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的出现,符合计算机计算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节约能源,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其特有的优势也将使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代替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在照明智能控制中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设计过程中为了能高效节能并利于施工,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研发了智能照明控制、,其主要是利用图像处理手段检验是否有人员在附近活动,同时对照明进行调控的方法.文章主要概述智能照明控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以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工业生产车间具有空间大、灯具多、噪音大、作业环境恶劣等特点,难以应用现有楼宇智能照明控制技术,而传统控制模式普遍存在无效照明时间长、能耗大等问题。将工业互联网控制技术和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相结合,研发了由可调光照明灯具、对射开关组、光照度传感器和工业服务器系统组成的基于软件定义控制技术(VPLC)的工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微服务架构研发了由基于双对射开关组的人员识别模块、照明回路智能开关控制模块和智能调光模块等组成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根据车间人员进出情况和光照强度自动控制灯具开关和亮度调节。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降低照明灯具能耗,提高灯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节能减排需要和城市路灯控制智能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网络技术和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并且详细论述了怎样保证照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无线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和传统路灯系统及采用电力载波通信的路灯控制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前照明系统存在输出无节制,负载不可调节,浪费电能等缺点。该项目结合了无线控制系统的优点和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ZIGBEE技术,通过网状拓扑结构搭建基于CC2530芯片[3,6]的智能节能灯控系统。该系统控制方便,安装简单,智能高效,可有效地解决用电量大,成本高,布线繁琐等传统家用、公用、工业照明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照明系统存在输出无节制,负载不可调节,浪费电能等缺点。该项目结合了无线控制系统的优点和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ZIGBEE技术,通过网状拓扑结构搭建基于CC2530芯片[3,6]的智能节能灯控系统。该系统控制方便,安装简单,智能高效,可有效地解决用电量大,成本高,布线繁琐等传统家用、公用、工业照明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嵌入式技术设计一种磁悬浮手势识别照明系统,主要以STM32F103C8T6嵌入式芯片为核心、磁悬浮技术为依托,实现通过手势识别控制灯光的开、关和亮度调节功能。这类照明设备不仅节能,而且可省去传统手动机械开关,避免频繁使用开关而造成照明系统易坏的现象,同时,磁悬浮外形新颖、艺术感强,对智能新生活和夜景建设具有积极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智能照明系统优势主要体现在高效节能和绿色环保方面[1]。此MCGS组态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利用VsToos模块编程与MCGS共建组态画面,再利用物联网通信技术,使网络管理层、数据传输层、控制层之间的互联互通,具有场景预设、亮度调节、定时控制及软启动、软关断等功能,实现照明智能化、方便管理、节省电能。  相似文献   

8.
王庆承 《福建电脑》2014,(10):123-124
将智能照明和传统照明进行比较,将Zig Bee技术应用于城市道路照明,组成智能管理网络。根据道路照明系统的运行特点,在节能控制和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设计基于Zig Bee技术智能照明系统的组成和解决方案。路灯终端控制器采用符合Zig Bee技术标准的CC2430芯片。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LED照明具有节能、环保、长寿、抗震、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目前,LED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背光、一般照明和车用照明三大市场。随着LED灯价格下降,舒适性和安全性成为半导体照明的技术方向。另外,半导体照明将开启照明智能化时代。智能照明具有灯光亮度调节、色温调节、灯光软启动、定时控制、场景设置等功能,并达到个性化、舒适性、二次节能、安全高效的要求。1机遇和挑战LED照明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节能——直流驱动,电光功率转换接近100%,相同照明效果比传统光源节能80%以上;寿命长——使用寿命可达6万~10万小时,比传统光源寿命长倍以上;色彩变化多——利用红、绿、  相似文献   

10.
基于1451协议的传统与智能传感器的即插即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正在大量使用的传统传感器以及实现智能检测的需求,基于智能化、网络化的设计思想,借助IEEE1451智能变送器接口标准、网络技术和DSP及ARM 和HPI技术,介绍了智能传感器控制系统前端的软硬件构成,研究并建立了本智能网络化传统传感器智能化检测系统.实现了基于1451协议的远程与本地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试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经改造的传统传感器与智能传感器的即插即用.  相似文献   

11.
将ZigBee技术和GPRS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GPRS的LED路灯照明远程监控系统。系统采用两级双网组网模型和簇-链型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网络化、智能化控制,实现了灯具的遥测、遥控。此外,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路灯照明的亮度自适应节能控制算法,该算法可根据时段、环境亮度和人员活动情况改变PWM信号的占空比,自动调节LED的亮度,充分利用LED的可控性,实现最佳照度控制,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2.
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可以说已经在我们的生活里面随处可见,而且已经渐渐的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便利。但是如今的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的智能化却不是所有人都熟知的,什么是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网络监控视频的智能化运用还有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趋势,本文都做了一个简要的探讨,往对网络监控视频技术的发展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现场总线作为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高度集成与综合的产物,已经成为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它主要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与自动化系统的全分散、数字化以及多变量的通信网络。Profinet以其实时太网、分布式自动化、故障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的特点,在PLC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对基于Profinet总线的PLC控制系统组网配置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智能交通诱导,需要实时采集车辆动态GPS信息.传统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车辆GPS信息采集系统在城市复杂电磁环境的干扰下,系统性能不稳定,难于保证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城市道路环境下车辆GPS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利用超高频RFID技术替代传统的无线传感网技术,针对移动车辆实现了非接触式快速GPS信息采集和处理.首先介绍了基于超高频RFID的GPS信息采集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案,并构建了针对该系统的仿真实验环境.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技术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论在人们的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中,网络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校园建设将校园网络技术的应用作为尤为重要的一环,将教学过程引导向智能化、多样化的方向。但是,伴随而来的是校园网络的安全隐患日益突出的问题,如何改进校园网络,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是决定校园网络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教学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BIT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智能BIT的设计、检测、诊断、决策四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BP神经网络的网络模型及工作原理,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BIT故障诊断系统,并用某雷达录取终端的故障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将神经网络与智能BIT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解决了传统BIT故障诊断能力不足,导致系统虚警率过高、自适应性能差等问题,使被测系统具有更高的故障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如果档案的工作者能跟踪并分析用户在档案网站上的浏览行为,就有助于建立智能化的web站点并从而来优化站点结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网络档案的智能服务。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信息产业的世纪,是科技智能化和高度发展的世纪。由于在网络技术和电子工程技术方面不断取得飞速发展,使得原本高科技化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开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了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应用的潮流和技术趋势,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和技术,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和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孔越峰 《自动化与仪表》2020,(4):98-102,108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无法满足智慧城市高增长率人脸识别需求,因此提出大数据在人脸识别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以智慧城市应用需求为基础,建立大数据人脸识别模型,处理过程中人脸特征光照、距离以动态特征等影响因素,建立数据库,对数据低频处理后信息分类,完成人脸特征识别。设计仿真实验,对比大数据人脸识别方法、OpenCV人脸识别方法以及BP神经网络人脸识别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证明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BACnet协议的体系结构及智能楼宇控制网络的结构,详细介绍了基于BACnet的智能楼宇管理工作站框架结构的设计及功能模块的划分,并给出了工作站软件的实现方法,对其关键部分的开发思想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