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s,CIK)联合培养体内回输技术联合奥沙利铂(L-OHP)、吉西他滨(GEM)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非小细胞癌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入选2010年7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进展期中央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L-OHP+GEM 4周期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间隙给予DC-CIK细胞回输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并2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结束2个月后,观察组KPS评分(79.2±5.7)明显高于对照组(76.5±5.3)(t=2.164 P=0.034)。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72.5%)、临床总获益率(90.0%)均高于对照组水平(52.6%、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4 P=0.070、χ2=1.829 P=0.176)。两组毒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19.4±0.9)月vs.(17.2±1.0)月、2年生存率(57.5%vs.39.5%)均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3 P<0.001)。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0 P=0.094)。结论 :DC-CIK技术联合化疗较之姑息性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NSCLC能在不增加毒副反应基础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疗效,并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远期生存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动脉内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临床难治性晚期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临床放化疗失败的44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仅接受常规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除接受常规介入化疗栓塞外,术中化疗药物灌注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治疗每2周期后评价疗效和生活质量,每周期后评价毒副反应。结果 :对照组客观有效率为31.8%,疾病控制率为86.3%;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59.1%,疾病控制率为95.4%。治疗组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5.5%和68.2%,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介入栓塞并发症发生,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常见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血管介入化疗栓塞能提高难治性晚期肺癌客观有效率,且不增加化疗毒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岩舒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奥沙利铂(OXA)、吉西他滨(GEM)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方法 :入选2012年6月-2013年12月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至少4周期OXA+GEM化疗,同时予岩舒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仅OXA+GEM化疗,化疗结束1个月,采血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对比两组化疗期间药物毒性反应。结果 :化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总体有效率(41.5%)、临床获益率(93.8%)均高于对照组(40.4%、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化疗后KPS评分(79.4±6.5)显著高于对照组(76.5±5.7)(t=2.626 P=0.010)。治疗组化疗后CD4+占比(43.2±4.8)%、CD4+/CD8+(1.42±0.44)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5.0)%、(1.26±0.42),CD8+比例(30.5±4.5)%则明显低于对照组(32.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化疗期间骨髓抑制(18.5%)、胃肠道反应(18.5%)、肝功能损害发生比例(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8%、35.1%、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岩舒注射液具有减毒增效、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能明显减轻OXA+GEM方案毒性反应,增强化疗耐受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美金刚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出现轻度痴呆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给予多巴丝肼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加用美金刚。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评分变化,总结美金刚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UPDR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MMSE量表、ADL量表、MoC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量表、ADL量表、MoCA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观察组临床满意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3%、2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美金刚,能够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值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与不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行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试验组)和单纯注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8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玻璃体腔重复注药次数。记录1月、3月、6月及12月患者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治疗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3.8±1.8)次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2±1.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内压没有显著改变;两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试验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视力恢复更显著,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初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8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小板计数及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反应2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2.85%),治疗后两组PLT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6周时观察组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Treg细胞比例上升为(4.12±1.1)%,高于对照组的(3.3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有助于增加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作为初治方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单药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均行标准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治疗12周期后,观察组行恩度单药维持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安慰剂治疗。评价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功能状态(KPS)、体力状况(PS)和生活质量。记录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8.15%,对照组为29.6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为85.19%,对照组为74.0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恩度/生理盐水维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体力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平均功能子量表、健康状况子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症状子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行恩度治疗后毒性反应分级多分布于I~II级,IIII~IV较少。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单药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且能有效提高患者功能状态、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微量泵注射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静注呋塞米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6例难治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8例,均实施综合治疗并静注呋塞米,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微量泵注射,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7 d。观察两组患者急性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变化,记录并比较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急性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PAP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升高,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4%、4.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注射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静注呋塞米对难治性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的早期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IPPV对急性左心衰竭(ALHF)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心脏负荷、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ALHF所致呼吸衰竭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NIPP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插管率及死亡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负荷、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插管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e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S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RR明显低于对照组,Pa O2、Sp 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能够显著改善ALHF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心脏负荷及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插管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认知疗法,对照组仅采用咪唑斯汀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统计不同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复发率和复发时间方面变化,对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经过短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迅速改善,湿疹、瘙痒和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改善,在随访9月后,对照组的患者评分开始走高,并与治疗组患者有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复发率方面,最终随访12月时,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75%少于对照组的93.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配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在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并探讨腹腔热灌注(HIPC)联合全身静脉化疗(SVC)治疗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并腹水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110例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腹水患者,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予HIPC+SVC化疗方案,对照组予常规腹腔灌注化疗PPC+SVC方案,腹腔灌注药物选用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SVC药物选用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LV)+5-FU,两组均腹腔灌注2次,全身化疗3个周期,对比两组近远期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 :化疗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KPS得分(74.5±5.2)明显高于对照组(71.8±4.9)(u=2.803 p=0.006)。观察组与对照组近期肿瘤控制总有效率为(70.1%vs.55.8%)(χ2=1.529 p=0.216)、腹水控制总有效率为(86.2%vs.69.2%)(χ2=4.632 p=0.031)。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腹膜刺激征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年内中位生存时间(17.2±1.5)月、2年生存率37.9%均高于对照组(15.6±2.1)月、(19.2%)(u=4.525 p<0.001;χ2=4.648 p=0.031)。结论 :HIPC+SVC较之PPC+SVC方案治疗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腹水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状态与腹水控制水平,延长存活时间,并有降低毒副反应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联合化疗、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全身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者归入对照组,化疗、射频之外再联合DCCIK治疗者归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转移灶切除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转移灶切除率24.66%高于对照组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客观控制率(ORR)64.38%高于对照组的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T细胞亚群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4~+与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D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及CA125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DC-CIK治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免疫功能及肝转移灶切除率,改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应用血液灌流联合盐酸戊乙奎醚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有机磷中毒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H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h、6h血Ch E活力,Ch E复常时间、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力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h、6h Ch E恢复情况及Ch E复常时间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中间综合征、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可缩短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中间综合征、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 :笔者科室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110例ICM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洋地黄制剂强心、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拮抗剂、利尿剂、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显著降低、LVEF%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6 min步行距离(396.5±40.2)m显著高于对照组(325.3±41.7)m(P<0.05)。试验组治疗后有25例患者达到显效(4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例(2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更加显著的改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P<0.05);治疗4周、12周后,实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P<0.05)。结论:奥卡西平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上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低,药物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血液学参数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胡涛 《现代仪器》2015,(2):53-55
目的 :考察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双水平正压通气与特普他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方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R与RH等临床症状以及血p H、Pa CO2、Pa O2等血气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与总体医疗费用支出也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确切,费用相对更低,建议将其作为当前治疗老年AECOPD首选方案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预处理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S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取第3代HUMSC用TNF-α(10ng/m L)预处理24 h后,迁移黏附实验检测其体外迁移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VCAM-1蛋白表达;对照组不用TNF-α处理。动物实验分为实验组(注射TNF-α预处理HUMSC)和对照组(注射HUMSC),取第3代HUMSC移植于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内3周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心室心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体外迁移黏附力明显增强(P<0.05);黏附分子V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5)。结论 :移植TNF-α预处理的HUMSC更能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TNF-α提高HUMSC黏附分子V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滋阴固本方联合DP方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滋阴固本方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肿瘤疗效有效率60.53%,优于对照组的34.21%,肿瘤疗效获益率92.11%,优于对照组的63.18%,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84.21%,优于对照组的5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固本方联合DP方案治疗中晚期肺癌,可明显降低化疗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药预处理联合宫腔镜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疗效及对患者生育功能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根据病床号尾数奇偶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胚胎清除术,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治疗成功率。结果 :2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总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实验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血β-HCG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4.3±3.5)d、(34.4±5.6)d、(33.6±5.8)d、(10.2±1.2)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术前药物处理联合宫腔镜治疗CSP,可有效减少宫腔镜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且术后患者生育功能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吸烟对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120例≥60岁的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患者吸烟情况,将其分为吸烟组(n=51)、非吸烟组(n=69),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以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诱导痰细胞计数及症状体征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结果: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FEV1、FEV1/FVC、PEF、AC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吸烟组仅PEF、ACT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1个月后吸烟组肺功能及ACT评分均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诱导痰细胞计数均高于非吸烟组,非吸烟组治1个月后嗜酸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各项症状体征占比均较治疗前下降,吸烟组仅出汗、脉搏增加占比较治疗前下降;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气短、出汗、呼吸频率增加、哮鸣音、辅助呼吸肌活动占比均低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59%,低于非吸烟组的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吸烟对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不明显,但可影响肺功能、哮喘控制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造成临床疗效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