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腰椎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L)的疗效,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择152例LS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LIF组、PLIF组,分别实施TLIF与后路腰椎融合(P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变化,并于末次随访时评价其植骨融合状态,分析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逐渐上升,VAS评分、ODI指数均逐渐下降(P<0.05);两组患者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能够在达到与PLIF相仿的LSL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术中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的早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技术用于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SSPI)治疗,观察组在SSPI的基础上外加2枚万向型短椎弓根钉至伤椎处,即伤椎置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FVHR以及矢状面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FVHR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AS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内固定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伤椎置钉技术用于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远期固定效果更佳,并可降低术后远期椎体塌陷、内固定物松动等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7例腰椎结核病例,按照治疗方案,49例纳入后路组,48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患者纳入前后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后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前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纠正角度、后凸角纠正率、纠正丢失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年ASIA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脊髓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植骨均全部融合,后路组平均融合时间(5.7±1.4)个月,前后路组平均融合时间(5.9±1.0)个月,2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年血沉、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同时期组间术后血沉、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达到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低、卧床时间更短,其确切的临床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Coflex与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中期疗效及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47例LS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案,分为Coflex组(n=23)与融合组(n=24),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神经功能(JOA)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腰椎X线片、MRI片变化,比较其中期疗效及相邻节段退变状态。结果:Coflex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SF-36量表得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oflex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末次随访L3/4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Pfirrmann分级升高3例(13.0%),显著低于融合组的11例(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见术后感染、内固定断裂、移位、棘突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oflex与融合治疗LSS均可取得良好的中期疗效,而Coflex装置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更小且创伤更低,对患者康复及预后质量的保证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疗效与安全性,为MCSM的治疗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接受颈前路椎间盘植骨融合术(ACDF)MCSM患者纳入前路组(n=124),接受颈后路椎板切除单开门减压术(CLF)MCSM患者纳入后路组(n=10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总结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体会。结果:前路组住院费用低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60%,后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6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NDI指数均升高,颈椎活动度均下降,前路组术后NDI指数高于后路组,其颈椎活动度低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后路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优良率、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MSCM均可取得确切的临床效果,前路手术费用更低脊髓前方受压者首选ACDF术式,而后路手术能够有效避免颈椎活动度丧失,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8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分别行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分析两种治疗术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有37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于我院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总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患者手术时间(96.38±11.47)min,术中出血量(103.59±24.71)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并发症发生。37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行植骨者术后6~14个月固定部位均达骨性融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颈部运动功能恢复良好,但轴向旋转活动部分丧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效果确切、安全可靠,虽然患者轴向旋转活动部分丧失,但躯体旋转可代偿视野受限,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3年3年间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随访时间>1.5年,资料完整者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手术入路,分别纳入前路组、后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力学参数变化及围术指标、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后路组,后路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前后联合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后路组术前脊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Cobb's角、椎体水平移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脊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均显著提高,但前后联合入路组上述指标仍显著低于前路组及后路组;各组患者Cobb's角、椎体水平移位均显著降低,但前后联合入路组上述指标仍显著高于前路组及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植骨融合率均为100%。前路组植骨融合时间为(11.73±2.45)周,后路组为(16.85±2.16)周,前后联合入路组为(21.40±2.78)周,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损伤类型、损伤节段及脊髓受压部位、受压程度等多种因素,选取合理的入路方案,是保证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Skipped multi-segmental spinal tuberculosis,SMSST)的效果与安全性,探讨SMSST治疗方式的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SMSST患者资料,按照患者术式,将其分别纳入前路组(n=49)、前后路组(n=37)、后路组(n=43),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植骨融合率,以及术前、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obb角、血沉(ESR)变化,探讨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其他两组,前后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植骨融合率均为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13±1.97)个月。三组患者均未见手术、药物相关并发症。三组患者术后1年ASIA分级均达到E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1年VAS评分、Cobb角、ESR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点三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SMSST患者病变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效果与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单节段腰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纳入此次前瞻性对照分析。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别纳入Wiltse入路组、正中入路组,各48例,分别行Wiltse入路、正中入路微创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分析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Wiltse入路组切口长度、暴露时间、暴露出血量、总出血量、术后1 d切口VAS评分、术后3 d切口VAS评分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腰痛/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年肌萎缩MRI评分优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iltse入路微创TLIF治疗腰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效果与传统正中入路一致,但创伤更小且可有效避免肌萎缩,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椎板减压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7例行射频消融联合椎板减压和椎体成形术患者资料。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和Frankel分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的VAS评分和脊柱稳定性(Cobb角)在术前1天与术后1个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与术前相比,D、E级比例上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3例发生椎间盘渗漏,4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后路椎板减压和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提高椎体稳定性,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脊柱结核患者中随机择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患者96例和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患者8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价值。结果:单纯后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低于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单纯后路组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2组Cobb角、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5),同时点组间Cobb角、神经功能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单纯后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低,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前后路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带线锚钉弹性与钩钢板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比较33例带线锚钉弹性内固定患者,和59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效果及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Constant评分,总结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带线锚钉组术中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低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切口感染、肩峰下撞击/粘连、内固定断裂、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带线锚钉组、锁骨钩钢板组优良率分别为96.97%、94.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带线锚钉组肩关节外展上举、前屈上举活动度均高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均明显升高,带线锚钉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较锁骨钩钢板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带线锚钉弹性内固定具有术后恢复快、无需二次手术的优势,能够进一步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质量,有望逐步替代传统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2010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50例单个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内固定前、1周后矢状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随访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情况,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内固定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固定1周后,其矢状位Cobb角均明显低于内固定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内固定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个月后,观察组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2.2±1.5)°,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2.4±1.3)%,与对照组的(2.3±1.4)°、(2.2±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应用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且安全,与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远端融合椎(Lower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对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畸形长节段融合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为DS术中LIV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51例接受广泛减压长节段固定融合DS患者,其中24例LIV为L5(A组),27例LIV为S1(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3个月内)、晚期并发症(3个月~1年)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偏移、Cobb角、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躯干冠状面偏移程度、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8.33%(2/24)、81.95%,与B组的7.41%(2/27)、8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L5作为LIV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一定程度降低术后早期、晚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Wiltse入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疗效。方法 :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确诊的58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以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照组则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及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腰背痛VAS评分、ODI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曝光X线次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6月后受损椎前缘高度比值、椎间隙高度等影像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升高,后凸Cobb’s角均变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6个月影像学指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治疗前与出院后6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术后一周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小切口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后早期疗效显著、创伤小、恢复快特点。  相似文献   

17.
董宝铁  高伟  周振东 《现代仪器》2015,(2):86-87,92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DH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所有入选病例均获得12至18个月以上有效随访,结果显示PFNA组优良率为96.67%(29/30),与DHS组的90.00%(27/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手术时间(70.73±2.84)min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97.56±2.25)min(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81.34±25.68)m L,明显少于DHS组的(332.33±18.84)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与DHS相当,但PFNA治疗较DHS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明显较短,而且患者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胸腔镜辅助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多发肋骨骨折患者272例,158例接受胸腔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114例患者行传统开胸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术期血气指标变化。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胸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开放组,其切口利用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3%低于开放组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 h的PaO_2、SaO_2、PaO_2/FiO_2均较术前升高,PaCO_2均较术前降低,胸腔镜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传统术式而言,胸腔镜辅助治疗多发肋骨骨折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复位内固定顺序对三踝骨折患者预后及治疗安全性的影响础。方法 :以我院200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7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复位内固定顺序,将按外-后-内踝顺序治疗的患者纳入A组(n=28),将按后-外-内踝顺序治疗的患者纳入B组(n=21),将按内-后-外踝顺序治疗的患者纳入C组(n=18),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恢复情况,探讨不同复位内固定顺序的优缺点。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均未见皮缘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与术前比较,各组患者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Baird踝关节功能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B组、C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6.43%、90.47%、94.4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复位内固定顺序可取得相近的三踝骨折治疗效果,以外-后-内踝顺序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4例(202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入路组及双侧入路组,每组52例。观察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用量、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S和ODI。结果 :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双侧入路组(P<0.05)。术前,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2组VA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和双侧入路组分别有8例和10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 :单侧入路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获得与双侧入路相当的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