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四川省雷波县三峡中学教学楼主体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基于黏滞阻尼器减震技术的抗震性能提升设计,并采用PKPM-JZ和SAUSG软件分析了建筑在不同等级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特征和破坏特征,重点分析了建筑层间位移角、楼层绝对加速度、阻尼器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加速度等结构响应。结果 表明:在建筑中设置黏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方案可较好地提升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且能有效减少结构构件的损伤;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同方向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可满足预设的减震目标;结构采用的速度型黏滞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在震后修复阶段可不必频繁更换,可在后续抗震服役过程中多次使用;PKPM+SAUSG软件的联合应用,给本项目减震结构分析计算与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2.
3.
4.
5.
某幼儿园为新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考虑到其地处高烈度区,某些结构设计指标不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故采用BRB防屈曲支撑对该结构进行消能减震,利用SAP2000软件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根据该结构的建筑使用功能及阻尼器的布置原理,经过多轮优化计算,确定了在1~4层共布置18套BRB防屈曲支撑。分析结果表明,该消能减震结构能显著地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黏滞阻尼器的减震效果,确保医院作为重要生命线工程在地震灾害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以某大型医院为工程背景,对安装黏滞阻尼器和未安装黏滞阻尼器的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可明显减小结构地震响应,使其结构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8.
以某位于8度抗震设防地区的小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多遇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及消能减震方案效果。按照规范要求,选取五条天然地震动和两条人工地震动,对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有控及无控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来分析消能减震方案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使用黏滞阻尼器可以有效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达到了预期的消能减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汶川地震后重灾区一学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利用消能减震技术,对消能减震加固方案进行了设计,以提高其抗震安全性,使之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为今后类似的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粘滞阻尼墙作为抗侧力消能减震阻尼器对6层高中建筑教学楼进行设计,在确定结构设计和阻尼器选型后,进行整体分析,包括受力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等。 相似文献
11.
12.
由于偏心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扭转振动,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十分不利。工程设计通常在远离刚度中心的抗侧结构中,采取设置支撑等增加刚度的措施,减小结构的偏心程度。本文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在偏心响应较大的抗侧结构中设置消能减震阻尼器,来减小偏心结构的扭转地震响应。论文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偏心结构、设置普通支撑、设置速度型阻尼器和位移型阻尼器四种结构方案在常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响应,研究了消能减震技术对偏心结构的减震控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消能减震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偏心结构的扭转响应,在大震条件下较好的控制主体结构构件的受力。最后本文针对王府井大厦偏心结构工程进行了阻尼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消能减震的概念、原理和油动式粘滞流体阻尼器的主要性能,对已装与未装消能减震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模型进行了建模分析对比,并进一步考察了消能减震器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高烈度区某教学楼工程设计为例,依据建筑使用功能和抗震要求,该建筑物采用粘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方案,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可大量耗散地震动能量并显著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5.
简要对比校安工程中的传统加固方法和新型耗能减震技术,指出位移型软钢阻尼器的使用情况、使用优点、耗能原理及其力学模型。结合某学校建筑的框架结构,利用三维空间有限元软件ETABS软件,对设置软钢阻尼器前后的框架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从层间位移角、顶部绝对位移和层间剪力三个性能指标分析软钢阻尼器的减震加固效果,并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软钢阻尼器耗能减震特性较好,能够明显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认为软钢阻尼器的使用能够很好达到结构减震加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节点抗震问题,以山东省青岛市某装配式多层办公楼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套筒灌浆连接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计算模型,考虑了不同地震波输入的影响,分析结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等抗震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不同地震波作用下,装配式结构X向的层间位移角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非线性单调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层间位移角峰值出现在约12m高度处;装配式结构Y向的层间位移角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均表现为“双峰”特征,在楼层高度约为12m和31m的位置出现极大值,而在24m的位置出现极小值;结构层间位移角在两个方向的不一致性,使得结构呈现出显著的扭曲受弯趋势;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装配式框架柱在X向、Y向上的剪力变化规律均呈现明显的单调非线性减小趋势,在建筑物第一层的剪应力值最大,在相同的建筑高度位置处,框架柱层间剪力按照工况A、工况B和工况C的顺序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8.
某综合楼消能减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昆明某学校综合楼为例,借助SAP2000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对采用金属剪切阻尼器的综合楼减震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布置金属剪切阻尼器综合楼的附加阻尼比超过3%,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研究为类似综合楼的减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