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扭动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扭动构造在中国东西部盆地中普遍发育,确定扭动构造需剖面和平面标志相结合。文中重点论述了扭动构造的组合形式、基本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焉耆盆地构造样式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焉耆盆地是一个中新生带含油气盆地,盆地内不仅存在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等挤压构造样式,还存在扭动构造样式;盆地内构造样式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具有压扭性质的宝浪苏木背斜构造带和本部图背斜构造带是盆地最有利的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哈密成煤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涛  张世焕 《石油学报》1996,17(3):12-18
吐鲁番--哈密盆地是一个聚煤而又富含油气的盆地,已发现了一系列侏罗系煤成烃油气田,地质历史时期的吐哈盆地是一个压缩盆地,并带有左旋扭动性质,因而盆内以扭动构造居多,构造样式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4.
试论阿尔金构造带中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阿尔金构造带位于天山—昆仑山之间,宽约200km,延伸1500km以上,是一个以东西向构造为背景,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导的断裂隆起构造带。前者控制着构造带的基底构造格架,后者控制着区域构造格架。北东向构造、东西向构造,以及它们的联合、复合构造,构成了阿尔金构造带的主要构造面貌。在阿尔金构造带内及其邻近地区发育着拉张型、扭动型、挤压型三种盆地。它们均具有一定的油气远景,其中以扭动型盆地最具有找油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球地壳在多种地应力,包括挤压应力、拉张应力及扭动应力作用下,产生抬升隆起或沉降坳陷及走滑。由于构造运动造成地壳隆起和坳陷,导致海陆变迁。地球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地壳隆起成为造山带或隆起区;坳陷变成为各种类型盆地。全球盆地可分为5大类型,即裂陷—克拉通盆地、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前陆盆地、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全球构造主要有8大变形样式,即东西向构造变形样式、南北向构造变形样式、北东向构造变形样式、北北东向构造变形样式、北西向构造变形样式、山字型构造变形样式、S型或反S型构造变形样式和旋扭构造变形样式。中国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等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陡坡带、缓坡带和中央构造带等部位;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油气分布在断褶带、斜坡带及逆掩带;各类扭动构造,如帚状构造、雁列构造、旋扭状构造、反S型构造、入字型构造等控制着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花状构造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状构造是发育于走滑-拉分盆地内的一种扭动构造,其基本特征是近于直立的基底扭断裂向上分叉撒开。花状构造大致可以构成三种基本油气圈闭类型,即背形花蕊、屋脊和朵下封堵。由于扭断裂作用,有可能改善脆性基岩的储集性质,所以花状构造一般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此外,花状构造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有它自身的规律。因此,花状构造油气田的开发有其独特性。我国东部西部均发育了一系列走滑—拉分性质的中新生代盆地,其中有可能发育一些花状构造。百色盆地的勘探实践已经发现了正花状构造的存在,在西西盆地还发现一个负花状构造。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构造反转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在中、新生代发生了构造反转,这是该区油气地质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重大科学问题。综述了有关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构造反转的研究概况、研究进展及有关盆地的基本特征;指出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中的中小型盆地的伸展结构保存较好,反转构造较为清晰,而大型盆地构造复杂,其前陆地区的构造反转特征相对清晰;据此提出了构造反转盆地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认为反转构造对油气聚集与成藏的控制作用和反转盆地中油气的分布规律是未来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苏北盆地构造体系中,存在着逆断层、雁行状排列的断鼻断块群、凹陷主控断层两侧的羽状断层、主控断层的左阶式错位排列及区域北西向延伸的构造带等构造特征。这些构造特征是由于不同级别的断层右行压扭和相应块体的旋转扭动而形成的,对盆地的油气生成、聚集和圈闭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分析,认为应加强对北西向正向带与凹陷叠加地区、断鼻断块群、主控断层右行左阶交错部位的评价和勘探。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世界上发现的很多油气田,都与剪切构造环境伴生的扭动构造圈闭有关。国内外有大量的含油气盆地,都与这种大型的基底平移断裂相伴生,而油气聚集则与其在沉积盖层中相伴生的扭动构造圈闭有关。例如我国的酒泉盆地、柴达木盆地、塔  相似文献   

10.
羌塘盆地变形构造与油气聚集保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羌塘盆地地表出露不同层位的地面背斜构造达235个,以侏罗系背斜为主。通过物探及地面地质调查,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时空及构造组合分析,可将这些背斜划分为单一型、联合型、复合型和扭动型4种构造组合类型,不同的构造类型分布于盆地的不同部位,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J2-K3)及喜马拉雅期变形阶段,且与盆地烃源岩两次生烃时期相匹配,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普遍认为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是造成油气藏破坏最重要的因素,但从断裂构造性质、有效盖层分布以及高原隆升对油气保存的影响分析来看,羌塘盆地断裂以压性断裂为主,内部结构稳定,主要目的层保存完好,勘探前景比较乐观。图4参10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构造背景看我国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任何大盆地的形成、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区域构造背景,全球的油气分布与几个大构造带有紧密关系,前陆盆地是油气的富集区,古隆起控制着大规模油气聚集。从前陆盆地到古隆起,世界大油气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有序性的特征。我国盆地具有小陆块拼合、多旋回性和强烈的后期陆内构造活动等区域构造特征。从世界油气勘探经验和我国独特的地质特征出发,今后应将前陆盆地、古隆起、坳陷型盆地大面积地层岩性带和断陷盆地富油凹陷作为未来重点勘探领域。采用综合勘探工作方法,坚持工作,我国勘探将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以煤型气为主,含有部分油型气和少量生物气。中国主要油型盆地具有油多气少的特点,与鄂尔多斯等以产气为主的盆地相比,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也远远不足。全球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且大型油型盆地表现出油气资源俱丰的特征,这与中国天然气类型与勘探现状有明显差异。通过国内外油气勘探成果与认识的调研,在总结油型气勘探领域认识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含油气盆地的成藏条件,对中国油型盆地油型气的生气潜力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油型盆地具有巨大的油型气勘探潜力,发展前景广阔,是中国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全球深层油气分布特征及聚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世界深层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分布及典型油气田的统计和解剖表明,前陆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裂谷盆地和山间盆地为主要的深层含油气盆地类型;烃源岩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泥岩,低地温梯度和异常压力有利于深部油气的生成和保存;有利的沉积相带、低地温梯度、表生风化淋滤作用、成岩作用中胶结物溶解和白云岩化作用、异常高压、早期油气充注、裂缝发育等都是形成和保存深部良好储集性能的有利因素,多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碳酸盐岩或碎屑岩组成。前陆盆地或被动陆缘盆地的背景、良好储盖配置尤其是膏岩层的发育、异常压力的存在是深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深层勘探应围绕具备这些条件的盆地展开。   相似文献   

14.
??Craton basins are the main sites where marine carbonate oil and gas are accumulated in China. However, the previous studies scarcely focused on the control of tectonic differentia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large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ancient craton basins. In such circumstances, it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and select the favorable zone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carbonate oil and ga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inian–Triassic prototype basin and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of the Sichuan Basin, the tectonic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of craton basins and its controls on the accumulation elem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s were analyz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ncept that structures control the sedim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The study reveals the results in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intra-craton rift controls the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and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enter, which forms good source-reservoir assemblage with the high-quality reservoir in the platform margin at the flank, showing excellent near-source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Second, the three types of paleo-uplift (i.e. differential denudation, syn-depositional, and folding) and the deep large fault developed in the craton are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arge-scale carbonate reservoirs. Third, the superimposed areas with tectonic differentiation in multiple periods and multiple types are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 oil and gas field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rine carbonate rocks show a hug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 the Sichuan Basi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new exploration targets of natural gas, such as the Sinian Dengying Fm in the platform margin at the east flank of Deyang–Anyue rift, the Lower Cambrian Longwangmiao Fm in the slope of paleo-uplift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and the Middle Permian Maokou Fm in central–west Sichuan Basin, wher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re favorable.  相似文献   

15.
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宝饶构造带构造复杂,油气富集。宝西、宝中和宝东3个局部构造特征各异,其内发育的滑脱、调节和反转等构造与油气关系极为密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断层与不整合控制了宝饶构造带的油气运秽与聚集。北西向断层是沟通生烃中心与聚集区的油源断层,为油气运秽提供通道;北东向断层垂直于油气运秽的方向,封闭性强,为油气聚集提供圈闭。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运秽通道,并且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空间。宝饶构造带的油气横向上主要分布于断层交汇处,纵向上集中分布于腾格尔组。  相似文献   

16.
在裂谷盆地油气构造圈闭研究中,盐岩的沉积使得构造圈闭类型复杂多样化,同时也增加了油气勘探的难度,尤其是盐下油气勘探的难度。以苏丹红海裂谷盆地作为研究实例,利用比例化物理模拟实验探讨含盐裂谷盆地盐相关构造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研究区地震剖面和地层岩性特征讨论其对油气构造圈闭形成和油气成藏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同裂谷沉积及基底断裂作用是影响苏丹红海盆地内盐构造演化的2个主要控制因素。同时,原始盐岩沉积厚度对盐构造演化及样式也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实验模拟结果和研究区地震剖面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上构造圈闭主要类型有盐构造相关的遮挡圈闭、滚动背斜圈闭和披覆构造圈闭;盐下构造圈闭主要为断背斜等基底断块相关的构造圈闭。此外,受地层岩性特征和盐岩沉积及构造分布等影响,盆地形成盐上自生自储、盐下下生上储2套油气成藏模式。对比分析显示盐上、盐下储集层性能相当,但盐下油源条件较盐上好,且存在致密的盐岩层盖层和丰富的基底断裂油气运移通道。因此,综合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下断块油气成藏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作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分析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与开发的现状 ,表明火山岩油气藏是东部诸盆地中的一个新的油气藏类型 ,是我国东部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 ,火山岩油气藏的探明地质储量现已超过 2 .5× 1 0 8t。文章还指出了火山岩油气藏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勘探技术上也有难点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分两个阶段,印支运动以前为地台内部海相沉积内克拉通原生盆地,形成稳定过渡性的地台型含油气盆地。印支运动后的中新生代时期为板块内部解体陆相沉积后生复合迭加盆地,形成不同类型的断陷、拗陷、山前拗陷、山间拗陷含油气盆地。对中国沉积盆地进行含油气性评价时,把古生代海相沉积稳定地台区分为十个评价单元;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可以分为六个评价单元。其含油气远景沿海大陆架是居于首位的,今后发展会超过目前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为第二位,在一段时期可以保持当前生产水平,但要做过细的工作;西部地区是第三位的,应当加强勘探工怍,争取接近东部水平。古生代海相沉积区应以找气为主,找油为辅,并重视寻找煤成气。  相似文献   

19.
前陆盆地掩伏构造区油气成藏与勘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掩伏构造是指位于掩覆断层之下,即发育于掩覆体下盘的各种圈闭构造,由掩覆断层、上覆岩系和下伏岩系3部分构成,既可以是挤压作用下的推覆成因,也可以是伸展作用下的滑覆成因。掩伏构造广泛发育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其中以前陆盆地为代表的掩伏构造区具有良好的烃源、储盖、圈闭等成藏条件,优越的构造演化、圈闭形成、源岩生排烃、圈闭配置、储盖组合、油气保存等成藏作用,以及明显的油气运聚成藏规律,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分析了制约掩伏构造区油气勘探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基础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程度、构造解析的客观符合率、地震资料的品质、构造成图的精度和钻井测井工艺措施的有效性,并讨论了掩伏构造区油气勘探的思路与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