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现在出台这个<条例>非常适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是有共性的,但是同时也有差异,<条例>更多的是体现共性,比较笼统,而对于其在保护工作中的"个陛"要求,建议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联合发一个贯彻<条例>的通知,做一些体现差异的说明和要求.比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都要整体保护,但是名城的整体保护和名镇名村的整体保护其要求就不完全一样,应该有一个通知把这些不同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张兵 《城乡建设》2008,(6):54-54
<条例>强调了整体保护理念,重视了保护规划的作用,这对当今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复杂的背景环境,在遗产保护上讲求"整体保护".而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在这种严峻的状态下开展的.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是今后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在整体保护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条例>的制定和公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即将于7月1日起实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下简称<条例>)是我们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者盼望已久的重要法规.这个法规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与批准、保护规划的编制,以及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和规定.<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颁布,从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将有法可依,使之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于《条例》的本身,我有一些体会,应《中国建设信息》杂志编辑的邀约,在此谈谈。  相似文献   

5.
<条例>的公布确实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的大事,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更是守护我们精神家园的又一重要法律保障,对今后有非常重要的规范意义.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不同的历史动因形成的一些不同形态的文化遗产,对它们的保护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条例>强调共性却没有涉及差异性,第一,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制定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规范、甚至导则,对保护的方式、措施的差异性加以规定,作为<条例>的工作层面的执行标准--比如条件规范,价值判断的标准,申报标准的要求,规划编制的标准、导则和要求,保护效果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重大事项的审批程序系统.尤其是很多审批权是在省或省以下的,牵扯到地方利益时,对文化遗产可能会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共生的空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的空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岳升阳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解决好这一向题的关键所在。一、创造共生空间的必要性保护历史风貌与实现城市现代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我从城市规划角度谈一点古城保护的想法. 第一,市政府旧城改造的"改善、修缮、疏散"六字方针,其中疏散是最难的.虽然北京市总体规划中有疏散人口的想法,但一直实施得不太好.2008年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与执行总体规划的要求相比,差距还太大.据我估算,按目前中心城区的疏散速度,需要40年才能把100多万人都疏散出去.现在,我们根本谈不上恢复以前四合院的规制,所以市政府的六字方针执行起来还很有难度.  相似文献   

8.
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市规划院、市文物局、市规划委作为组织编制和组织协调单位,用近一年半的时间编制完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这项规划是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和深化,是对历史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验的总结和发展,是建国以  相似文献   

9.
《市政技术》2012,30(3):27-27
为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北京市积极推动《北京市出版条例》立法工作。目前,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正积极与北京市人大、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协商,力争将《条例》列为北京市人大立法实施项目。  相似文献   

10.
《华中建筑》2008,26(5):F0002-F0002
4月29日,国务院公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6章48条。其制定旨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市政技术》2012,30(2):35-35
为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北京市积极推动《北京市出版条例》立法工作。目前,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正积极与北京市人大、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协商,力争将《条例》列为北京市人大立法实施项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配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会同国家文物保护局于6月1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讨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草拟的贯彻《条例》工作计划,各位专家就贯彻落实《条例》分别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对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提出一些看法。本文根据会议录音提炼整理。  相似文献   

13.
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珏 《安徽建筑》2002,9(5):17-18
本文回顾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史,阐述了保护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总结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具体做法,以期使其在保护中取得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4号国务院令,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15.
结合目前我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背景,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的和意义,对如何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质量评估体系作了全方位的探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从而使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刘健  叶楠  辛萍 《城乡建设》2022,(1):19-21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北京市工作时强调,北京市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2021年3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新版颁布实施。一、立法背景1982年,北京市被正式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2005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保护内容、规划编制、分类管控和有价值建筑保护等相关内容,自此北京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阶段。《条例》实施十余年,在深化保护理念、强化保护认识、拓展保护方式、提升保护内涵等诸多方面切实规范和指导了名城保护工作实践。但整体来看,政府各部门条块分割、管理权责不清;保护对象缺少统一认定与常态化管理;资金来源、使用及管理缺乏法规保障;只会保不会用等老大难问题仍然长期困绕名城保护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7.
<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自<文物保护法>后又一部重要的文化法规.充分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标志着文物保护的理念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由以往重视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点到立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变了过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无法可依的局面.<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条例>的亮点:规范申报与批准程序,强化职能部门推荐权限;明确了地方政府保护责任;将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内容;强调整体性保护和原真性保护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法律责任,突出名城优先保护地位等.  相似文献   

18.
与铲车赛跑,留住城市文化印记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沈阳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新乐遗址的考古发掘,将沈阳人类居住史追溯到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世纪90年代中街老城区宫后里考古发掘,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实了沈阳具有2300年的建城史。早在1986年,沈阳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沈阳“一宫两陵”和新宾永陵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及其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逐步得到重视.1982年,北京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作为单独一章作出论述,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三个层次:一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二是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从整体上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尤其要从城市格局和宏观环境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23日下午,以"汇聚力量,建设人文北京;凝聚智慧,共言名城保护"为题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召开。论坛由《北京规划建设》编辑部主办,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协办。会议广泛邀请各方代表人士,来自政府、学界、文保志愿者、NGO组织以及媒体等八十余人参加。论坛形式新颖,内容务实,始终在多元、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