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同塔多回线路当其中一回线路停电检修,其他回路正常运行时,检修线路上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压,在没有使用专用设备时会对检修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为了寻找更加安全且简单经济的检修方案,可以在检修线路上挂接临时接地线,使检修线路沿线感应电压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结合广东木棉变电站至凯旋变电站同塔四回输电线路,计算了各个临时接地线挂接方案下的沿线感应电压,并分析了感应电压分布特点,得到了不同线路模型下使检修线路感应电压降低到安全范围内的临时接地线挂接方案,为检修作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75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为了确定75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组合间隙及作业方式等技术要求,结合兰州东—平凉—乾县工程的情况,采用仿真计算和模拟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带电作业典型工况下的作业间隙放电特性曲线,以及一回带电一回停电时停电回路上的感应电压和流过接地线的电流。根据计算及试验结果,提出了在海拔0~1000m、1000~2000m、2000~2800m高度下,75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等电位和地电位时的最小安全距离,以及进入等电位时的最小组合间隙;提出了一回带电一回停电在停电回路上作业时,应根据停电回路两端接地的情况,采用等电位方式或地电位方式。该研究结果为75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首条750kV同塔双回架设的输电线路——兰州东—平凉—乾县线路于1月9日正式全线贯通,这标志着我国已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电压等级同塔双回关键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750 kV兰州东—平凉—乾县工程系统调试方案研究以及现场调试测试的主要结果,结合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特点,对系统调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工程运行维护及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特高压输电线路在检修工况下因受同塔或临近运行导线的影响,面临严重的电磁感应问题,建立了检修导线挂接地线前的感应电压及挂接地线后的感应电流计算模型,定量地研究了输送功率、并行长度、并行间距、杆塔接地电阻等参数对上述感应电压及感应电流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并建立±1 100 kV吉泉线的实际工况模型,计算分析了吉泉线在检修工况下沿线的感应电压、感应电流幅值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检修作业,以及特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用消弧接地线的参数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临近1 000 kV 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架设输电线路,挂接地线是防止感应电危害施工人员安全的有效措施。为了确定施工中输电线路接地线感应电流分布和接地线拆除方案,基于ATP-EMTP电磁暂态程序,建立了±1 000 kV 吉泉直流输电线路长距离并行同塔双回1 000 kV 交流输电线路的模型。计算了施工中直流线路中的感应电流,分析了线间距离、并行长度、线路高度和土壤电阻率等因素对感应电流的影响。最后,针对地线的拆除顺序提出了相应的接地线拆除方案。  相似文献   

7.
邓玉贵 《广西电力》2010,33(3):68-70
结合750 kV兰州东—平凉—乾县同塔双回路输电线路工程基础施工实践,就送电线路基础工程中新出现的8个地脚螺栓等截面斜柱基础施工经验及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在理论计算及现场参数测量的基础上,利用工程系统调试中得到的大量实测数据和波形,对750 kV平凉—乾县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工频参数进行校正,得出更加符合线路实际情况的工频校正参数,可为电网运行控制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依托1 000 kV锡盟-南京(济南-徐州段)特高压交流工程,参考国内750、5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研究成果及运行经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给出1 000 kV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线路推荐换位塔型式,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5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凤岭乡凤凰岭格外热闹,我国首条同塔双回750kV兰州东-平凉-乾县输电线路,在江西省送变电公司承建的兰平六标段1031#-1039#耐桩段率先示范展放,拉开了全长476km的输电线路导、地线的架设施工。西北电网建设公司吴小平总经理、三个监理单位、十一个施工单位的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参加了首个区段导、地线展放的试点。  相似文献   

11.
双回路同沟电缆-同塔架空线混合线路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的计算是检修时接地刀闸选型的关键。电缆回路间感应电压电流的计算不同于架空线路。电缆金属护套对线芯具有静电屏蔽作用,根据护套接地方式不同其对线芯也具有不同的电磁屏蔽效果。文中针对220 kV双回路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开展运行线路对检修线路的电磁感应研究。首先根据电磁耦合推导出混合线路的感应电压、电流计算公式。其次仿真计算分析,分别研究混合线路中电缆段长度占比的变化对感应电压电流的影响;电缆护套单端接地、双端接地以及交叉互联两端接地3种接地方式对于感应电流的影响;接地刀闸等效接地电阻对于感应电流的影响。结果可为混合线路接地刀闸选型提供理论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乾县—宝鸡750kV输电线路导线选择的特点,对导地线选型、绝缘配置、杆塔选型等进行了多条件、多方案的比较,提出了750 kV乾县—宝鸡双回输电线路导线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乾县-宝鸡750kV输电线路导线选择的特点,对导地线选型、绝缘配置、杆塔选型等进行了多条件、多方案的比较.提出了750kV乾县-宝鸡双回输电线路导线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过EMTP仿真计算,分析了淮南—皖南—浙北—上海1 000 kV交流同塔双回线路单回停电时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结合接地线服役情况,发现停电线路上的感应电压过大,以及接地线挂设过程中存在的反复拉弧放电是造成接地线烧伤的主要原因。利用模拟试验,在计算得到的最大感应电压下,对搭接接地线过程中的电弧进行试验研究,得到电弧能量对导线及工器具影响的临界值,通过引入消弧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烧伤问题,为输电线路检修人员的作业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1000kV同塔双回线路感应电压和电流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在一回运行、一回检修时,检修回路及地线中会产生感应电压、电流。使用EMTP仿真计算了1 000 kV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1回线路停运检修时,运行回路对检修回路和地线的感应电压、电流,并对输电线路和地线上的感应电压、电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为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检修及带电作业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特高压交流线路下方交叉跨越的110 k V线路停运检修时可能出现感应电,对检修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文章对浙江金华境内110 k V交跨线路的感应电压和电流进行了现场实测,线路上产生的静电感应电压可达12.34 k V。提出对被感应线路进行分段,利用Matlab编程计算每一段的感应电压,最后叠加得到线路上感应电压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接近,表明此种计算方法满足精度要求;交跨距离或交跨角度增大时,感应电压和电流会逐渐减小,实际工程中应尽量增大距离或角度,以减弱线路间的感应作用;为保证人身安全,线路检修时应将两侧变电站地刀接地,同时还需要在工作点两侧挂接临时接地线。  相似文献   

17.
750kV单回和同杆双回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TP-EMTP仿真程序对单回和同塔双回750 kV输电线路典型杆塔的反击耐雷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研究中杆塔采用了多波阻抗模型,考虑了雷电波在杆塔中的传播速度、杆塔呼称高度及杆塔接地电阻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统计法确定750 kV超高压线路的反击耐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杆塔中的传播速度影响不可忽略;随着杆塔高度的降低,冲击接地电阻的减小,线路反击性能增强;导线排列方式和档距的变化,对线路反击性能影响很小;对于ZB329和ZGU315型杆塔,仅其单回反击跳闸率都会高于预期雷击跳闸率,因此在建设750 kV输电线路时,需要认真计算研究输电线路的反击耐雷性能。  相似文献   

18.
750 kV乌兰至格尔木双回交流输电线路是首条进入柴达木盆地的750 kV超高压线路,是青藏交直流联网的组成部分,具有高海拔、重污秽、多风沙的环境特点,工程设计难度大。文章结合工程实际,重点从路径、导线、绝缘配合、杆塔等方面总结了设计中所采用的技术及方案,对青藏高原未来的750 kV超高压线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师宝安  李倩 《电力建设》2012,33(9):31-34
为了缓解输电线路走廊资源紧缺与电力输送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珠三角地区建设了大量的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以广东地区500 kV顺江同塔四回路线路为例,计算了检修线路上产生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计算结果表明:与同塔双回线路相比,由于同塔四回线路各导线之间的耦合作用加强,检修线路上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显著增加,静电感应电压可达运行线路工作电压的12%,电磁感应电流也可达到运行线路载流量的6%,超过IEC和国标中B类接地开关的额定值。分析了停运线路组合方式和线路长度对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的影响,合理选择停运回路的组合方式和同塔四回路段长度,可以有效降低检修线路上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