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葡萄酒中酒花菌病害的检测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彬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1999,(3):50-52
使葡萄酒产生病害的微生物可分为两类:一类好气性病菌,在生活中需要较丰富的氧气,缺少氧气时酒会死亡;另一类是厌气性病菌,有了氧气繁殖缓慢甚至死亡。酒花菌俗名白膜,在干白酒中不常见,而常见于干红酒的储酒罐与灌装后的瓶中。这种菌在酒的表面上生有一层灰白色的,或暗黄色的膜。这种膜是由产膜酵母产生的,开始是光滑的轻而薄,时间长了逐渐增厚,有时还较硬,膜上面还有许多皱纹,这种膜将酒面全部盖满,在膜的下面最初是非常透明的,随着病害的发展老的一层膜开始破裂,有时在容器摇动时分成无数白色的小片或白色颗粒下沉并充满… 相似文献
2.
在啤酒酿造过程中,要防止病害菌对酒液的污染,主要应做好清洁生产和原料卫生两方面的工作。1.原料卫生进厂的原辅材料包装要严密,保存环境应干燥洁净,远离物理化学污染源,菌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检测红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并进一步优化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最佳检测条件为吸附时间10 min、正己烷作为淋洗溶剂、乙酸乙酯与乙醚(5∶95,V/V)作为洗脱溶剂,荧光反应时间5 min。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对氨基甲酸乙酯进行检测,在50~200 μg/L范围内时,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5%~92.8%,精密度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6.9%,检出限为5 μg/L,说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易于掌握,可用于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使用锦葵色素-丙酮酸混合溶液作为反应液合成锦葵色素衍生花色苷--Vitisin A,研究Vitisin A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优化检测条件。初步研究了Vitisin A合成过程中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APCELL PAK C18 ACR色谱柱,乙腈-水(磷酸调pH值为1.5)溶液作为流动相,使用紫外检测器在波长为507 nm条件下对Vitisin A进行检测。使用质谱法对Vitisin A进行定性分析,将结果与谱库信息进行对比。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检测葡萄酒中的Vitisin A。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酒花收获时间对使用干酒花lager啤酒风味的影响。选择的收获日期定为24天,从收获早期(date 1)到晚期(date 5)。为了评估啤酒的风味稳定性,选择date 2和date 5酒花酿造的啤酒进行品评。本项研究的第一步是考察干酒花收获日期是否会对千酒花啤酒的风味稳定性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晚收获的酒花酿造的啤酒风味稳定性稍好些。然而,随着储存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储存45天后的差异减小并趋于稳定;总体啤酒风味变化很大;啤酒的香气分值减小。在低于28℃储存时,晚收获酒花酿造的啤酒香气分值仅稍高于早收获酒花酿造的啤酒,只有低温储存条件下,date 5酒花酿造啤酒的苦味质量才会稍微高些。因此晚收获的酒花有利于啤酒的风味稳定性,但是作用时间是有限的,低温储存啤酒时晚收获酒花对风味稳定性的贡献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红葡萄酒中多菌灵和甲霜灵杀菌剂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以Qu ECh ERS作为前处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红葡萄酒中多菌灵和甲霜灵的有效方法。结合考虑2种农药的性质,对Qu ECh ERS的提取盐和净化试剂进行优化,最终选用Na Cl与Na Ac为提取盐,PSA作为吸附净化剂。多菌灵和甲霜灵均在0.2~5.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系数在0.999以上。多菌灵和甲霜灵的加标回收率为85.3%~98.34%,相对标准偏差(RSD)值为3.61%~10.22%。Qu ECh ERS方法与其他常规前处理方法相比,通用性强、操作简便、成本低、提取效率高,可以作为检测红葡萄酒中该类农药残留的有效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依据看花摘酒的传统经验,采用机器视觉代替人眼,通过CCD获取摘酒酒花的视频图像,并截取不同酒度酒花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图像腐蚀等图像预处理,消除了高光噪声的影响,然后采用不同边缘检测算法对酒花轮廓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OTSU算法与Canny边缘检测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实现酒花与背景的分割,提取清晰的酒花边缘轮廓,通过对大清花与小清花图像的模式识别,为摘酒自动化提供了有效分级依据。该智能化的分级摘酒方法,能够提高分级摘酒工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易于实现分级摘酒工序的智能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作为啤酒生产原料之一的啤酒花及其制品,在啤酒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并对啤酒质量、风味及其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应用现代手段对酒花及其制品进行分析,探究其相关成份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啤酒质量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先前的研究中,使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以及感官品评分析对添加浓酒花啤酒和未添加酒花啤酒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出约30种酒花香气成分。本研究中对添加老化酒花的啤酒和添加4℃储存酒花的啤酒进行比较,检测萜类化合物以及酯含量的变化并调查其来源。添加老化酒花的啤酒具有桔皮/酯香味的特点,而添加冷藏酒花具有青草味和类似酒花颗粒的风味特点。使用溶剂辅助香料蒸发(SAFE)的方法提取的香味物质中没有检测到酒花老化过程中有香味物质的合成。添加老化酒花的啤酒中,3-甲基-2-丁烯-1-硫醇(MBT)、紫罗兰酮、2-甲基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4-甲基戊酸乙酯、3-甲基丁酸2-苯乙酯和4-(4-羟苯基)-2-丁酮含量增加。我们认为这些酯中短碳链的酸有-部分来自獐草酮和蛇麻酮的分解。相反,添加老化酒花啤酒中里哪醇、香叶烯以及(Z)-3-己烯-1-醇的含量减少。依据多维GC/MS的分析结果,发现酒花老化过程中存在里哪醇对映体过量现象。我们推断这些成分含量的变化是导致老化酒花啤酒形成独特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酒花香气成分的检测及富含典型酒花香气啤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萜类物质是贡献啤酒酒花香气的重要成分。本研究在100L中试规模,原麦汁浓度为14°P,苦味质为20BU的条件下,从不同酒花添加工艺、添加量和品种三方面分析了啤酒中8种单萜类酒花香气物质的含量,并进行感官品评,发现在发酵罐中添加l%o香花的效果最好,啤酒风格因酒花品种不同而有异。8种酒花香气物质中里那醇、香叶醇、口.香茅醇和α-萜品醇最为重要,其啤酒中的含量与酒花中里那醇和香叶醇含量密切相关,前三者与前人研究-致,但本研究发现“α-萜品醇”也是重要香气物质之-。但啤酒中的酒花香气物质含量高,酒花香味不-定强,这可能与其构型有关,因此,又研究了三种酒花在啤酒酿造过程中酒花香气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包括(R)-(-)-里那醇、(S)-(+)-里那醇、(-)-α-萜品醇、(十)-α-萜品醇、(R]-(+)-卢-香茅醇、(S)-(-)-卢-香茅醇的含量。研究发现酒花品种的差异会引起同分异构体含量及比例的显著差异,加上其阈值的变化。进-步验证了同分异构体对啤酒中酒花香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采用酒花抗性基因horA和horC作为分子标记,快速检测和鉴定具有腐败能力的啤酒污染菌的准确性,对来自5家工厂的53株啤酒污染菌基因型和表型进行比较分析,包括M13-PCR指纹、horA/horC的PCR扩增、菌株的酒花抗性和啤酒腐败能力。M13-PCR指纹的聚类分析表明不属于同一菌种的指纹相似性一般小于70%,同菌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指纹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53株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表型的比较分析表明,酒花抗性或腐败性较强的菌株,horA/horC检测结果一般为阳性,针对这一类菌株其检测准确性较高。然而,部分弱酒花抗性或无腐败能力的菌株,horA/horC检测结果也为阳性,其中无腐败能力的菌株的假阳性检出率达到了78.6%;部分弱腐败能力菌株的horA/horC检测为阴性,即假阴性率为28%。2株具有较强酒花抗性的菌株的horA/horC检测为阴性,表明可能存在新的酒花抗性机制。令人感兴趣的是,通过菌株间的比较分析表明horA/horC在L. plantarum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horA/horC作为单一的分子标记,难以准确地检测和鉴定所有啤酒污染菌的酒花抗性和腐败性。 相似文献
16.
在1931年,Chimpu 首先报道了烟草黄化病。1937年,Hill 报道了在澳大利亚烟草产区普遍发生的相同病害,并称之为“巨芽病”和“黄矮病”。烟草黄矮病造成严重损失。若有1%烟草植株发病,每公顷烟草产量就将减少约12公斤。烟草黄化病究竟是什么引起的呢? 相似文献
17.
18.
将高光谱技术与流化床富集技术相结合,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干红葡萄酒中的微量白藜芦醇吸附后,采集光谱图像,通过比对多种预处理方法对建模效果的影响进而优选算法。结果表明,采用霍特林T2统计检测方法剔除异常样本,KS算法划分白藜芦醇含量样本集,标准正态变换法预处理光谱数据,建立的标准正态变换-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其校正相关系数Rc2为0.813 8,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047 7,预测相关系数Rp2为0.782 4,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50 2,为白藜芦醇的高光谱痕量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