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沉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毛织地毯对传统吉祥纹饰的传承与应用。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根据传统吉祥纹饰表现题材及其寓意,将其归纳为神兽瑞禽、神话佛道、博古杂宝及花鸟植物等4类吉祥纹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毛织地毯正是通过这4类传统吉祥纹饰以单独或组合的工艺美术形式,承载和传播着中华古老的吉祥文化。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将传统吉祥纹饰与现代纹饰有机融合,再现毛织地毯对传统吉祥纹饰的应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的吉祥装饰纹样中,蝙蝠形纹饰几乎无处不在,以蝙蝠形纹饰的起源,发展,直至成为吉祥符号为基础,论述了从古到今民间运用于庭院大门、日用器皿、丝绸织物上蝙蝠形纹饰的意义,从而探索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审美的多元化发展,室内的环境设计越来越注重表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中国风"备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其中吉祥图案作为"中国风"的典型设计素材。极其符合人们迎吉纳福的心理。文章从深层次解读吉祥纹饰的隐喻、显喻特点、文化内涵。探究吉祥纹饰现代室内空间的界面装饰中的具体运用如题材、寓意、选料及其造型等,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设计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李金强 《中国纤检》2014,(16):58-59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传统吉祥纹饰一直作为传统服饰艺术上的重要装饰手法。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被尊为“花王”、“国花”。以牡丹花为主调的吉祥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一直为广大女性所喜爱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进步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提高,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景观设计除去实用性的特点之外,还要体现深层的审美价值,如今,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景观设计重要的发展趋势。吉祥纹饰作为中国传统元素的其中一种,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都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平面吉祥纹饰,再现了西汉时期我国本土原创的多种纹饰作品。将海昏侯吉祥纹饰与现代景观设计结合,实现文化与环境的高度配合,将中国特色景观设计风格进一步推动。  相似文献   

6.
正1传统纹饰的文化内涵和其艺术价值1. 1传统纹饰的文化内涵1.1.1传统纹饰用作图腾标志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作为世界上文化脉络发展比较完整的中华文明。以其的生存环境,社会背景以及多元化的民族等造就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文化,语言和表达方式。蕴含在中国文化中的"图腾文化"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图腾文化"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正图案的设计和应用对服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服装设计的重点与创意点。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纹饰符号,还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形成的趣味图案,都在服装的视觉美感与艺术审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设计师们将图案元素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领域。印染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相互融合也成为服装设计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廖军 《丝绸》2000,(10):41-43
中国传统丝绸纹样中的吉祥纹样,以其含蓄、内在的形式表达人们的思想意识。其表现手法有物象化、象征性、寓意性等。从众多吉祥纹样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求吉、避灾、保平安、长寿、多子等是吉祥纹样的基本题材,吉祥纹样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生产实践,研究针织毛绒复合地毯对传统吉祥纹饰的传承与应用。根据传统吉祥纹饰的表现题材和寓意,概括出毛绒复合地毯图案多以植物花卉吉祥纹饰为主,几何纹饰为辅,主要分为写实性植物花卉、藤蔓类缠枝纹、宝相花3类,且传承了古典毛织地毯构图样式。在毛绒地毯的生产实践中,根据针织毛绒面料特点,针对针织毛绒地毯生产过程中花型受不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问题,总结出针织毛绒地毯图案设计要考虑外底无花纹部分面积的大小、边框线型、伸缩率、图案简洁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玉器吉祥图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勤劳的祖先借助于多种工艺美术形式,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给人以喜庆、祝福、吉祥之意,它融合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民所喜闻乐道。吉祥图案是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等为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传统民间美术对九襄石牌坊这一历史建筑形式及石雕纹饰作用的意义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和研究九襄石牌坊的纹样雕饰艺术特点及工艺,探求其特定的人文价值与艺术魅力。以九襄石牌坊中的纹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纹饰雕饰艺术特点进行重点分析。九襄石牌坊迄今为止保存完好,不减光彩,运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雕刻手加之精美绝伦的传统纹饰工艺,雕刻出巧夺天工的传统民间石坊建筑,为我们探究其艺术形式及珍贵的传统民间美术建筑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婴戏纹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的经典,它采用托物兴意的手法,反映出人们对多子多福的向往。本文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对婴戏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证。强调了婴戏纹作为纹饰与绘画和装饰艺术的紧密关联,同时也对纹样与其所处历史环境、宗教信仰的关系展开思考,文章还进一步从中国传统的家族子嗣文化维度对其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满族生活中的吉祥纹饰、服饰造型和闲暇生活中的文化元素,撷取满族吉祥纹样艺术设计手法、服饰造型和拼接、满族闲暇文化素材,以及几何纹与具象纹、传统纹、西方纹组合等纹样设计技法,探讨该艺术元素和艺术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并尝试将满族生活元素、拼接形式、混搭纹饰嵌入到流行时尚图案设计应用中。满族文化为现代纹样创新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来源和设计灵感,可为当代纹样设计增加民族元素和文化精神,对图案、服饰的设计创新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祥云"纹中提取设计元素;将祥云进行变形处理,用简洁的线条提炼出祥云飘逸的形态;将其运用到鞋靴当中,寓意美好、吉祥的开始。从古至今,人们对吉祥、幸福充满了向往。"祥云"纹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祥云"图案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云纹。古人出于对云的敬畏,在纹饰上变化出各种和云有关的图案,运用于器物、服饰、建筑等。  相似文献   

15.
谢辉  王辉 《中国皮革》2024,(3):118-122+126
汉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将汉玉文化作为研究的载体应用到皮具设计上,可以扩充皮具产品的设计思路,提高皮具产品的文化价值。本文以汉玉文化内涵为出发点,论述了汉玉纹饰的研究现状,从玉龙纹、螭虎纹、凤鸟纹和云气纹4个方面详细介绍汉玉纹饰的艺术特色;阐述了汉玉纹饰在皮具产品上的应用意义;最后,以凤鸟纹为例,将传统图案与皮具设计相结合,通过设计实践案例提取纹饰元素进行艺术化设计并运用到皮具产品上,希望能为传统图案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藏族吉祥纹样之于藏族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地域性、历史性、人文性,至今古风犹存,文化脉络清晰,保存较为完好,是研究传统文化的很好切入点。本文以纹样蕴涵的吉祥文化之美形与美意作为起点,为传统纹样在编织艺术领域中应用与传承进行一些思维观念的探索;并结合吉祥纹样与编织技艺,以多种创新性手法延伸,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寻求创新的纹样设计在编织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青花纹饰作为中国陶瓷纹饰艺术的代表,以它优美的造型、精致的线条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青花瓷也凭借其大气的造型以及优雅的纹饰迅速发展,成为四大名瓷之一,至今经久不衰。在现代艺术多元化的今天,青花纹饰也在现代设计中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服装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青花纹饰变化万千多种多样,传统的青花纹饰在现代设计中呈现出了多元的设计风格,但不管如何去呈现设计作品,使用青花纹饰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梦”“国潮”等热点词汇频频出现,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文化逐渐被人们关注。通过对苗族蜡染纹饰造型、构图、色彩、审美等方面的分析,探究贵州苗族蜡染纹饰在现代女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两者的融合提供思路。在现代女装设计中运用贵州苗族传统蜡染纹饰不仅能给服装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也能使贵州苗族蜡染艺术以良性循环的形式得到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9.
程艳萍 《家具》2013,(4):48-54
以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家具纹饰为例,通过对传统家具纹饰的象征性、造型手法和色彩运用的分析,总结了中国传统家具纹饰的审美风格特征即象征之美、造型之美、抽象之美和色彩之美。阐述了中国传统家具纹饰艺术不重"写实"与"再现",注重"传神"和"意象表现",展现了中国人的形态哲学观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0.
纹饰是提升陶瓷制品艺术价值以及观赏价值的关键,是进行陶瓷装饰的重要手段。为实现设计民族化的目标,赋予现代平面设计更多文化内涵,设计人员开始将陶瓷纹饰运用到设计作品之中。本文将以陶瓷纹饰介绍为切入点,通过对陶瓷纹饰对现代设计产生影响的分析,探索出陶瓷纹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旨在提高现代平面设计水平,保证设计民族化以及个性化的特点,确保传统优秀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