中,当稠油乳状液为牛顿流体时,可按达西公式计算水力损失,其粘度可由粘度比法求出;非牛顿流体乳状液紊流态水力计算,应通过实验确定摩擦系数,再按过西公式计算压降;对纯稠油、含地层水稠油、稠稀混合油和掺破乳剂溶液稠油的停输启动压力.采用剪切力公式推算。在稠油的油气分离工艺设计中,对计量分离器,应尽量简化分离器的结构;对生产分离器.可适当增加分离元件,使油气分高效果相对提高;终端油气分离器或气体除油器,应设计较完善的油气分离结构;此外,应慎用丝网除雾器。在稠油脱水工艺设计中,应注意脱水措施及脱水方法的选择。在稠油集输中应多采用低级数、低转数的容积式转子泵。但在选用泵型时,应根据设计工作条件对泵的流量、扬程、轴功率及高效率区间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