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荆门换流站接地极工程玻璃钢构架是国内首次应用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变电构架.为掌握玻璃钢构架的受力特点并检验节点连接的合理性,对玻璃钢构架进行了预加载、正常和超载工况下的力学试验,测定相应工况下玻璃钢构架的位移.试验结果表明,玻璃钢应用于变电构架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并已经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本成果为推广玻璃钢构架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湛  吴必华  李华 《电力建设》2010,31(12):30-32
荆门换流站接地极工程玻璃钢构架是国内首次应用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变电构架。为掌握玻璃钢构架的受力特点并检验节点连接的合理性,对玻璃钢构架进行了预加载、正常和超载工况下的力学试验,测定相应工况下玻璃钢构架的位移。试验结果表明,玻璃钢应用于变电构架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并已经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本成果为推广玻璃钢构架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黎亮  蔡上  聂国一 《电气应用》2007,26(8):32-36
通过对多回直流共用接地极的前期研究,结合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送端将陆续建成三个换流站的实际情况,对于建设共用接地极的方案、建设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论证,考虑了共用接地极的共用方案、建设共用接地极的先后顺序,提出共用接地极可以减少工程投资和接地极选址的难度,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是合理可行的.得出结论,建议采用两个换流站共用一个接地极、另一个换流站建设独立接地极的"2 1"共用接地极方式,并同时论证了今后将两个接地极连接组成联合接地极和三站共用接地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向家坝换流站共用接地极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多回直流共用接地极的前期研究, 结合向家坝—上海±8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向家坝送端将陆续建成3 个换流站的实际情况, 对于建设共用接地极的方案、建设方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论证。考虑共用接地极的共用方案、建设共用接地极的先后顺序, 提出共用接地极可以减少工程投资和接地极选址的难度, 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用2 个换流站共用一个接地极、另一个换流站建设独立接地极的“2+1”共用接地极方式, 并同时论证了今后将2 个接地极连接组成联合接地极和3 站共用接地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PEMO2000接地极线监测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电力建设》2008,29(8):41-0
南网超高压公司的几个换流站采用PEMO2000 装置来监测接地极线故障。通过对PEMO2000 监测特性的分析, 可知PEMO2000 可以准确监测接地极线上的永久性单线金属接地、线间短路和接地极线开路故障, 但是无法监测到故障时间小于2 s 和高阻抗接地故障。PEMO2000 的测量与线路行波测距中的利用重合闸信号测距方法接近, 国内厂家可以考虑借用双端测距的方法实现接地极线的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6.
分双极大地和单极大地两种运行模式,对特高压直流接地极线路产生不平衡电流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原因是直流故障产生的故障电流突变在接地极线路上引起过电压,该电压值远远大于接地极线路的设计绝缘,从而导致绝缘对地击穿产生不平衡电流。结合控制保护动作策略,将不平衡电流对直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接地极故障点定位的近似计算方法。以某特高压换流站的实际故障录波数据为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供以后研究和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网技术》2007,31(24):34-34
2007年11月21—22日,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换流站和接地极初步设计审查会议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是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确定了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换流站和接地极的设计方案,通过了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换流站和接地极的初步审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郑宝森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8.
特高压换流站高端阀厅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特高压换流站高端阀厅跨度大、高度高、工艺布置复杂。穗东±800 kV换流站共有高端阀厅2座,独立布置;阀厅纵向防火墙及换流变防火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变截面T型柱;屋架采用梯形钢屋架,腹杆与弦杆通过节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在设置有屋架竖向支撑的开间内设置柱间交叉支撑,沿阀厅纵向设置水平支撑,交叉支撑和水平支撑均按压杆设计,采用方形钢管;屋架端部几个节间节点杆件轴力较大,需要采用双排螺栓交错布置,内排螺栓中心线与节点中心线重合,此时要特别注意杆件轴力对节点偏心的不利影响,本工程中偏心弯矩产生的剪力为轴向力产生的剪力的27%,不能忽视;本工程中阀吊梁连接于屋架下弦杆下部。  相似文献   

9.
《高电压技术》2006,32(8):6-6
2006年7月25日,雷电所圆满完成三沪直流接地极调试工作。这次工作任务是受国网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目的是为三沪直流接地极投运前的交接提供数据依据,保证工程顺利投产。  相似文献   

10.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格尔木接地极极环地处沙漠地带,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建设环境复杂。在沙漠地带进行极槽开挖极易出现滑坡及坍塌,这是本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重点;在气候恶劣条件下,焦炭敷设过程中纯度的保证和馈电钢棒焊接质量的控制,是本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文章介绍了高海拔沙漠地区接地极极环的施工技术应用,保证了沙漠地区接地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施工后的各项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换流站阀厅结构选型与抗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勇杰 《电力建设》2009,30(2):37-40
换流站阀厅主要有3种结构形式:混合结构、钢排架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情况下指出混合结构方案较好,并对其模型进行动力分析。通过简化换流阀计算模型以及假定计算条件,采用结构分析软件分别对换流阀和阀厅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出阀厅自振周期与换流阀相差较大,在水平方向不会引起共振。采用振型分解反映谱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换流阀对阀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换流阀动力放大系数较大,直接导致屋架承担较大的竖向荷载。  相似文献   

12.
张玉明  应捷  常伟  张咪  汪伟 《中国电力》2014,47(10):7-8
换流区域为±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核心区域,是换流站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哈密南 ±800 kV换流站工程技术条件,论述了换流区域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设计特点。结合国内已投运的±800 kV换流站设计、施工和运行经验,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原则,总结了±800 kV换流站换流区域包括阀厅、控制楼内电缆夹层、空冷器保温室、换流变压器基础及搬运轨道、换流变压器进线构架等建构筑物结构选型及实施方案,以期对后续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结构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地表电位的分布计算,参考了陕北换流站工程中府谷大柳树墕村接地极大地电磁测深(MT)法实测的大地分层电阻率数据,建立了6层大地土壤分层模型,并应用ANSYS计算了在额定运行工况下接地极方圆100km范围内的大地电位分布。结果表明,接地极方圆2km范围内地电位下降迅速,不应规划建设电力、通信、铁道及管道等设施。所得陕北换流站地区已建及远景规划的各变电站及电厂的地电位分布结果,可对陕湖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单极运行调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压直流换流站直击雷防护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危害很大,高压直流换流站对雷电的防护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介绍国内外高压直流换流站或变电站普遍使用的直击雷防护设计方法,如固定角度法,经验曲线法以及电气几何模型法(EGM)。结合高压直流换流站所处的区域特点和以往的工程经验,给出了各区域直击雷防护设计方法,并指出了若避雷针(线)与被保护设备配合不恰当,可能导致较高的防雷失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冯鸫  罗海志  杨洁民  郭琦 《高压电器》2011,47(12):49-55
笔者主要分析贵广二回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过压保护动作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首先介绍了接地极过压保护(59EL)原理及动作后果;然后介绍了接地极过压保护(59EL)的保护逻辑,通过分析贵广二回直流在调试过程中59EL保护的动作情况,指出了目前运行中的接地极过压保护的缺陷.为消除保护逻辑缺陷,避免接地极过压保护(59EL)误...  相似文献   

16.
HVDC换流站PLC滤波器设计中的噪声源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郝全睿  徐政  黎小林  黄莹 《高电压技术》2008,34(1):107-112,147
为设计好HVDC换流站载波噪声滤波器,研究了换流站载波噪声源模型。在分析了换流阀换相产生高频噪声的基本原理后,采用带缓冲回路的换流阀等效模型,用PSCAD/EMTDC仿真贵广工程,得到噪声源的频谱曲线,确定了影响噪声强度的主要因素;修正并验证了确定噪声源强度的经验模型,给出了修正后经验模型中各物理量的计算方法。以贵广工程为例,将修正经验频谱、仿真频谱与文献中给出的实际频谱对比,结果表明,修正经验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得出换流站噪声源的频谱特性。  相似文献   

17.
BIMSpace是一款针对Revit开发的高效建模辅助工具,同时内置大量符合设计院出图规范的自动成图工具。本文针对换流站建筑给排水三维设计如何快速建模的难点,基于BIMSpace开展换流站某综合建筑物的三维设计工作,重点解决单纯采用Revit建模效率低、抽图难的问题,并总结建筑给排水三维设计的设计难点及专业间协同模式,为换流站工程建筑给排水三维设计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