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Planning》2014,(24)
我国要推进教育现代化,各个高校也都在努力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之路。文章通过对广告设计课程实施的关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的阐述,以点带面,希望为其他艺术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
文章基于动画课程实践环节的现状,多方面分析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具有可转化性的教学成果为导向,阐述"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动画课程实践环节改革中的必要性,探索教学改革开展的准备与实施工作,并提出"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7)
在调查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结合现状的基础上,从学校、大赛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团队、学生四个层面深入思考如何将竞赛与实践课程相融合,实现"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提出建立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6)
我国服装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教师应大力发展实践项目,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注重大赛与课程的结合,认真制订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环节设计,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9,(23)
实践性教学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操设备并与之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以赛促学、以学促赛,实现赛学并进的良好发展,同时合理安排实践课内容,改进实践课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建筑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建设,提高了建筑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测量技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
广告创意课程作为广告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广告创意执行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该课程可以通过引进广告赛事,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社会项目中,尝试探索有效的"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专业眼界。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
本文主要以"教学促竞赛+竞赛促教学"的思路,构建其理论知识与课程竞赛、行业技能有机结合的"以学促赛、以赛促学、赛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基于竞赛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以"工程案例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课堂扩大化,在课程规划中去考虑教学内容调整,以适应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5):157-160
中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跨境电商企业非常看重从业人员的实操能力和业务综合素质。当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学资源,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搭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积极推进实施"以赛促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7)
该文作者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希望通过构建"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专业赛事融入课程教学,通过专业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以往教学的单一化模式。竞赛项目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不断完善与创新课程考核机制,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将学、练、赛、教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魏津昌 《福建建材》2024,(3):114-116+120
针对国内外“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兴起,对比了OBE模式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建立了“以赛促学”和OBE理念的联系。调研确定了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PO和专业核心课程,提出了“四年不间断”的竞赛与教学结合的基于OBE理念的“以赛促学”教学模式,通过将竞赛、课程、学生、目标的排列组合,清晰地规划出了每门专业核心课需要达到的毕业目标。最后,建立了课程多元化考评方式,并通过具体的课程实例展示了“以赛促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4)
本文探讨了艺术设计专业"以赛促教"实践教学的意义、开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以赛促教"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大赛师资队伍建设、大赛实践基地建设、"以赛促教"不良问题防范的方法与建议,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今后的"以赛促教"实践教学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多数高校进行培训和选拔主要是为了参加技能竞赛,没有将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因此,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道路工程系将"五教"模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开展"教与学"相结合,深化了校企合作等道路,对"五化合一竞争"的职业评价进行了衔接。与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共同提升了师生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5)
多年来,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不断完善课程导入项目的教学方式,如今已经在整个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代练的教学模式。教师担任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督促者,学生作为课程的主角。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工作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竞赛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锻炼与提高。广告设计课程以赛促学的模式,让学生从广告公司工作岗位职能的角度完成学习,掌握广告分析、观察、创意设计等技能,这使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有了诸多实效性: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各种环节训练中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能让学生在项目锻炼中具备当前社会广告设计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质,专业技能更契合工作岗位的要求;能优化教学模式并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在课程整个环节中不断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与评选,丰富教学评估体系,让教学效果评估有了更多层次的内容和反馈。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6)
近年来,各地高校频频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这对于检验高校教学成果、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促进相互交流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来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成效显著、影响广泛,但也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为进一步发挥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作用,应切实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优化选拔过程,完善评价体系,真正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337-338
高职会计技能大赛遵循"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充分发挥大赛的导向功能"的指导思想,本文尝试以《出纳岗位实务课程》为例探讨技能大赛与高职会计岗位课程结合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8)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以展促学、以赛促训"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技能竞赛和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为突破口,凸显教学相长、德技双修的教育教学特色,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3)
设计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改革,主要通过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设计类比赛,将各项、各类型、各级别的大赛以项目化的方式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以竞赛为契机,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以及设计课题和设计能力的综合考核,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学相长,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1,(1)
实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是"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长期以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脱离实践,创业教育未能得到质的提升,难以落地生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举办的中国大学生起重机创意大赛为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提供了真刀真枪的实践机会。通过四届比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一种实践,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是全国范围内土木工程领域参与度最广泛、专业性较强的赛事。为丰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和工程实践能力,对土木工程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论述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推广的可行性和优势,建立了清晰的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框架。同时,详细分析了各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及要点,并对以赛促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小范围的实践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表明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其思路和成果可为类似教学模式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9):87-88
文章通过对电子设计竞赛对高职学生电子线路板设计能力培养要求的剖析,找到传统教学与竞赛要求的差距,指出应从电子设计竞赛的视角对"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文章提出了依托慕课平台的项目化教学法,以达到"以赛促教、以教促赛"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