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显微镜和电子探针鉴定金龙山金矿的矿物种类主要有黄铁矿、砷黄铁矿、毒砂、砷黝铜矿、锌黝铜矿、硫锑铅矿、方铅矿、闪锌矿、辉砷镍矿和雄黄等,其中,砷黝铜矿、锌黝铜矿、硫锑铅矿和辉砷镍矿等为首次在该区发现的矿物种类。通过电子探针观察与测试,确定黄铁矿具有含砷黄铁矿增生环带,而且条带状黄铁矿具有含砷黄铁矿增生体,形成条带状和斑杂状黄铁矿。金龙山金矿中金属硫化物含量偏低,多呈稀疏浸染状分布,研究矿物分布特征非常困难。通过野外观察发现,硫化物的分布与构造变形的强弱成正比,构造变形越强则硫化物的含量越高,颗粒越粗大,分布越密集。研究得出强变形带中硫化物多呈条带状分布,弱变形域中硫化物多呈稀疏浸染状分布。经过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确定了硫化物的相互关系,其形成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阶段为缓慢结晶阶段,中期阶段为快速结晶阶段,晚期阶段为叠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金矿石的分类及矿物学对金选冶的影响,以重选尾矿经浸出后的渣样为例,通过浸渣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阐述了金的分布率和选冶性能推断。  相似文献   

3.
进行与金冶金有关的矿物学研究,通常是查找用氰化法或其它方法浸出时造成金回收率低的原因。在下列情况下常常获得低回收率:①以“不可见金”形式存在的自然金被不溶性矿物包裹;②自然金被沉淀物覆盖;③含金产物在氰化物溶液中不溶解;④矿石中的炭质物吸附金;⑤伴生矿物分解并消耗氰化物。难处理物料样品的含金量常常很低,从这种样品中发现微量矿物的可能性小,所以用光学显微镜很难从样品中找到含金矿物。发现含金矿物的可能性随含金矿物的颗粒尺寸变小和样品含金量降低而变小。研究了某些提高寻找金粒成功率的方法:①富集重矿物;②制备特殊光薄片;③用图象分析仪扫描;④溶解伴生的硅酸盐和硫化矿物。  相似文献   

4.
张金矿  杜晓冉  周姣花 《黄金》2012,(10):44-46
通过对玻利维亚某金钴多金属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清了原矿物质组成,矿石的结构构造和金、钴、铜、铋的赋存状态。金载体矿物为硫(辉)钴矿、黄铜矿、辉铋矿。银金矿和硫(辉)钴矿包裹于毒砂矿物中,单体解离困难,只能以毒砂精矿回收,铋以辉铋矿的形式包裹于黄铜矿和毒砂中,可以在回收毒砂和黄铜矿过程中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光谱分析、化学多元素分析,人工重砂,电子探针及显微镜鉴定等手段,基本查清了山东夏甸金矿矿物组成及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尤其侧重对金矿物的工艺性质进行了研究工作。为矿山了解掌握金的工艺特性和选收黄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湘西金矿黄铁矿的找矿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学明 《黄金》1994,15(3):7-11
本文对湘西金矿黄铁矿的一般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晶胞参数以及有关谱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找矿矿物学准则,以指导金矿床的寻找。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所选用的贵、贱金属氰化络合物离子同时存在时的离子交换提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业已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几小时后体系才能达到平衡,在这期间,树脂的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般来说,贵金属的吸附容量达到最大值时,贱金属的吸附量在达到平衡后继续增加。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模型处理后所得到的动力学参数表明,在能斯特扩散层和树脂基体内,不同的金属氰化络合物的扩散系数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用来说明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分析、镜下鉴定等多种手段联合对金红石矿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明了该矿样的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种类、成分、含量、嵌布特征、粒度范围以及钛的赋存状态,为开发该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铅阳极泥中提取金 银等有价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锡平  林沿延 《黄金》1998,19(1):41-43
本文介绍了采用湿法工艺流程处理高铋、锑、铅阳极泥,并对金银等有价金属进行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0.
安徽牛山金矿金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育华 《江苏冶金》1991,19(6):17-19
安徽牛山金矿属一小型铁帽金矿。矿体主要赋存于地表及近地表的褐铁矿中,部分赋存于褐铁矿化砂页岩及褐铁矿化闪长玢岩中。矿石呈黄至黄褐色,具蜂窝状、土状、皮壳状构造,氧化程度高,含泥量大。本文主要通过对选矿试样的系统工艺矿物学研究,论述该矿的物质组成,金的赋存状态、粒度组成及其嵌饰特征,探讨金的工  相似文献   

11.
含多金属复杂金精矿焙烧预处理-提取金、银、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焙烧-酸浸-氰化法从某含多金属复杂金精矿中提取金、银、铜,考察了焙烧预处理气氛、温度、时间、氢氧化钠加入量4个因素对金、银、铜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焙烧气氛是影响金、银、铜提取率的关键因素,在富氧气氛下焙烧预处理,金、银、铜的提取率有显著提高,并确定较优试验条件为:富氧气氛,焙烧温度903 K,焙烧时间3 h,氢氧化钠加入量4%,硫酸浸出,液固比4∶1,硫酸浓度1 mol·L-1,反应温度363 K,反应时间3 h,氰化浸出,液固比4∶1,pH值10.5,氰化钠浓度4‰,反应72 h,此条件下,金、银、铜的提取率分别为94.55%,83.25%,94.75%。银化学物相分析知,添加氢氧化钠焙烧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硅酸盐包裹银的含量。热力学计算知,在T=903 K,加入氢氧化纳焙烧预处理,可以减小ZnO·Fe2O3,CuO·Fe2O3,2ZnO·SiO2,2PbO·SiO2,PbO·SiO2的生成几率,削弱上述物质对金、银的包裹作用,对比不同氧压下的lgpSO2-lgp O2图,知氧分压越高,硫酸化焙烧稳定区域面积越大,有利于硫酸化焙烧进行,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金、银、铜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康家湾选矿尾矿中金被毒砂及脉石包裹极难处理的特性,采用碱浸预处理—环保浸金剂浸出工艺回收其中的金,获得了较好的指标。在液固比:5∶1,环保浸金剂浓度:0.6 g/L、pH值:11、温度:室温、浸出时间:1.5 h的工艺条件下,金的浸出率为81.77%。采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对碱性环保提金剂浸金过程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尾矿中金浸出过程受固膜扩散控制。对从难处理尾矿中提取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 通常自有色金属矿石提取金属,都须先行制取各类中间产物,其生产流程冗长。近年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为降低冶金生产成本和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已在一些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发展了直接冶金的方法,即不经中间产物制取阶段,直接自矿石提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钨业》2017,(1):36-40
为了给选矿试验确定回收的目标矿物和合理的试验方案,通过多元素分析、物相、显微镜观察、筛析、重液分离等手段,对某钨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可供回收的元素为钨,主要钨矿物为白钨矿,占原矿钨金属量的61.28%,次为黑钨矿,占原矿钨金属量的38.72%。钨矿物属粗细不均匀嵌布,单体解离度黑钨矿比白钨矿更低。钨矿物主要与脉石矿物(黑云母、石英、长石等)、含铁矿物、含铜矿物有密切共生组合关系。白钨矿在矿石中嵌布粒度较黑钨矿粗,且与之连生的矿物在破碎过程易于和白钨矿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15.
《黄金》2016,(12)
对云南某含金多金属硫化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详细测定与研究,目的是查清矿石性质,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赋存状态、嵌布特征、粒度分布、单体解离等特征,为其多金属选别工艺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研究表明:矿石主要有价元素为金和铜,为铜金共生矿床,同时金银与含铁矿物存在紧密嵌布关系,方铅矿和闪锌矿是回收铅、锌的主要矿物。  相似文献   

16.
陕西某地金矿为多金属金矿矿石类型,该金矿赋矿围岩为英云斜长岩和碱长正长岩,载矿岩石为二长花岗和碱长花岗岩。有用金属矿物为银金矿、方铅矿、黄铜矿和少量闪锌矿。该矿石中可供利用的元素为金、银、铅、硫。为更好开发利用该矿资源,通过多种检测手段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粒度及嵌布特征、矿石的结构构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该矿的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歌  陈建龙 《黄金》2016,(11):51-54
对某含银多金属矿石的工艺性质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矿物组成、嵌存状态、粒度分布等。同时,对超出显微镜分辨能力的次显微银采用扫描电镜进行系统研究。测定结果表明:矿石中银矿物主要为含银黝铜矿、辉铜银矿、硫锑铜银矿、银黝铜矿、辉银矿、碲银矿、角银矿、自然银等;银矿物与黝铜矿嵌存关系密切,而黝铜矿主要嵌存在方铅矿中,黝铜矿、方铅矿为银矿物的主要载体矿物。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为选矿工艺流程和条件试验的确定提供可靠数据,使选矿试验获得理想的回收指标。  相似文献   

18.
某铜矿多金属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铜矿矿石矿物种类较多,主要有回收价值的金属矿物有磁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金银矿物等.对铜矿铜多金属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了矿石物质组成、主要金属矿物浸染粒度、主要矿物产出特征、矿石结构构造,金银矿物特征.该矿石中有价元素较多,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申永道  宋宪伟 《黄金》1991,12(6):55-59
众所周知,冰铜是重金属火法冶金的中间产物,是屡见不鲜的。冰铜经吹炼、精炼成阳极铜后电解生产电解铜;溶解在阳极铜中的金、银等贵金属富集在阳极泥中而再提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