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初,成立不久的商务印书馆即通过出版书籍、刊物等多种形式积极为近代立宪思潮推波助澜。对立宪思潮的参与和推动,是近代出版业与近代政治文化思潮产生密切关联之始,也是近代出版业积极参与时代发展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促的发展,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进一步分化。“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窃取,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救亡之路。而“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思潮,并迅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起来。通过对“五四”时期的国内主要社会思潮进行分析,来思索当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析社会思潮与文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思潮与文学二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社会思潮以其强力的心理共振和精神磁场的特殊性能作用于文学的创作主体和文学的接受主体,对文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驱动力。而文学以其特有的表现力和煽动力为社会思潮的发展推波助澜,不过文学对社会思潮的突发多变也有不适应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隔膜和抵牾。  相似文献   

4.
把当代社会思潮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两大类,进而具体分析了哪些属于社会主义思潮,哪些属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此基础上加以分门别类,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社会思潮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代社会,各种社会思潮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影响较大。高职院校要在培养高职学生方面下功夫、在提高师资队伍方面想办法、在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方面出新招,做好德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的真正需求是相关研究方法、研究思想及方法论的指导。当代社会思潮包含着对管理科学有借鉴作用的各种哲学思想和科学哲学研究方法。管理科学研究工作者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从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两个层面把当代社会思潮与管理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群体意识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人们表达自身思想和需求的途径.分析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青年社会思潮发展状况,阐述了社会思潮与青年成长之间的关系,以便充分发挥社会思潮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思潮与青年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社会生活中大众思想观念的流行现象,是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起着导向、内化、强化和验证作用。青年在其价值观形成和巩固过程中对社会思潮的变迁与发展具有传播、推动、交融、沟通的作用。正确把握社会思潮与青年价值观形成和巩固过程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社会思潮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整体上积极向上,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但是在改革开放大的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互联网、社会公德不良等的负面影响的冲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协同努力,通过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典型的培育、丰富专题活动的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措施共同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校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是社会思潮最直接的影响者,也是新的传播者。而社会思潮因其特质对大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辨别各种社会思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诞生于西方的理论,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为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时代特征对文学样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嬗变有非常大的影响.五四时期, "重估一切价值"的理性精神促成小说观念的变更,"个性解放"与"新文化运动"推动小说内容的重新建构,西方文艺思潮的广泛宣传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创作群、读者群、传播媒介的渐趋成熟为现代小说文体的定型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时代特征对文学样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嬗变有非常大的影响。五四时期,"重估一切价值"的理性精神促成小说观念的变更,"个性解放"与"新文化运动"推动小说内容的重新建构,西方文艺思潮的广泛宣传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创作群、读者群、传播媒介的渐趋成熟为现代小说文体的定型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是继续保留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还是选择朝气蓬勃的近代西方文化,面临着文化的选择。面对如此现状,国粹派、学衡派、东方文化派及新儒家提出了文化调和的主张,他们客观地审视中西文化的优劣,期望通过两种文化的优势互补来发展中国的新文化。这对如今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弘扬五四精神,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为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是当代青年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接受的原因时,必须考虑中华民族心理的铺垫作用。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经历了从传统的封闭固守到现代的兼容理性的过程,这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有着相得益彰的关系,同时中华民族几千年蕴含的大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和俞颂华,同受五四运动的洗礼和社会主义苏俄的吸引,一起赴苏采访。而其结果终于分道扬镳,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从五四运动期间两人的表现之别已可见端倪,其中透露出的思想差异足证后来两人道路之别绝非偶然。瞿秋白展现出的行动者的特质、牺牲者的心态,与俞颂华的思想者的特质、启蒙者的心态之别,是其中主要差别。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思潮给予政治、文化以至经济以深刻影响,在“五四”新思潮的推动下,吴江的知识界对振兴盛泽丝绸业的思考,不仅领域较广,而且内涵深刻,不仅继承了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先进思想,而且有许多新的突破,新的构想,虽然这些思考在当时不可能实现,但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在五卅运动后的一年间,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如何认识和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农民问题、武装斗争问题以及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及领导权问题,作了广泛而深刻的论述。他的这些研究和探索,促进和提高了我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