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峰  胡渝 《光通信技术》2004,28(10):42-44
为了研究在不同背景光及弱湍流条件下的空地激光传输特性,同时为空地激光通信链路总体方案设计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背景光及大气湍流影响空地激光通信系统接收光斑的实验研究,同时提出了在空地激光通信系统中有效抑制背景光及大气湍流效应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绍英 《电讯技术》2019,59(6):678-683
针对空空宽带高速通信的需求,设计了小型化机载激光通信系统。仿真分析了300 km、2.5 Gb/s无线激光链路性能,并通过运动仿真台模拟机动环境测试了系统的跟踪与通信性能,其中粗跟踪误差为533.2 μrad(1σ),精跟踪误差为3.6 μrad(1σ),测试数据传输240 s,通信误码率为2.82×10-9。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用于远距离空空无线激光通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李晓峰  胡渝 《激光杂志》2004,25(4):61-63
对空地激光通信链路通信时段选择与背景光、大气湍流效应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及实验研究 ,指出了空地激光通信链路通信时段选择方案一般应遵循的原则 :1)由于夜晚时段大气湍流强度较弱 ,空地激光通信可多选择夜晚时段 ;2 )晴天天气条件下 ,空地激光通信应避免在太阳光强烈的中午时段建立通信 ,建议多使用清晨和下午时段 3 )阴天天气条件下 ,背景光和大气湍流效应对空地激光通信链路的影响较小 ,因此只要链路通信光能量能满足链路功率分配指标要求 ,空地激光通信链路适合在阴天天气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机载激光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了机载激光通信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结合机载平台特点,完成了机载激光通信系统设计与样机研制,系统经地面测试和拉距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样机能够实现20~100 km的远距离通信,且误码率低于10~(-6)、通信带宽优于1.25 Gb·s~(-1)/155 Mb·s~(-1),性能指标完全满足机载激光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机载激光通信环境适应性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首先介绍了机载激光通信系统的重要地位和国内外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机载激光通信系统特殊的外部环境约束条件,并对机载激光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最后指出了机载激光通信系统应用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机载空间激光通信平台间跟踪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阳  赵明富 《半导体光电》2011,32(2):255-258
随着自由空间光通信应用的深入,以机载平台为节点的激光通信链路已成为研究热点。机载平台的跟踪预测性能决定了通信的成败,机载平台间跟踪预测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滤波方法,且在此基础上,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种方法对机动平台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7.
无线激光通信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旭东  陈定安  李小娟  崔一平   《电子器件》2006,29(2):602-604
无线激光通信(WLC),又称自由空间通信或者大气激光通信。是一种以激光为载体的点对点通信.本文介绍了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计算得出了系统的通信能力和通信质量将主要取决于激光光束的传播情况的结论,讨论了系统通信波长的选取,其发射系统,光学天线以及接收系统的设计关键。以及无线激光通信和当前主流通信方式的比较。展望了无线激光通信系统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星地激光通信受大气环境影响较大,无法全天候工作的难题,可考虑在18~22 km的平流层高度部署星地激光中继通信系统。其中卫星与平流层中继系统间采用激光通信,平流层中继系统与地面间采用大容量毫米波通信,基本消除大气环境(云、雨、雾、大气湍流等)对激光通信的影响,提高星地激光馈电链路可用度。受限于平流层平台成熟度不足,需首先开展基于成熟浮空平台的星地激光中继通信系统研究,先期对缓慢移动浮空平台搭载激光通信载荷与卫星间链路对准,激光通信载荷在浮空平台顶部柔性表面安装可行性等关键技术进行验证,为后续在平流层高度部署临近空间信息网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大气中激光通信技术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文中介绍了光通信的历史、发展和分类,阐述了大气中激光通信的工作原理、重要器件和关键技术,以及大气中激光通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气通信中能量衰减的原因,提出了减小衰减的方法。研究了目前国内大气激光通信的应用现状,构思了实现大气激光准全天候通信和移动通信的蓝图,展望了未来大气激光通信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曹阳 《光电子.激光》2014,(9):1695-1700
针对机载空间激光通信终端的机动形式多样性,建立了机载激光通信终端运动模态,应用改进的递归最小二乘法实现观测数据加权,将参数辨识方法和卡尔曼模型结合,动态调整卡尔曼模型中的状态转移矩阵,实现对机载激光通信终端的机动跟踪。构建机载空间激光通信的跟踪实验平台,模拟机载激光通信终端多种运动模式的实验表明,本文的参数辨识卡尔曼算法具有跟踪精度高和响应时间短,且具备多种动动模式的跟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气激光通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原理、特点及国内外标志事件,分析了技术特点,重点探讨了大气激光通信在军、民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大气激光通信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大气激光通信曾被评为2001年十大热门电信技术之一。主要介绍了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及技术优点,提出了一种收发一体、光电分离的系统结构。总结分析了大气歼扰、天气因素和平台的抖动或振动对通信的影响,提出了螺旋式扫描子空间的动态捕获、瞄准、跟踪方案。展望了大气激光通信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高速大气激光通信收发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并实现了高速半导体激光器调制驱动电路和光电二极管直接检测电路的收发合 一模块。计算机间大气激光的双工通信实验表明,所开发的激光收发模块具有宽带、高速、误码率低等性能,为大气激光通信系统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解决大气激光通信中断问题的方案,详细介绍了该方案中光端机的设计.实验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实现大气激光通信中透明传输10Mb/s-160Mb/s的各种数据,并提高了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可通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海上大型无人机无线通信能力,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机载无线激光通信的技术发展现状、已开展实验情况和技术趋势的基础上,对应用场景进行了规划和设想,对海上大型无人机大气激光通信的性能指标、关键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为无线激光通信在我国海上大型无人机无线激光通信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激光大气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大气激光通信优点,阐述了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并展望了未来光通信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空间激光通信终端伺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跟踪机构,在扰动条件下,通信系统对跟踪系统的稳定性及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光通信伺服系统的复合跟踪技术,详细论述了单探测器复合跟踪方式的选择以及激光通信伺服系统的控制流程。最后,在振动平台上进行了粗精复合的激光跟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通信终端系统跟踪最大振动加速度为0.22°/s2的振动平台时,跟踪目标平稳性较好,单独采用粗跟踪时误差为60 μrad,采用粗精复合跟踪时位置误差可以达到2 μrad。实验结果表明,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单探测器复合跟踪技术的设计满足了系统跟踪精度的要求,为激光通信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套基于空间移动平台的完全脱离PC机的高实时的无线激光通信演示系统,用通信终端的相对运动来模拟实际卫星间的相对运动.实验实现了2.3km距离、1.25Gb/s速率的自由空间移动平台光通信,通信系统主要分为APT和通信两大部分.实验很好地实现了移动平台间的光通信,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基于PSK(相移键控)外调制的激光通信系统。该系统选用637nm的全固态激光器作为光源,利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开发板作为调制解调硬件控制声光调制器将调制信号加载于激光,通过大气信道传输,采用光电倍增管作为激光接收器。对传统PSK解调进行了改进,消除了相位模糊现象,搭建了完整的激光通信系统实验平台。实现了通信速率为115.2kbit/s、误码率低于10-8的激光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20.
蓝绿激光对潜通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蓝绿激光进行对潜通信拥有比传统通信手段优越得多的潜在特性.激光对潜通信按激光器载体可分为星载激光通信系统和机载激光通信系统.星载系统可覆盖全球范围,比较适合对战略导弹核潜艇的通信,机载系统则对战术潜艇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