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敖雷 《建筑与文化》2021,(7):123-124
文化资源丰富的历史街区是城市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其在地域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历史街区更新.文章论述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从地域既有文化资源出发的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内容,并以设计项目为例,从探寻遗迹、重新建构、新旧融合、活力共生几个方面讨论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的思考过程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川历史名城建筑的传统继承与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新旧的共生     
1933年,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L.E.Hudec)在上海苏州河南岸完成了他的这个经典作品——挪威斯堪脱维亚啤酒厂(后上海啤酒厂)。最近这个老啤酒厂被改造成了名叫“pierone”的一个集酒店、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场所。Mimosa餐厅便位于pierone的一楼,虽然是旧厂房,但也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轨迹:外观上保留了建筑本身的外貌,面对在原来厂区的空地上引入苏州河水,建立了水体景观生态净化池;室内的设计发掘原有厂房的空间及存在的价值,并运用新的空间设计方法以及材料的表现力,重塑了旧厂房的新空间价值。整个设计力求做到环境与建筑的自然平衡,延续原有建筑的文脉及历史轨迹,同时又将现代休闲的设计语汇融入其中,使人文环境和历史建筑赋予的新生命达到美好结合。  相似文献   

4.
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是不断改造更新的过程,经过上个世纪的建造发展,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在当下十分必要。文章从新旧共生模式的研究现状出发,总结了旧建筑改造中新旧共生模式研究的相关结果,同时对其两种艺术处理进行简要举例分析得出启示,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了假设。  相似文献   

5.
李捷 《中华民居》2012,(6):159-160
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一直是建筑学界的关注对象。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不断地拓展和完善下,旧城改造中以合理的更新、改建过程替代大拆大建的方式,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性选择。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股改建项目为例,从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创作方法着手,通过对建筑的整体构思、形体塑造、空间利用和功能组织,阐述历史建筑改建的方式、方法,从而创造建筑的新生命。  相似文献   

6.
刘敏 《城市建筑》2006,(8):90-92
本文重点剖析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青岛目前存在的“红坡顶”、“欧陆风”等建筑设计倾向,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多元共生的建筑创作思路,并在空间肌理尺度、色彩、材质以及提炼母题方面做出尝试。  相似文献   

7.
赵彤  周磊 《砖瓦》2022,(10):88-90
目前,国内建筑业发展十分迅速,使得城市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很多建筑大规模拆除或重建,这无疑是对原有历史建筑的损坏,一些投资者认为那些有历史背景的建筑具有商业价值,盲目的弃置、推翻,不仅造成了物资上的浪费,也损害了历史文化。建筑再利用作为拆除的替代性方案,不仅减少了废物的排放,而且还最大化了材料的使用,本质上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设计理念和思想文化的进步,旧建筑的重塑已经成为象征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大慈寺自修建以来经历了长久的兴衰变迁,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成都市城市格局和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现代化和商业开发的过程中,大慈寺外围形成的历史街区遭到了颠覆性的推倒,在缓慢寻找场地定位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保留的格局。太古里结合大慈寺文化区以及红星路商圈后发形成了低密度、高品质的商业形态。大慈寺的外延意义影响了太古里的生成,而太古里的形成融合了大慈寺以及场地中的历史建筑,这些历史存在也赋予了太古里独特的商业消费气质。历史街区保护和商业开发之间在形态上形成参照、协调,格局上实现新旧的融合,文化上相互尊重和平衡过渡,达到了共生。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历史的舞台,建筑是构建城市的重要元素。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使本应作为有机整体的城市产生了割裂,造成了不符合功能需求的历史建筑被彻底废弃,不仅对城市整体性造成破坏,同时也对空间资源和建造资源产生了浪费。文章以城市更新和发展为背景,引入共生的理念,探究城市历史建筑如何有机地融入城市发展,探索历史建筑与城市有机融合共生的方式,让历史建筑活过来。同时以阿尔山贮木场为例,为其他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丁铭 《建筑与文化》2022,(7):133-135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有机更新成为重要的发展模式。老城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在保护中求发展,如何在丰富的城市历史环境中进行新建筑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以长春财金中心项目实践为例,探讨新旧共生理念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通过场所营造的空间组织与资源整合的技术手段来面对城市更新问题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来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  相似文献   

11.
产业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再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卫 《城市建筑》2005,(2):15-16
本文分析了国内产业建筑保护、改造和再利用设计实践活动的缘起,指出产业建筑及空间固有的兼容性和生命周期是改造和再利用的关键所在,提出产业建筑持续、合理地再利用是改造的最终目的,而保护应是建立在此目的基础上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徐风 《城市建筑》2005,(9):60-63
本文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改扩建规划设计过程,从指导思想、规划构思、景观设计、空间层次等几方面,探讨如何从自然生长而成的无序城市空间中梳理出一条有序的规划线索指导设计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欧洲城市广场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由、有机到严格、对称,再回到自由有机的演变过程,这一变化特点克分展示出空间造型与权力形式的密切关系;城市广场的产生得益于一种民主政体的支持,不同时代的权力特征赋予了城市广场不同的空间色彩.  相似文献   

14.
杨悦  邹广天 《华中建筑》2011,29(4):65-67
空间是流浪儿童救助建筑设计的核心。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建筑空间的发展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救助空间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对救助空间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生态建筑的起源及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即泛指一切在生态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建筑形态。文章从外部空间,空间界面及内部空间3个角度分析了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空间形态,并归纳了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Gary Warnaby   《Cities》2009,26(5):287-292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role of historic architecture in the creation of distinctiveness in urban shopping destinations as part of a move towards a more experiential focus by urban management initiatives. Utilising the concept of the servicescape,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distinctiveness may not be apparent at ground floor level, given the consistency of retail fascia design to reflect the chosen brand image and the rigidity with which centralised directives regarding window displays etc. are implemented. However, above ground level the real distinctivenes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dimension of the servicescape becomes apparent, and may contribute to differential advantage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retai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锦园五洲风情的创作,重点阐明在历史名城进行新的建筑创作,应从传统建筑中去寻找历史建筑素朴的文脉与苍古的意境,挖掘和提炼出建筑文化及建筑符号的逻辑元素,在尊重历史而不是模仿历史的同时,赋予它新的气质和涵义。  相似文献   

18.
产斯友 《华中建筑》2010,28(5):66-69
该文依据历史地段插建建筑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结合具体案例对其形态设计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郑力鹏  郭祥 《华中建筑》2002,20(1):42-45
该文针对广州了矣龙村清末民居群的现状和保护工作的难点,提出要对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现有理论与方法加以深化和创新,并就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和利用方式、保护资金的来源等问题,阐述了一些新的思路及其在保护规划和修复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要点,强调保护与利用并重。  相似文献   

20.
陆轶辰 《时代建筑》2007,(4):124-131
摩根图书馆暨博物馆的整修、扩建是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于2006年在纽约主持完工的项目.通过梳理项目背景,作者归纳了皮亚诺的3个空间规划策略向地下挖空间;在中庭造容器;在入口塞盒子,兼及分析照明处理与材料构造,并讨论了皮亚诺在这一改扩建历史建筑项目中展现的对城市与当代文化机构定位的观念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