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采用高梯度磁选脱除神东矿区微细粒低硫原煤硫分的思路。分析了神东矿区原煤中硫分的赋存,并进行不同背景场强的高梯度磁选试验。结果表明:硫分主要以黄铁矿形式存在,嵌布尺寸以100μm为主,解离较充分;背景场强5 000 Gs时,获得了尾矿产率82.90%、灰分11.00%、硫分0.36%、脱硫率60.21%,降灰率49.37%的良好指标,说明采用高梯度磁选可实现微细颗粒的脱硫降灰,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燃煤高梯度磁选脱硫脱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SLON-100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对原煤进行了湿法磁选脱硫、脱灰的试验研究。在热量产率为91.38%时,脱硫率和脱灰率分别达到40.80%、52.62%;在热量产率为74.88%时。脱硫率和脱灰率分别达到56.34%、62.97%,为燃煤磁选脱硫、脱灰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张惠芬  曾剑武 《矿冶》2017,26(1):16-18
在赤铁矿、褐铁矿等弱磁性铁矿石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20μm微细粒级尾矿,目前该粒级弱磁性矿物的回收率低。对-20μm粒级65%、铁品位为28.99%的某微细粒赤铁矿尾矿,进行脉动高梯度磁选的棒介质直径筛选试验研究,了解棒介质丝径对分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感应强度为0.5T的条件下,1mm丝径棒介质可以获得品位为46.85%和回收率为59.39%的铁精矿,该指标明显优于当前应用的2mm和3mm棒介质。  相似文献   

4.
王燕民 《矿冶工程》1993,13(1):21-23,62
现有文献中报道的高梯度磁选理论和试验大都局限于成分稳定的稀矿浆,因而与实际问题的相关性差,难以描述复合矿物的实际磁分离效果。本文从磁力、介质匹配、选择性、粒度回收下限、磁选机和介质堵塞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应用高梯度磁选的某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工作原理和分选赣州有色金属冶炼厂通风除尘系统钨矿粉的试验情况。试验表明: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连续选矿,分选难选细粒钨矿可获得较好的选矿指标。给矿品位WO_344.63%,一次选别获得品位WO_359.55%、回收率77.88%的精矿。  相似文献   

6.
细粒煤的浮选法脱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绪新  任守政 《煤炭学报》1997,22(2):182-186
选择以重庆地区高硫煤为研究对象,研究细粒煤脱硫的抑制剂和工艺。结果发现在适当改变粒度组成下,对含硫1.40%的南桐入浮煤样,添加巯基乙酸200g/t,可获得精煤硫分小于1.2%,产率为57.91%的良好指标。黄铁矿硫脱除率为63%,明显高于现场指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ESCA测试、ξ-电位分析等结果,探讨了煤系黄铁矿的抑制机理,得出浮选过程抑制黄铁矿的有效途径在于添加药剂使体系充分分散,减少黄铁矿  相似文献   

7.
高梯度磁选技术在选煤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高梯度磁选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高梯度磁选技术在选煤领域脱硫、回收磁选尾矿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对高梯度磁选数学模型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各数学模型存在的不足,指出了高梯度磁选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鞍山式贫赤铁矿石进行高梯度磁选试验,研究在介质棒间隙与直径相同的组合排布下介质棒直径对分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给矿粒度-0.074mm≤85%时,相对于小直径(2mm)介质排布下的分选指标,大直径(4mm)介质排布下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提高;当给矿粒度-0.074mm85%后,高梯度磁选尾矿中存在金属量流失,这在大直径的介质排布下更为明显。高梯度磁场中弱磁性矿物颗粒的受力分析表明,对于-0.15+0.010mm的颗粒,重力和粘滞阻力的合力为捕收磁力的10-2数量级,但随着介质棒直径的增加,介质棒对细颗粒的捕收磁力减小,非磁性颗粒的机械夹杂减弱,分选指标得到提高。对-0.01mm的颗粒,重力和粘滞阻力的合力接近磁捕收力,介质棒的捕集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0.
干式高梯度磁选粉煤灰除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行安装的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电厂粉煤灰干式高梯度磁选除铁试验,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和分选指标。  相似文献   

11.
细粒煤分选方法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进行细粒煤分选的必要性,介绍了浮选、重介质旋流器、高效离心分选机、振动流化床、液固流化床等目前比较常用的细粒煤分选方法、分选原理及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燃煤微生物预处理浮选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沈阳红阳三矿煤样中各种硫分、灰分和主要矿物的含量, 研究了分别用培养基、不同驯化菌液进行脱硫时, 脱硫率和脱灰率与药量用量的关系, 指出无论是用培养基还是各种菌液脱硫, 对本试验煤样, 捕收剂煤油和起泡剂2 号油的用量的最适宜值分别为121 g/t 和32 g/t。  相似文献   

13.
细粒煤液固流化床分选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细粒煤分选在洁净煤技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液固流化床分选机的应用和理论研究的现状,指出液固流化床分选细粒煤是经济适用的分选方法。建议加强液固流化床分选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对液固流化床分选动力学特性以及结构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除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种新型的柱浮选除炭工艺,通过各种条件下的粉煤灰常规浮选与浮选柱浮选对比试验,表明双射流浮选柱浮选流程的分离除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浮选分选系统,更适于微细颗粒分选,具有入料适应性好、分选精度和产率高的特点。其分选效率和工艺成本均优于传统的浮选机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块煤重介质分选机、末煤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存在系统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块煤与末煤重介质回收系统共用的选煤工艺,块矸石及块精煤都进入末煤脱介系统,通过调整补水量以及合格介质的分流量,实现块煤和末煤系统分选密度的独立调控。将该工艺应用于新窑选煤厂的设计及生产,结果表明:块精煤和末精煤灰分均为5%~6%,水分分别为12%和15%,分选系统运行稳定;同时省去了块精煤脱介筛、块矸石脱介筛以及稀介质桶,降低了投资;块煤与末煤重介质回收系统共用的选煤工艺对动力煤分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为其在炼焦煤选煤厂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滇东北地区高硫煤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别采用重介旋流器、浮选机及Falcon离心机三种设备对滇东北地区高硫煤进行脱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重介旋流器对高硫煤脱硫效果明显。煤样硫分由2.92%降至1.16%,脱硫完善度53.37%,脱硫率85.05%;重介旋流器产生的煤泥水进行浮选脱硫和Falcon离心机脱硫,其中Falcon离心机脱硫效果较好,在30 Hz频率时,精煤硫分0.99%,脱硫完善度20.09%,脱硫率72.03%。  相似文献   

17.
利用研制的横流式气固磁稳定流化床,以0.074~0.045 mm粒级磁铁矿粉和磁珠作为高密度和低密度分选介质,对6.0~0.5 mm 细粒煤进行连续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当处于稳定流化时,磁场气固流化床比普通气固流化床具有更宽的稳定操作气速范围;外加磁场使磁性颗粒沿磁力线形成平行磁链,增大了床层空隙率,形成了分布均匀的通道,气体通过时不会产生气泡,由此形成了稳定的散式气固磁场流化床;高密度分选和低密度分选的可能偏差分别为0.085,0.075 g/cm 3 。  相似文献   

18.
在对经坊煤业原瓦斯抽采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施精细化瓦斯抽采管理技术,加强瓦斯抽采管理,大幅提高了工作面顺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瓦斯浓度,瓦斯抽采量和抽采效率与原抽采方法相比均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而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实践成果对其他类似条件高瓦斯矿井瓦斯抽采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常浩  刘志红  蔡立勇 《矿业快报》2007,23(9):31-32,80
介绍了微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和无机硫的原理以及国内研究现状。指出了这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细粒螺旋溜槽分选含钒石煤,研究了分选过程中主要化学组分和粒度的分布特性,并从动力学的角度阐明了获得较好分选指标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V_2O_5品位的分布范围较宽,介于0.21%~1.19%,溜槽內缘的品位最低为0.21%,中间区域的品位最高为1.19%,中间至外缘区域的品位介于0.97%~1.19%,V_2O_5主要富集在中间至外缘区域;SiO_2、Fe2O3和P2O5则主要富集在內缘至中间区域,可以实现它们与V_2O_5的重选分离;Ca O在槽外缘有微弱的富集趋势,与V_2O_5的富集区域部分重叠。由粒度分布特性可知,精矿的粒度组成较细,-30μm粒级含量占51.3%,而中矿和尾矿的粒度较粗,+74μm粒级含量分别为47.1%和41.7%;给矿各粒级中,粒级越细V_2O_5的回收率越高,其中-30μm粒级V_2O_5的回收率高达94.58%,预示白云母的选择性磨碎有利于V_2O_5的回收。动力学分析表明,缩小距径比(P/D)可以提高颗粒径向分布函数(rj)对密度的敏感度,提高螺旋溜槽的分选效率;P/D的极小值同时受颗粒密度和粒度的影响,即颗粒密度σ越低,P/D的极小值越小,颗粒的粒度越小,P/D的极小值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