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在水溶液中还原银的前驱物制备超细银粉。考察了前驱物和分散剂种类以及分散剂用量对银粉颗粒形貌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银粉产品进行结构及形貌表征。结果表明:以硝酸银和银氨溶液为前驱物,随着PVP加入量的改变,银粉颗粒由树枝状向球形状转变,PVP加入量为30%时,制备出的银粉颗粒分散性好,球形度高,颗粒粒径为0.94μm。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振实密度仪,研究了陈化时间、分散剂浓度、亚铁离子浓度对草酸亚铁产品形貌、振实密度和粒径的影响。优化的草酸亚铁制备工艺条件为:亚铁离子浓度为85 g/L,分散剂浓度为0. 65 mol/L,陈化时间为9 h。制备得到的草酸亚铁产品振实密度为1. 22 g/cm~3,粒度(D_(50))为3. 16μm;以制备的草酸亚铁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得到的正极材料充放电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范文涛  朱刘  胡智向  张晓越 《广州化工》2020,48(10):61-62,118
研究了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对锗粉颗粒粒度和振实密度的影响。通过改变球磨时间和转速找到最合适的锗粉末球磨工艺,对球磨得到的粉末进行粒度测试、振实密度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和球磨转速的增加,锗的平均粒度逐渐减少,振实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当球磨时间4 h时,球磨转速240 r/min时,得到的锗粉末有较小的粉末粒度和较高的振实密度。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搅拌方式下用控制结晶方法制备了球形Ni(OH)2,用扫描电镜、BET比表面分析及激光粒度分析方法对制得的Ni(OH)2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下叶轮为透平桨的搅拌系统使产品的振实密度随搅拌强度呈稳定的近线性的正相关,得到粒度呈正态分布和堆积密度大的产品,比表面积及平均粒度随输入能量的改变而稳定地变化;而推进式桨则使振实密度、比表面积及平均粒度对搅拌强度的变化敏感而不规律,制备的产品粒度呈非正态分布,堆积密度小.可见下叶轮应用透平桨使流体对流方式更加平稳可控,在同样的能耗条件下得到的产品性能比推进式桨更好.  相似文献   

5.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是一种基于乙炔化学有机合成的水油两亲性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结构中的内酰胺基团赋予PVP极强的氢键形成能力,表现为强亲水性;分子结构内的碳链基团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在超细/纳米银粉合成过程中,液相化学还原法为目前研究的主流工艺,将PVP加入其中,能够有效调节银核形成速率,控制晶粒生长方向,对晶粒进行包裹,防止晶粒碰撞团聚。本文将系统介绍银粉颗粒分类、特性、生长机理、PVP在银粉颗粒合成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6.
高振实密度碳化硼粉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仲文  蔺雷亭 《无机盐工业》2006,38(1):18-19,31
为提高碳化硼粉的振实密度,对所用的料源的粒度、振实密度及颗粒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料源之间的配比进行了系列试验,得出碳化硼粉振实密度与粒径比和小颗粒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提供给客户的两个样品被对方确认。选择气流粉碎加工的碳化硼粉,控制适当的粗、细颗粒的质量比和粒径比,可使整个体系的振实密度大于1.66g/cm^2。  相似文献   

7.
通过提取实验室废定影液中的银,采用化学还原法,分别以还原糖溶液、聚乙二醇(PEG)、三乙醇胺(TEA)为还原剂,制备超细银粉,对还原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还原剂种类、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物比例等对银粉形态及粒度大小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得样品物像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三乙醇胺做还原剂可以制得高纯超细银粉。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明胶为分散剂,将硝酸银溶液滴加到还原性溶液中制备电子材料用球形高纯超细银粉。探讨了还原过程中各种因素如硝酸银溶液浓度、分散剂、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对银粉粒度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采用TEM、SEM对所得银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粉碎加工过程中残留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升高的机理,并采用高温脱除法和动态负压脱除法对PVP粉末进行了处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乌氏黏度计、激光粒度仪和粉体性能测试仪等分析了不同残留单体脱除工艺对PVP粉末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负压脱除法可有效脱除PVP粉末中的残留NV...  相似文献   

10.
汪斌  蔡亚  熊洁羽 《化工时刊》2010,24(1):29-31
以乙醇为溶剂,PVP为保护剂,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在银粉制备过程中的分散作用,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等对还原产物进行形貌观察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PEG对制备样品的纯度、分散性和颗粒大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聚合度范围内,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大,分散效果好。采用PEG-400分散剂可制备出高分散、窄粒级的超细银粉。随着聚合度的增大,聚乙二醇在乙醇中溶解度下降,降低了其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在乙醇-水反应介质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分别用电镜扫描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PS微球表面形貌、粒径及粒度分布,探讨了影响PS微球粒径及粒度分布的诸多因素。结果表明,AIBN用量(以单体质量计,下同)大于5.0%或PVP用量(以单体质量计,下同)小于2%时,PS粒子间有聚并现象;当St浓度为10%、AIBN用量为2.5%、PVP用量为5.5%、醇水质量比为90∶10、聚合温度为70℃时,制备的PS微球粒径为1.612μm、粒度分散系数为0.357,微球单分散性及球形度最佳。  相似文献   

12.
环氧-低分子聚酰胺-银粉导电胶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银粉的粒度、添加量和固化剂的种类、用量以及固化条件等方面研究和探讨了环氧-低分子聚酰胺-银粉导电胶体系的导电性及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以吸附石蜡的气凝胶(AG)为聚酰胺(PA)66的成核剂,采用高温高压溶液沉淀法制备PA66–AG复合粉体,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霍尔流速计等对复合粉体的结晶性能、微观形貌、粒度分布和流动性能等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AG后,PA66–AG复合粉体由多层块状结构转变为密实的球形结构,粉体的平均粒径从180μm降至67~113μm;PA66–AG复合粉体中的PA66存在α,γ两种晶型,且AG能够诱导PA66晶型的改变以及提高其复合粉体的结晶度;当AG用量为PA66质量的10%~20%时,复合粉体的流动性能较优,当AG用量小于30%时,其对石蜡的包覆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一次粒径和二次粒径对LiFePO4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次粒径和二次粒径对磷酸亚铁锂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等分析了材料的一次粒径和二次粒径。将材料装配成扣式电池进行一系列的电化学特性测试,分析磷酸亚铁锂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氧化还原电位、阻抗等性能。研究发现一次粒径主要影响磷酸亚铁锂材料的放电容量、放电电位和阻抗,对材料的振实密度影响视其团聚程度而定;二次粒径对磷酸亚铁锂材料的振实密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以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通过液相化学还原硝酸银溶液制备用于导电填料的纳米银粉。以制备的银粉为填料,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为连接料,乙醇和去离子水为稀释剂并辅以其他助剂,制备出水性UV导电油墨。经SEM表征和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测试,纳米银粉的平均粒径为23.67 nm。最后测试了油墨的导电性能、耐摩擦性能以及附着力。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水性UV导电油墨的电阻率为3.5×10-4Ω·m,印制的电路板经过2 500次以上的反复摩擦后,导电性能无明显变化,印刷后墨膜经3M胶带撕拉,不发生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苯乙烯为单体,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醇为分散介质,利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通过傅立叶红外分析(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LPS)等方法对微球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了PVP用量对微球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的转化率随PVP用量的增加而增大,PS微球的粒径随着PVP用量的增大而减小,其粒径分布先变窄后变宽。当PVP用量为1.5%时微球的粒径分布最窄,单分散性最好。改变PVP用量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PS微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产电池对汞含量的限制和低汞化的要求,天然石墨作为制备低汞、无汞电池的优质导电材料,与我国"绿色"碱锰电池得到了同步发展,但要求石墨粉体粒度范围窄、振实密度大.作者利用微细粒子复合化设备对鳞片石墨和微晶石墨的球形化工艺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球形化处理后,鳞片石墨和微晶石墨的形状均有较大的改善,球形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鳞片石墨长径比与整形前的长径比相比分别降低了32.75%和48.94%,振实密度提高了85%以上,而且成球率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测定电煅无烟煤振实容重,获得了较优的密闭电极糊干料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19.
电刷材料     
以往银粉、石墨粉、镍粉制得的测速发电机用电刷的接触电阻不稳定,影响输出性能的稳定性,究其原因是具有抛光作用的镍粉粒度与银粉、石墨粉粒度相同,因而镍粒子被银和石墨粒子所包围,不能发挥抛光作用。本发明将银粉、石墨粉控制在10 ̄40微米、镍粉控制在40 ̄70微米,使镍粒子成为磨光和支撑中心,保持低的稳定的接触电阻。  相似文献   

20.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可降解D,L-聚乳酸(D,L-PLA)二醇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1,4-丁二醇(BD)为扩链剂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悬浮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初步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酯微球(PUMS)。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BD的含量对微球表面形态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讨论了搅拌速率和PVP浓度对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粒度分析仪对微球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微球的平均粒径随搅拌速率和PV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粒径分布变宽;当搅拌速率为400r/min,PVP质量分数为1.5%时。微球的平均粒径约47μm,粒径分布最窄。约在10~90μm;微球表面有孔,但随着BD含量的增加,微球表面变得相对粗糙,孔数减少,孔径减小,直至孔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