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卢怀钿  钟少伟 《电力建设》2011,32(7):109-112
对华能海门电厂2台1 036 MW机组冷端系统在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前后进行了运行优化试验,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汽轮机背压和功率微增曲线及汽轮机功率修正计算公式,并计算出了凝汽器变工况特性;采用综合煤价和电价比较法得出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前后的推荐运行方式。实践证明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能达到进一步节能的目的,使电厂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袁宗悦 《电工技术》2021,(23):165-166
为实现供热机组冷端配置优化目标,以天津国能津能热电有限公司330 MW亚临界供热机组为例,对实施供热机组冷端优化必要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并对优化计算方法、凝汽器换热管改造及循环水泵双速改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可对国内同类型企业设备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循环水泵双速节能改造及汽轮机冷端运行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华能海门电厂2台1036MW汽轮机组冷端系统在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前后进行了运行优化试验,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汽轮机背压和功率微增曲线并计算出凝汽器变工况特性。采用综合煤价和电价比较法得出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前后的推荐运行方式,实践证明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能达到进一步节能的目的,使电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某厂国产300 MW机组循环水泵经过高低速改造后不同环境温度、不同负荷情况下循环水泵优化运行方案进行探讨,采用理论计算和现场实际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各种运行方式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提出了国产300 MM湿冷机组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安全经济的优化运行方案,改造结果表明:此方案节电效果较明显,对同类型机组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节电运行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发电厂凝汽器冷却塔循环水泵电动机双速改造在大唐淮北发电厂的应用,介绍了改造后的试验情况,并着重对改造前后的能效和节电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对循环水泵进行双速改造,不仅提高了循环水系统调节的灵活性,且节省投资,降低厂用电量,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凝汽器水阻变化对循环水泵和凝汽器工作状态均有着重要影响,然而一直缺少凝汽器水阻变化对汽轮机冷端性能的定量研究。根据循环水泵和循环水系统特性曲线,分析计算凝汽器水阻变化对冷却水流量和循环水泵耗功的影响,进而计算对凝汽器压力的影响。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修正凝汽器传热系数计算得出凝汽器水阻变化、传热性能变化对凝汽器压力的影响。形成的凝汽器水阻变化对汽轮机冷端性能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掌握汽轮机冷端系统工作状态,为汽轮机冷端系统性能诊断和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330 MW亚临界供热机组冷端运行真空度差的问题,采用自主开发的电厂热力系统模块化集成优化软件对机组热力系统进行模拟,分析了循环水泵单转速改双转速、增大凝汽器换热面积、抽真空系统优化等冷端优化方案的节能效果。研究结果对同类型机组的节能改造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某电厂350MW机组冷端系统进行了运行优化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了凝汽器变工况特性,采用机组净出力比较法得出循环水泵的推荐运行方式。实践证明机组冷端运行优化后能达到节能的目的,使电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300MW机组冷端系统试验研究与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300MW机组冷端系统试验数据,分析了机组通流部分改造前后冷端系统设备运行性能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机本体性能与冷端系统性能匹配问题。对单体冷端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性能优化,凝汽器入口加装排汽导流板后,凝汽器压力降低0.371~0.583kPa,端差下降约3.4℃,传热系数提高634.22w/(m2·℃);冷却塔性能优化后,降低了出塔水温;A、B循环水泵改造后,提高了单泵流量,并可灵活调节其运行方式。冷端设备性能优化后,冷端系统整体运行性能提高了,背压约降低1.7kPa,机组煤耗率降低约5.3g/(kW·h)。  相似文献   

10.
应用理论分析和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火电机组汽轮机、凝汽器、循环水泵和管网系统的主要特性和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1 036MW机组循环水系统的运行优化和改造循环泵的控制系统,提出了多种优化运行的组合方案,获得循环水系统优化后的运行方式。综合煤价和电价进行比较后,已在百万机组的冷端实现了较大深度的节能降耗,在变流量时获得了最佳的节能控制。  相似文献   

11.
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循环水系统对机组冷端运行经济性产生的影响,通过试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综合研究循环水温、循环水量、凝汽器特性、低压缸排汽压力等多种因素对机组负荷及经济性的影响,依据2个评价准则计算确定某300 MW机组循环水系统在不同循环水温、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方式,并对该型机组循环水系统的实际优化运行方式的选取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冷端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宏伟  章军人 《发电设备》2012,26(5):331-333
针对汽轮机冷端参数对电厂热力系统热效率和运行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合电厂工程实际,介绍2台1 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冷端优化设计,从原理上分析了降低凝汽器压力、降低温差和端差的途径,以实例说明了凝汽器压力优化和循环水泵配置的优化设计过程及收效。  相似文献   

13.
在影响凝汽器真空的很多因素即循环水进水温度、机组的负荷、凝汽器的清洁度不变时,根据电厂现有的循环水泵台数,通过改变循环水流量,提高凝汽器的真空,利用低成本软件运营系统,实时计算出循环水泵的不同运行方式下机组发电综合煤耗率,并以其为最终的优化指标,来确定循环水泵的运行方式,为循环水泵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发电厂节能降耗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方超 《电站辅机》2006,27(2):5-9
利用某一温度下的凝汽器实测数据,经理论推导,得到了同一循环水流量下的凝汽器理论与实际相符的特性方程,避免了由于制造、安装运行等因素的变化,使特性曲线不符合现场实际。综合考虑现场实际因素,推导出特性方程,其计算结果可比性强,同时提出了凝汽器特性系数这一新概念,可用于分析凝汽器传热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宋正昶  牛小川 《热力发电》2006,35(12):14-18
现有的热力发电厂冷端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常常把凝汽器进口循环水温度看作定值,但若冷端系统为循环式供水,应考虑冷却塔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改进冷端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建立了冷却塔内空气饱和或不饱和时传热传质模型和冷却塔通风量计算模型,以及在对凝汽器内传热过程分析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凝汽器内换热模型。所建模型相互耦合,联立求解后可得到与凝汽器负荷、循环水量和环境条件相对应的冷端系统各点温度参数,可指导冷端系统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6.
凝汽器真空度低的原因分析及节能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造纸集团1号汽轮机自投产以来,凝汽器真空度经常偏低,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分析造成真空度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造循环冷却水系统、查漏、堵洞、投运胶球清洗装置、降低射水池的水温等节能改造措施。改造后机组的运行结果表明:节能改造措施有效提高了凝汽器的真空度,降低了机组的热耗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从优化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循环水系统布置方式及运行方式的优化方案。根据目前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凝汽器最佳真空及最佳循环水量的确定方法,研究切合实际的循环水泵优化调度方案。以东方电厂国产引进型350 MW凝汽式汽轮机组为例,研究循环水系统优化布置及运行方式,制定并实施了循环水泵优化调度方案,保证了任何工况下汽轮机组的凝汽器真空值及循环水量都接近最佳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330MW亚临界机组投产一年来机组背压一直存在偏高现象,找出了背压偏高的原因,重点分析了凝汽器、循环水系统及热量传递,并从设备选型、性能参数、试验计算等方面进行诊断。通过试验得出了凝汽器清洁系数,诊断出凝汽器换热管束存在结垢的问题,与现场检查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运用清洁系数诊断凝汽器结垢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温度场的研究对双水内冷同步调相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双水内冷同步调相机,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电磁场二维模型以及流体-温度三维温升计算模型,求取了电机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电枢电流、励磁电流以及对应的电机定子损耗。在此基础上,根据流体-温度耦合的传热理论,以定子线圈和铁心损耗为热源,求解定子各部分温度分布,研究电枢电流、冷却水流速、冷却水进水温度对定子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水内冷同步调相机运行时定子下层线圈温度高于定子上层线圈温度,定子线圈最高温升与电枢电流的二次方呈正比,且其温升与冷却水的流速相关,与进水温度成正比。本文中关于温度场的研究可为大型同步调相机散热结构优化及过载能力分析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整体性能优化的角度,分析110 MW机组冷端系统主要设备——凝汽器和给水泵的运行性能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机组和冷端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通过设备改造和运行方式优化,改善了冷端系统整体运行性能,提高了110 MW机组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