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田露 《现代仪器》2015,(1):36-38,5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者应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102例NSCLC伴脑转移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对脑转移病灶采用全脑放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替莫唑胺胶囊,28d为1个化疗周期,连服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随访18个月,对比治疗期间毒性反应、治疗1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及中位生存时间。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75.2±6.4)高于对照组(72.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18 P=0.046);两组近期疗效构成不同,观察组总有效率(80.8%)高于对照组(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857 P=0.091)。治疗期间两组毒性反应以Ⅰ-Ⅱ为主,各类型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位随访时间(13.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4个月)均长于对照组(12.6个月、7.8个月);观察组1年生存率(34.6%)高于对照组(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894 P=0.344)。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NSCLC伴脑转移者能一定程度提高脑肿瘤近期控制率与患者生存质量,并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的趋势,毒性反应较轻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脲苷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氟脲苷比较,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疾病控制率略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癌痛治疗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336例癌痛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68例,分别口服盐酸羟考酮及盐酸曲马多。比较2组患者起效时间、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2.9%vs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7.4%,显著高于对照组68.5%(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NRS评分均显著降低,KPS评分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1%vs5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能够早期改善癌痛患者疼痛症状,对其生活质量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其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与自然愈合方式在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耳鼻喉科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54)采取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对照组(n=53)采取对症处理自然愈合,治疗后3个月未愈者行修补手术。随访4~8个月,对两种处理方式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组治愈率为90.74%(49/54),明显高于对照组54.72%(2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愈率96.30%(52/54)明显高于对照组64.15%(3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观察组治愈率为98.15%,对照组治愈率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早期及时地给予外科干预能缩短鼓膜穿孔愈合时间,并能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率,对于病程较长穿孔患者,手术干预仍然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用于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13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透入组、对照组各65例,均给予全身化疗治疗,透入组加用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治疗,持续9个月。记录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9个月后痰菌阴转情况,根据疗程结束后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判定临床疗效;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透入组、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46%、15.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入组治疗1、3、9个月后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入组治疗9个月后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治愈率分别为95.38%、92.31%、87.69%,均高于对照组的63.08%、55.38%、4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WHOQOL-BREF量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透入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治疗复治肺结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s,CIK)联合培养体内回输技术联合奥沙利铂(L-OHP)、吉西他滨(GEM)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非小细胞癌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入选2010年7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进展期中央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L-OHP+GEM 4周期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间隙给予DC-CIK细胞回输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并2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结束2个月后,观察组KPS评分(79.2±5.7)明显高于对照组(76.5±5.3)(t=2.164 P=0.034)。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72.5%)、临床总获益率(90.0%)均高于对照组水平(52.6%、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4 P=0.070、χ2=1.829 P=0.176)。两组毒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19.4±0.9)月vs.(17.2±1.0)月、2年生存率(57.5%vs.39.5%)均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3 P<0.001)。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0 P=0.094)。结论 :DC-CIK技术联合化疗较之姑息性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NSCLC能在不增加毒副反应基础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疗效,并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远期生存率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干扰素凝胶联合微波凝固术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复发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10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应用微波凝固术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干扰素凝胶治疗。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估。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54/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个月和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9.64%(11/56)和25.00%(14/56),均低于对照组31.37%(16/51)和45.10%(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微波凝固术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少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43例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患者作为观察组,自2013年5前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相似的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活性骨治疗,观察组加用外固定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40%,高于对照组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抗感染活性骨相比,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3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对照组(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结石残留情况。结果 :观察组顺利完成手术,结石清除率均为100%。对照组3例患者因胆管狭窄中转开腹胆肠吻合术,6例患者术后2个月时造影发现仍有残余结石,采用胆道镜取出结石,结石清除率为93.13%(122/131)。观察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2例(1.87%)患者发生胆漏,1例(0.93%)患者腹壁戳孔愈合不良,对照组5例(3.82%)患者发生胆漏,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05)。随访5-21个月,平均(10.38±3.2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复发、黄疸等并发症发生,但对照组发生4例胆管狭窄和3例胆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可行,结石清除效果优于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2例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行单纯修补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93%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观察组术后胃溃疡复发率19.64%高于对照组的5.36%(P<0.05)。结论 :相较胃大部分切除术而言,单纯修补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其胃溃疡复发率较高。两种术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8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分别行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分析两种治疗术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西妥昔单抗及氟尿嘧啶对大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放疗组(A组)、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组(B组)、氟尿嘧啶联合放疗组(C组)、西妥昔单抗及氟尿嘧啶联合放疗组(D组),各25例,按照患者组别给予相应治疗,行大肠癌根治术。比较各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 CR)率及2年生存率、复发率,总结西妥昔单抗及氟尿嘧啶对大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D组p CR率最高,为24.0%(6/25),但与C组的20.0%(5/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C组均高于A组的8.0%(2/25)和B组的12.0%(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期间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B组、C组复发率均为0,其2年DFS、OS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妥昔单抗、氟尿嘧啶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氟尿嘧啶增敏效果更为显著,两药联合应用并不比氟尿嘧啶单药增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及体积变化,为照射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记录54例拟行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放疗前至放疗后18个月甲状腺激素及体积变化,并分析上述指标与照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剔除1例失访患者后,其余53例患者18个月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23%、98.11%、92.45%。患者甲状腺调强放疗最大照射剂量为(65.88±3.17)Gy,平均照射剂量为(46.68±6.49)Gy。患者调强放疗后12个月FT3低于调强放疗前水平;调强放疗后3个月FT4即较调强放疗前下降;调强放疗后6个月TSH即高于调强放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调强放疗后甲状腺体积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仅调强放疗后12个月PTV与甲状腺平均照射剂量呈弱负相关。结论: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中期疗效确切,但其甲状腺平均照射剂量对甲状腺功能及体积存在一定影响,应强调颈部靶区优化、谨慎选择照射剂量,尽可能降低患者甲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无手术指征的ⅢC/Ⅳ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接受多西他赛+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化疗,对照组接受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化疗,21d为1周期。于治疗2周期后检测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A153、CEA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分别为53.66%、85.37%,均高于对照组的21.95%、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着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awkinsⅡ和Ⅲ型距骨骨折采用经内踝截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HawkinsⅡ和Ⅲ型距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经内踝截骨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4.5±1.2)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6.6±1.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5.7%(30/35)显著高于对照组60.0%(2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3/35),对照组为5.7%(2/3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距骨骨折患者经内踝截骨空心钉内固定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愈合速度,提高优良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与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对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11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地塞米松对照组,和地塞米松与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甲状腺肿消失时间、甲状腺疼痛缓解时间、T3、T4和S-TSH水平以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3%,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肿消失的时间、甲状腺疼痛缓解时间及开始退热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T3、T4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S-TS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地塞米松联合给予七叶皂苷钠,能够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甲状腺肿消失,降低治疗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合并低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78例AHF合并低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9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多巴胺注射液持续泵入,观察组加用rh BNP静脉泵入,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功能等指标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30 d再入院率、6个月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心率/NT-pro BNP均较治疗前下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LVEF、SV、CO、CI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醛固酮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03%,高于对照组的5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心律失常、恶心呕吐、低灌注等不良反应发生且随访期间再住院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BNP联合多巴胺治疗AHF合并低血压能够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低血压纠正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联合化疗、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全身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者归入对照组,化疗、射频之外再联合DCCIK治疗者归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转移灶切除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转移灶切除率24.66%高于对照组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客观控制率(ORR)64.38%高于对照组的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T细胞亚群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4~+与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D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及CA125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DC-CIK治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免疫功能及肝转移灶切除率,改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内固定在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中的效果,总结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85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接受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者为观察组(n=39),接受传统肩前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者为对照组(n=46),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其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10 d患肩根部周径逐渐下降,观察组术后1~7 d患肩根部周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10.87%(5/46);观察组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5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入路相比,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能够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率、促进早期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入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微量泵注射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静注呋塞米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6例难治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8例,均实施综合治疗并静注呋塞米,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微量泵注射,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7 d。观察两组患者急性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变化,记录并比较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急性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PAP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升高,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4%、4.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注射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静注呋塞米对难治性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的早期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