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葡萄酒产区成熟期多雨及平均气温低等不良气候条件会引起葡萄原料含酸量过高,降酸是干白葡萄酒生产中必须采取的工艺措施。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能够将苹果酸分解成酒精而进行生物降酸,本研究在20余种裂殖酵母初步筛选基础上,对所选优良菌株1686#酿酒特性及其降酸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86#能耐13%的酒度和150mg/L的总SO2,18~20℃是1686#发酵的最适温度,pH值从2.5变化至2.9,裂殖酵母对苹果酸的分解量迅速增加。利用1686#发酵的干白葡萄酒,总酸约下降2.0g… 相似文献
2.
3.
4.
5.
以陕西省杨凌地区不同熟性红色酿酒葡萄丹非德、嘉年华、梅尔诺、黑比诺及赤霞珠为试验原料,基于酿酒葡萄在杨凌地区的抗病性表现及葡萄果实中多酚物质的测定结果,结合单品种酿造酒的感官分析、酚类物质的组分及含量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熟性红色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与酿酒特性,以期筛选出最适于杨凌气候条件的红色酿酒葡萄。结果表明,该地区种植的早熟性酿酒葡萄病害较轻,但其糖类化合物积累量很低,不利于高品质葡萄酒的酿造;虽受本地气候因素影响,中晚熟性酿酒葡萄病情指数高于早熟品种,但其糖及多酚类物质积累状况较好,葡萄酒的感官品质也优于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株具有自身絮凝能力的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ombe)变异株作为进行无载体固定化细胞酒精发酵的出发菌株,对影响其絮凝的环境因子和诱导操作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技术(RSA)对此菌株的絮凝诱导操作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经验模型和快速高效絮凝细胞颗粒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不同葡萄品种酿酒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掀起的"干红葡萄酒热"带动了酿酒葡萄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许多地区建立了大面积酿酒葡萄生产基地[1].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证明,葡萄酒的质量主要决定于品种原料的质量,其次才是工艺和设备.因此葡萄品种对葡萄酒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优良的葡萄品种只有在适宜的生态和栽培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本身的品质特性[3,4].本文通过对昌黎和怀来两个地区酿酒葡萄品种理化特性和酿酒特性的比较分析,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形地貌的表现,为这两个地区酿酒葡萄生产基地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酿酒酵母Lmb1为发酵菌种,对粉蓝、园蓝、梯芙蓝、灿烂、顶峰和芭尔得温等6种蓝莓果实进行发酵,研究不同蓝莓品种对蓝莓果酒品质的影响。测定这6种蓝莓果实的含糖量、出汁率、可滴定酸度、总酚、花色苷含量等加工品质,并比较不同蓝莓品种在酿酒过程中色泽、花色苷含量、含糖量、酒精度等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梯芙蓝果实的总酚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最高,出汁率、可滴定酸度居中,6种蓝莓果实中梯芙蓝果实作为发酵果酒特性最好,其次是园蓝。在蓝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从糖含量及酒精度的变化来看,梯芙蓝和园蓝的酒精度适中,残糖量较高,口感好;综上,梯芙蓝品种最适合用来发酵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良的蓝莓果酒。 相似文献
9.
酿酒用米曲霉酶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的原料、装量、翻曲、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米曲霉的酶活(糖化酶、淀粉酶)特性.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制曲条件.研究表明酿酒用米曲霉酶活最佳的培养条件为:以珍珠米为原料,装量为30g、接种量为4%、温度35℃、培养78h,每间隔24h进行翻曲.在此培养条件下,米曲酶的糖化力可达到5205.23U/g,液化力可达到250U/g. 相似文献
10.
对攀枝花地区苹果酸-乳酸菌酿酒特性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该地方菌种在较低温度(18℃)及PH值(3.11)条件下可以顺利启动完成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并获得较好的酒质,但该菌种对SO2+分敏感,当游离SO2浓度达5mg/L时,MLF不能启动。 相似文献
11.
12.
不同种酿酒葡萄酚类物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欧亚种,野生种和杂交种共9个酿酒葡萄(种)品种酚类物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发酵和贮藏过程中各品种酚类物质的变化趋势不同。酚类物质各指标间大都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根据酚类物质特性可以选择适宜的酿酒品种酿造不同类型的葡萄酒。 相似文献
13.
玉米生料与大米生料酿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料酿酒中,影响原料出酒率的因素除酒曲以外,还与原料的淀粉性质有关。不同来源的淀粉,其性质存在差异。以生料酿酒常用原料玉米和大米进行生料酿酒比较其酿造特性,结果表明大米的出酒率41.8%高于玉米32.1%。为了进一步阐明生料大米出酒率高于生料玉米的原因,对两种原料酶解前后的淀粉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解前两者的淀粉颗粒形态较大,酶水解后大米淀粉颗粒相对于玉米淀粉颗粒较小,说明生料大米更容易被降解和利用。对两种原料进行生料发酵,测定其发酵液中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两种发酵液中的淀粉含量都有明显的下降,而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玉米0.99 mg/m L显著高于大米0.41 mg/m L。表明玉米淀粉转化的还原糖比大米淀粉转化的还原糖更难被微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地缸内材料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材料单独流酒,发现:⑴汾酒酒醅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分、酸度、酒度含量上升,淀粉含量下降;⑵不同深度酒体的微量成分比例存在较大差异。⑶不同层次酒体感官差异明显,中层酒最优,上层其次,下层酒最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葡萄酒中多酚、单宁等功能性成分主要来源于葡萄果皮中,为提高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含量,改善葡萄酒的口感,试验以陕西泾阳赤霞珠葡萄浆果为原料,分别在-20℃和-35℃两种不同温度下进行冷冻处理葡萄浆果并进行小容器酿酒试验,研究了葡萄原料经冷冻处理后葡萄酒中理化指标的差异变化,以及冷冻处理对葡萄酒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原料经-20℃和-35℃两种不同温度冷冻处理后,葡萄酒中单宁和总酚物质的含量显著增高,且-20℃冷冻处理后含量最高,其中单宁含量为29.54mg/L,总酚含量为129.71mg/L;葡萄原料经-20℃冷冻处理后,葡萄酒的外观、口感和总体评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