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电的随机性与波动性导致电力系统供应侧可调度性降低,因而弃风限电现象严重。文章基于光热电站的调节特性,提出含光热电站和抽水蓄能的全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实现负荷全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调度模式。模型以系统运行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综合考虑风电预测的不确定性和各发电单元出力约束,应用CPLEX进行求解。最后,仿真算例验证了模型能够促进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发展,同时提高了风电消纳。  相似文献   

2.
姚元玺 《太阳能学报》2019,40(11):3039-3045
综合考虑火电机组发电成本、光热发电并网消纳的环境效益和运行维护成本、系统旋转备用成本等调度经济性因素,求解光热电站一年内各调度日的最佳储热容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储热装置配置成本与调度经济性的平衡点,确定光热电站储热容量配置。最后,基于SAM软件所得光热电站数据,通过IEEE-30节点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已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储能技术在风电光伏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旨综述电池储能技术在风电光伏系统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提高系统稳定性、降低能源成本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因电网总惯量减小而导致小干扰稳定性能减弱的问题,提出了能够有效提高系统转动惯量的多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虚拟惯量动态鲁棒控制方法。文章研究了风电、光伏和储能系统虚拟惯量及其控制机理,建立多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转子运动方程;研究基于多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转动惯量动态控制和电网小扰动稳定判别模型的系统稳定性鲁棒控制,建立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波动下的虚拟惯量动态鲁棒控制模型;基于ADPSS仿真平台,针对多可再生能源虚拟惯量动态控制模型,搭建了风电、光伏和储能与无穷大系统并联模型。对所建立虚拟惯量控制模型进行的仿真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多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接入条件下的电力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家倡导低碳经济,以风电、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联合发电是一种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简述了风能、水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发电原理,并探讨了目前国内关于多种能源联合互补发电系统的设计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化石能源急剧消耗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使得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然而,网源发展不协调、风电随机性及并网点电压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风电大规模并网.综合考虑风电的不确定性、规划方案的经济性和风电场汇集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等3个方面,建立了计及风电场接入的网储联合规划模型.考虑到模型的非线性特征,提出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从冀北张家口供电公司获悉,截至9月16日,张家口地区清洁能源发电量突破100亿kW·h,其中风电发电量超过90.67亿kW·h,光伏发电量超过9.87亿kW·h。张家口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022年北京联合张家口举办冬奥会的契机,按照"绿色奥运、低碳奥运"的理念有序加快风电、光伏、光热发电基地建设。在日前于广西南宁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分论坛会议上,来自中国和东盟的百余名代表就中国—东盟电力合作展开了讨论。与会代表表示,随着世界能源需求中  相似文献   

8.
正太阳能光热发电本身可以储热,可以廉价地储能,一年发电时间可以达到5500h以上,具有24h满发的能力,是一种可调峰可调度的低碳电力,同时可以跟光伏、风电组合,成为一种高比例接入电网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在全球的重新兴起,我国在太阳能聚光方法及设备、吸热、高温传热储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突破,建设太阳能光热发电站所需的主要设备和零部件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当前我国太阳能热发电关键设备和材料基本能够实现自  相似文献   

9.
正大规模风力发电对气候的影响不能忽视Energy Daily,2018-10-08随着世界开始大规模向低碳能源转型,很好地理解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是至关重要的。人们认为,与煤和天然气相比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可能很小。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和《Joule》杂志上的两篇论文中,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认为,美国向风电或太阳能发电过渡需要的土地面积比以前想象的要增加5~20倍,如果这样大规模的风电场建成后,整个美国大陆的平均表面温度将升高0.24℃。  相似文献   

10.
<正>GN100501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展望.陈雯.应用能源技术,2010(8):49-51.风力发电是当今非水可再生能源资源发电技术中最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风力发电在我国已成为继水电之后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风电将为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做出重大的贡献。文章在对风电装机容量、风电场分布和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低碳经济下的能源转型,欧洲大力推进低碳能源发展。丹麦是欧洲能源转型的主导力量之一,天然气在其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为26%,仅次于石油。丹麦目前是天然气净出口国,但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预计2023年后其天然气产量将可能低于消费量,届时丹麦将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丹麦地下储气库总库容约10×10~8m~3,占2015年全年天然气消费量的31%,具有1750×10~4m~3/d的调峰能力。在丹麦未来的天然气领域,生物质天然气将得到快速发展,天然气的一部分也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由于光伏、风电的不稳定性,燃气发电调峰成为支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天然气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伙伴;同时丹麦特别注重天然气多能耦合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研发,并更加严格地管控包括生物质气在内的天然气质量。我国应借鉴丹麦的经验,扩充天然气(可燃气)的内涵,在重视常规天然气的开采之外,积极发展生物质气;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形成天然气与光伏、风能等多能耦合的能源互联网体系;注重地下储气库建设,捋顺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用能效率和发展低碳电力,采用综合能源系统(IES)模式耦合电力网络和天然气网络,通过电转气(P2G)技术形成电—气—电能量闭环流动,提升电力与天然气网络间的强耦合性和IES整体供能稳定性。兼顾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性与低碳性,引入碳排放机制构建IES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详细阐述了IES模型架构、电转气技术、碳排放交易机制等基本理论,并对天然气网络进行建模,然后采用多场景法考虑风电出力波动,以经济成本和碳交易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新型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调度方案,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看,目前的能源供应和使用趋势明显不是可持续的。太阳能聚光光热发电(CSP)技术给拥有充足光照资源的地区带来了希望。太阳能聚光光热发电(CSP)技术可为法向直接日射辐照度(DNI)强的地区提供低碳、可再生能源。该文在简要分析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现状基础上,介绍了太阳能光热发电当前的主要技术以及如何提高太阳能热发电实用性的相关技术。通过使用储热系统、后备燃料或带燃料的混合动力发电可以提高太阳能热发电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为安徽省能源转型升级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大规模地并网会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若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系统的频率和电压就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严重时可引发停电事故;相反,若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超过了用户的用电需求,弃风或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清洁能源碳减排效益分析及发展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菊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8):211-213,115
发展低碳能源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电力低碳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要以发电技术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应用来实现,衡量各技术的经济可行性、评价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CO2的减排效益是关键。分析了当前我国主要5种低碳发电技术置换火电的碳减排成本及产生的碳减排效益,并对2020年低碳能源发电技术的碳减排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水电发电成本及相应的碳减排成本最低,核电其次,光伏发电最高,应优先发展水电、大力开发核电,同时积极发展风电等其他低碳能源。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2018,(4)
正2018年8月·北京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成立于1979年。目前,依据学科和专业,学会设有风能、太阳能光伏、光热、生物质能、太阳能建筑、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光化学、天然气水合物、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等11个专业委员会,是涵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多学科,综合型的专业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储能材料、储能技术以及储能技术在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应用,分析了熔盐储能技术应用在光热发电领域的优势。通过对槽式和塔式光热电站的储能容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相同储热容量而言,槽式光热电站的熔盐使用量远远大于塔式光热电站,其熔盐储热成本是塔式电站的3倍。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2019,(3)
正各有关单位:为大力推广风能、光伏、储能创新技术,推动分散式风电+储能、光伏发电+储能,以及风光储技术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风能、光伏与储能科学技术、产业创新应用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业委员会协助承办的"2019中国风光储创新技术大会"将于2019年6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结构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型能源互联网的具体实现。由于多种能源耦合以及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设计对经济性和环保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提出了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能源供给单元容量协调规划决策方法。首先结合风电不确定性集合的区间数量化方法,建立了基于直觉模糊集的风电不确定性量化模型;然后通过对电力系统、热力系统、天然气系统的能源供给单元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进行分析,提出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能源供给单元容量协调规划决策模型及求解方法,最大限度降低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提高风电的并网容量;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规划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区型多种能源形式接入的区域电网,研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与区域电网内其他多能源形式协调优化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运行效益问题。以高比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电制天然气、燃气储能、热力储能系统构成的区域多能源系统模型研究为基础,提出基于不同调度时间尺度的区域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规划和投资效益优化模型。首先,研究区域电网内多能源供能、传输和负荷设备的能源供给和消耗特性,建立基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确定性的多能源电网功率平衡模型;其次,研究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动态电价响应、系统运行状态的约束模型,建立区域可再生能源容量配置与收益多目标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最后,利用东北某地区多能源电网实际运行数据,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规划及投资收益优化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建立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和效益优化模型,能够在保证较高投资效益的前提下,实现较小的可再生能源容量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