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恶意代码危害性评估不统一工作的现状,确定了趋利性和破坏性是当前恶意代码的主要特征,研究了恶意代码危害性评估要素和指标体系,制定了恶意代码危害性评估标准,并在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反病毒行业试用,为今后统一和规范我国恶意代码和网络攻击事件预警发布、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也为防范打击网络犯罪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上半年病毒情况综述进入2007年以来病毒发展异常活跃,与2006年平稳的发展态势有所不同,2007年上半年病毒发展迅速,以"熊猫烧香"为首的复合型病毒成为病毒传播的主流。由于年初海底光缆损毁导致国外杀毒软件无法升级,用户操作系统无法及时升级补丁,无疑给了计算机病毒制作者们一个极好的机会,计算机病毒数量大幅增长,尤其是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的恶性病毒大量增长;复合型病毒越来越多,将病毒与木马、恶意代码相结合,利用病毒挂马、传播恶意代码已成为病毒制作的趋势。预计近期内仍将持续沿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已经不能够准确描述安全事件,提出了用恶意代码来描述,由于恶意代码的多样性,目前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不能满足需要。在对恶意代码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地化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恶意代码要获取执行的机会,必然要进行本地化设置,对恶意代码的本地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基于本地化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系统,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基于本地化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恶意代码的机理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意代码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从操作系统体系结构的角度研究了恶意代码的产生根源,指出PC操作系统中存在特权主体、内核扩展机制不安全,程序执行环境保护不力等弱点是造成恶意代码泛滥的本质原因.基于F.Cohen的计算机病毒定义,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理进行了形式化描述.研究了蠕虫程序的模块结构.建立了数据驱动型软件攻击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其构成威胁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通常以固定的指令或字节序列这些具体特征作为检测依据,因此难以检测变形恶意代码.使用抽象特征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思路.本文针对恶意代码常用的变形技术,即等价指令替换、垃圾代码插入以及指令乱序进行研究.定义了一种抽象特征,同时提出了依据该抽象特征检测变形恶意代码的方法.最后,以典型变形病毒Win32.Evol为对象进行了实验,将该方法与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金然  魏强  王清贤 《计算机工程》2008,34(5):169-170
许多未知恶意代码是由已知恶意代码变形而来。该文针对恶意代码常用的变形技术,包括等价指令替换、插入垃圾代码和指令重排,提出完整的归一化方案,以典型的变形病毒Win32.Evol对原型系统进行测试,是采用归一化思想检测变形恶意代码方面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荣俸萍  方勇  左政  刘亮 《计算机科学》2018,45(5):131-138
基于动态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由于能有效对抗恶意代码的多态和代码混淆技术,而且可以检测新的未知恶意代码等,因此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恶意代码的编写者通过在恶意代码中嵌入大量反检测功能来逃避现有恶意代码动态检测方法的检测。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挖掘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MACSPMD。首先,使用真机模拟恶意代码的实际运行环境来获取文件的动态API调用序列;其次,引入面向目标关联挖掘的概念,以挖掘出能够代表潜在恶意行为模式的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最后,将挖掘到的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作为异常行为特征进行恶意代码的检测。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MACSPMD对未知和逃避型恶意代码进行检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4.55%和97.73%,比其他基于API调用数据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47%和2.66%,且挖掘过程消耗的时间更少。因此,MACSPMD能有效检测包括逃避型在内的已知和未知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安全》2009,(1):34-36
1.2008年计算机病毒疫情统计与分析 2005—2008年新增病毒数量对比从下图中分析可知四年的时问内,恶意代码从2005年日处理量平均约84个,年总量31526个;一跃到今年日处理量平均约23726个,年总量8659887个单从数量上的巨大跨度就能看出四年来恶意代码发展的迅猛程度。  相似文献   

9.
2011年2月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CNCERT监测结果,2011年2月,我国境内僵尸网络受控主机数量有所下降,境内木马受控主机和网页篡改数量略有增长。①恶意代码活动情况方面,我国大陆地区约有66万个IP地址对应的主机被木马程序控制,较2010年1月增长25;我国大陆地区约有5.8万个IP地址对应的主机被僵尸程序控制,较1月下降60;②网站安全方面,我国大陆地区被篡改网站数量为4796个,较1月下降14,其中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288个,较1月的337个下降15。  相似文献   

10.
Windows内核恶意代码是指能够通过改变Windows执行流程或者改变内核审计和簿记系统所依赖的数据结构等手段以达到隐藏自身,实现恶意功能的程序或程序集,对操作系统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对近年来基于NT内核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下恶意代码主要的隐藏实现技术(包括对进程函数、注册表函数、SSDT等的HOOK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方案.实践表明文中提出的恶意代码分析检测技术在实际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要应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以近16年在恶意代码检测领域的CNKI中文期刊数据和WOS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方法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在恶意代码检测领域的关注点、研究脉络的发展规律、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性和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恶意代码检测的研究进展,可以发现目前恶意代码检测的研究处于增长阶段,并且研究主要关注领域为手机客户端和WEB应用安全等。同时,恶意代码检测研究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也暴露出来。展望了恶意代码检测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国内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恶意代码演化与溯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意代码溯源是指通过分析恶意代码生成、传播的规律以及恶意代码之间衍生的关联性,基于目标恶意代码的特性实现对恶意代码源头的追踪.通过溯源可快速定位攻击来源或者攻击者,对攻击者产生一定的震慑打击作用,具有遏制黑客攻击、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近年来,网络安全形势愈加严峻,归类总结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在恶意代码溯源领域的研究工作,首先揭示了恶意代码的编码特性以及演化特性,并分析这些特性与溯源的关系;然后,分别从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恶意代码的溯源技术和研究进行梳理,同时对每个溯源阶段的作用以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讨论,并对目前恶意代码的溯源对抗手段进行分析;最后讨论了恶意代码溯源技术面对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恶意代码行为捕获是进行恶意代码行为分析,提高防御恶意代码能力的基础。当前,随着恶意代码技术的发展,恶意代码结构及其通信活动日益复杂,使得传统的恶意代码行为捕获技术难以有效应对恶意代码的攻击与破坏。如何更加有效地捕获恶意代码行为成了目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此目的,本文在充分利用Agent的自主性和适应性,实时采集目标系统的状态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恶意代码行为捕获方案,分析了其行为捕获流程,介绍了功能模块组成,并基于Windows平台实现了该方案,为下一步针对恶意代码分析及防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恶意代码的攻击原理,介绍了对恶意代码的检测。通过因果关联的分析原理检测恶意代码,提高对恶意代码等网络攻击的安全防范意识,更新操作系统发布的最新安全漏洞补丁,修补操作系统安全漏洞;加强网络共享管理;强化密码设置,增强安全策略,加强密码强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及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恶意代码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大多数反病毒措施都是基于传统的基于特征码的扫描技术,使用“扫描引擎+病毒库”的结构方式虽然对已知病毒的检测相对准确,但对新出现的恶意代码无法准确、及时地做出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亲缘性恶意代码分析方法,使用系统函数集合、行为特征、相似代码特征这三个方面来表征一类恶意代码的特征,以达到缩小特征库规模,快速检测未知恶意代码的目的,特别是变种恶意代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现有代码安全审计主要是关注语言自身的缺陷,即语言所包含的API函数的风险,无法理解软件源代码中逻辑和核心资产与外界的关系,更无法判断源代码中所存在的恶意后门代码,因此,外包开发团队或者恶意开发人员设置的后门代码将无法查找和定位。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方案的缺点和盲点,在现有的代码安全审计的基础之上,结合最小攻击面和保护资产列表,分析所有受保护的信息资产与攻击面的关系,查找保护资产在系统内对所有代码元素的影响,并审查其相关路径,找出不期望的代码执行路径,从而达到定位恶意代码功能。识别恶意程序,降低源代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信计算的恶意代码防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TCG规范中可信传递的思想,提出一种恶意代码防御机制,对被执行的客体实施完整性度量以防止恶意代码的传播;对客体的执行权限严格进行控制,防止恶意代码的执行,降低恶意代码的传播速度并限制其破坏范围,确保系统的完整性不被破坏。利用可信计算技术设计并实现恶意代码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恶意代码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根据恶意代码生命周期和变异特点给出了一个网络恶意代码族群增长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际数据的比较,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对恶意代码族群数量的发展进行刻画。  相似文献   

19.
基于操作系统安全的恶意代码防御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了安全操作系统实现恶意代码防御的典型理论模型,分析了它们的基本思想、实现方法和不足之处,指出提高访问控制类模型的恶意代码全面防御能力和安全保证级别、从操作系统安全体系结构的高度构建宏病毒防御机制以及应用可信计算技术建立操作系统的恶意代码免疫机制将是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网页恶意代码是木马用来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各种有危害性的木马都可以做成网页恶意代码来传播危害用户,通过分析网页恶意代码的运行机理,对其中网页恶意代码实现跨安全域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跨域漏洞形成原因,从程序开发人员的角度给出跨域网页恶意代码的防范方法,为上网用户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