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无机陶瓷膜精制甘草水提液膜分离过程的影响。以甘草水提液为实验体系,采取调节pH值、絮凝、离心和粗滤作为预处理方法,考察0.2μm Al2O3无机陶瓷膜微滤经预处理后的甘草水提液时的膜通量、膜污染度、膜阻力分布、指标性成分甘草酸的保留率。表明pH7时膜稳定通量较大;粗滤、离心和调节pH7时甘草酸的保留率较高,壳聚糖絮凝时甘草酸的保留率最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甘草的膜精制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高速离心和调节pH值是甘草水提液膜分离工艺中较好的两种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尿素对醋酸纤维素(CA)进行浸泡预处理,然后移入邻二甲苯惰性体系中进行反应。探讨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处理过程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25%,预处理温度55℃,预处理时间5h,反应时间3.5h时,所得醋酸纤维素氨基甲酸酯(CAC)的取代度可达到0.1。FT-IR表征证明成功合成了CAC。用制备的CAC进行铸膜,CAC膜的拉伸强度及水通量要优于CA膜,并且随着取代度的提高,CAC膜的拉伸强度及水通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孙永超  解利昕  高婷婷  周晓凯 《化工进展》2016,35(11):3658-3662
对不同海水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产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Mn)、污染密度指数(SDI15)等参数及不同预处理工艺对超滤膜膜比通量的影响。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海水浊度,配合砂滤或纤维过滤,浊度可以降低到0.3NTU左右。当超滤处理海水时,无论采用何种预处理方法,其产水浊度和SDI15都可以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直接超滤时,CODMn去除效果较差,超滤结合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时,CODMn去除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预处理方法对超滤膜膜比通量影响较大,直接采用超滤进行处理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较快,经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后,膜比通量衰减有所减缓,进一步经砂滤或纤维过滤后,膜比通量的衰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采用混凝-沉淀/纤维过滤预处理工艺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最低。  相似文献   

4.
根据Dean旋流原理,采用螺旋形中空纤维超滤膜制备乳化柴油,考察了螺旋形膜组件的螺距和螺径对乳化效果的影响,研究了Dean旋流效应对强化膜面剪切力、提高乳液品质、降低膜面污染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螺径和螺距减小时,膜面剪切力增大,膜内的Dean旋流程度加剧,乳液液滴直径减小,但过小的螺径使液滴分散系数增加,不利于制备性能优异的乳液;同时,螺径和螺距的减小可以提高膜通量保留率,有效抑制膜面污染层的形成;与直形膜相比,螺旋形膜可显著降低乳化剂用量,其通量保留率达到直形膜的3.5倍。  相似文献   

5.
膜蒸馏(MD)适合在偏远地区小规模制备淡水,有脱盐率高、接近常压操作、可利用太阳能等优势。但MD膜润湿影响了装置的运行稳定性,是制约MD脱盐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MD膜润湿的评价方法,包括测定透水压力、临界膜孔润湿深度及可视化在线监测膜润湿进程等;简述了膜污染、MD操作变量、膜蒸馏形式及不同结垢晶体各因素对膜润湿的影响;从防垢和强化通量、掌握合适的膜清洗周期、物理干预及提升MD膜性能等方面分析了抑制膜润湿的措施;并分析了一些脱盐实验时间较长的MD膜润湿情况;指出具有自清洁性的光催化膜及防垢性能更强的双疏膜和Janus膜,具有抑制MD膜润湿的巨大潜力。本文有助于对脱盐过程中MD膜润湿的预测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PAC-UF组合系统在饮用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的投加对超滤膜(UF)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到蒸馏水中使膜通量产生微小下降。单独用UF膜系统处理自来水时,膜的通量急剧下降,而PAC作为UF膜的预处理方式处理相同水量时,可以明显延长膜的运行周期;随PAC投量的增加膜稳定运行时间延长,通量下降率降低。物理清洗方式对PAC-UF组合系统中膜通量的恢复效果较好,而化学清洗方式对单独UF膜系统中膜通量的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陶瓷膜分离技术脱除焦化废水中的焦粉,对不同孔径膜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得出0.2μm的陶瓷膜可有效地除去废水中的焦粉;采用絮凝剂预处理废水后,1.0μm的氧化铝陶瓷膜也可达到脱除焦粉的目的,且过滤通量显著提高;考察了反冲过程对陶瓷膜过滤通量的影响,并对膜污染的化学清洗方法及重复性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8.
M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膜的污染和清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M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膜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膜污染是影响膜通量的重要因素,运行过程中膜通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仅用14h就衰减了约21%;膜清洗先采用物理方法(空曝气+反冲洗),再用化学方法,最终可使膜通量恢复至90%以上;使用的两种化学方法中第二种清洗方法使用后膜的运行周期较长,同时运行中还可配合其他方法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9.
超滤膜处理水库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滤膜过滤哈尔滨附近B水库水研究显示,超滤膜通量下降受膜进水浊度影响很大。利用混凝作为超滤的预处理能提高膜通量,并且能减缓膜通量的下降,混凝/超滤工艺所需混凝剂量比自来水厂常规工艺少.并且出水水质好。对于B水库水质量分数0.1%的柠檬酸溶液是较好的膜清洗剂。  相似文献   

10.
膜蒸馏作为一种脱盐的新兴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因为实际水质组分复杂,可能含有如表面活性剂、油类物质、易结垢盐和有机溶剂等污染物,导致一般疏水膜在长时间运行情况下极易发生膜污染或者膜润湿,最终造成膜通量或截留性能降低。本文首先简述了不同种类的膜污染和膜润湿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分析了膜污染和膜润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膜蒸馏过程中膜污染和膜润湿的监测和预测手段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针对膜蒸馏脱盐过程,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预防膜污染和膜润湿的研究进展。研究者一般从污染物与疏水膜的相互作用力着手对疏水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全疏膜和Janus复合膜,避免污染物在膜面的吸附以及抑制表面或孔道润湿。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采用致密亲水膜的渗透汽化脱盐来从根本上避免疏水膜带来的润湿。除此之外,对进料液进行预处理也能显著延迟膜的污染和润湿,如混凝/沉淀、膜过滤、煮沸、pH调控等,还可通过改变进料方式、辅助外加磁场等措施控制膜表面局部区域的流体力学状态,减少污染物的附着。适当的膜后处理措施也能恢复膜性能。最后,文章指出了解决膜蒸馏中膜污染和膜润湿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袁子怡  樊华  侯得印  王凯  王军 《化工学报》2019,70(4):1455-1463
膜蒸馏具有较低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以及运行成本等优点,因此在水处理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膜蒸馏过程中的膜润湿和膜污染现象仍然是阻碍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问题。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改变进料液性质的物质,对膜蒸馏造成的影响值得被研究。基于此,研究了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对不同商业微孔疏水膜造成的影响,选用了一种常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进料液中SDS浓度的上升会引起更为严重的膜润湿现象,并且所使用的三种商业膜中,双疏膜抗润湿性最强,而PVDF膜最弱。而当Ca2+大量存在于进料液中时,Ca2+与SDS的聚集降低了膜润湿的程度但其在膜表面的沉积造成了严重的膜污染。界面相互作用自由能的计算结果表明Ca2+/SDS与PVDF膜之间的吸引力最大、PTFE膜其次、双疏膜最小,这一结果与膜蒸馏过程中通量变化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2.
纳滤作为一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水经磁场预处理后其团簇状态及相关特性将发生变化,会对纳滤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研究了磁化时间、磁场强度、磁化温度及去磁时间对纳滤膜通量的影响以及磁化预处理对软化除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通量与磁化时间、磁场强度呈正相关;在不同的温度下,磁化均能提高纳滤膜通量;进水磁化后再移除磁场,膜通量逐渐下降并恢复到磁化前的水平。在软化除盐方面,出水水质不变的情况下磁化能提高出水膜通量。  相似文献   

13.
膜蒸馏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和优势,然而膜污染和膜润湿问题严重阻碍其产业化发展。将氧化石墨烯(GO)和聚乙烯亚胺(PEI)通过真空抽滤的方法沉积到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制备了表面亲水、基底疏水的膜蒸馏用GO复合膜(PVDF-GO/PEI),对膜表面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直接接触膜蒸馏对印染废水的处理中,对膜蒸馏过程中膜的抗润湿性及抗污染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O层明显提高了膜表面亲水性,且对渗透通量影响较小。PVDF-GO/PEI复合膜对于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截留性能,有机物截留率99.7%,色度可被完全去除。同时,对比原PVDF膜和PVDF-GO膜,PVDF-GO/PEI复合膜表现出稳定的渗透通量,且具有更好的抗润湿性能。分析表明,PVDF-GO/PEI复合膜优异的截留和抗润湿性能归因于膜亲水性的增强和其稳定的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1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降低超滤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降低蛋白质超滤过程中的污染,本文对超滤膜进行预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虽然导致膜孔径减小而便得起始膜的阻力增加,但降低了污染所引起的通量衰减。同时与长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比,应用短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提供了又一不同的方法来降低因蛋白质与膜孔之间的静电反应所生的沉积,这一预处理的影响与PH值,膜本身所荷电荷以及膜孔入口的几何形状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预处理+无机陶瓷膜工艺对机械加工厂产生的乳化液废水进行处理.主要研究影响膜通量的几个操作条件:操作压力、膜面流速、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情况,并确定了膜的合理操作条件;在此合理的操作条件下研究了膜通量、含油量、COD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操作压力为0.36 MPa,膜面流速为4.66 m/s,温度为60℃时,...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疏水膜,利用减压膜蒸馏(VMD)技术,对天津某钢铁厂反渗透(RO)处理后的浓水进行深度浓缩处理,研究了一次絮凝-超滤集成、二次絮凝-超滤集成、分步二次絮凝-超滤集成等预处理方法对RO浓水COD的去除效果,及其对膜蒸馏性能及膜清洗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膜表面形貌及污染物组成。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絮凝-超滤预处理及PAC絮凝-超滤后再进行阴离子型聚丙烯酸钠(PAAS)二次絮凝-超滤预处理对RO浓水COD的去除效果均能达到40%。在预处理对VMD浓缩过程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中表明,经过一次絮凝-超滤集成预处理后,VMD浓缩过程中通量有所提高。浓缩至7~8倍时,较预处理前,通量衰减率降低20%以上。经过PAC絮凝-超滤预处理的RO浓水进行VMD浓缩到约8倍时再进行PAAS二次絮凝-超滤处理后,通量能够提高10%。经过预处理后的废水VMD浓缩过程膜清洗通量恢复效果较无预处理废水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相转化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因致孔剂等添加剂在膜中的残留,导致膜疏水性有限,在膜蒸馏的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容易被料液污染,失去分离能力。实验采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对碱处理羟基化的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自组装疏水改性,用于提高膜的膜蒸馏抗润湿的能力。通过控制变量探究了OTMS浓度、OTMS自组装时间、热处理温度三个条件对疏水改性膜性能的影响。经过自组装疏水改性后,膜的接触角达到122.5°;在经过12 h质量分数3.5%的氯化钠(NaCl)溶液,2 h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和0.1 mmol/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溶液膜蒸馏测试中均表现稳定,通量和电导率保持不变,改性膜具有更好的抗润湿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陶瓷微滤膜澄清钛白废酸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钛白废酸的资源化 ,采用陶瓷膜微滤澄清钛白废酸 ,为进一步扩散渗析回收硫酸提供预处理。研究了操作条件如压力、流速、质量浓度、温度等对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陶瓷膜过滤钛白废酸具有很好的澄清效果 ,渗透液浊度小于 0 .5NTU ;废酸中较高质量浓度的硫酸亚铁使温度对过滤的影响复杂化 ,温度降低会使其在膜孔内发生结晶 ,产生难以恢复的堵塞 ;采用 5mg/kg以下的改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可以使膜通量有所提高 ,过多的絮凝剂会使膜产生吸附污染而降低通量。其他过程参数对膜通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超滤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聚丙烯腈(PAN)为膜材料,通过L-S相转化法制备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了制膜液浓度和制膜中空气间隙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制膜液中的PAN含量或降低空气间隙,可以有效提高膜纯水量通量,同时保持超滤膜截留率基本不变,所制中空纤维超滤膜水通量大于150kg/(m^2.h.atm)截留分子量在3万左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中药水提液的粘度对无机陶瓷膜微滤中药水提液膜通量的影响及中药水提液在微滤前后粘度变化规律。制备约200种中药(单味及复方)水提液为实验体系,在温度、压力、膜面流速恒定的条件下分别过0.2μmZrO2无机陶瓷膜,测定不同中药水提液的膜稳定通量及微滤前原液、微滤后渗透液、截留液的粘度,并用SPSS对它们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水提液的粘度与膜稳定通量有很大的相关性,微滤后渗透液的粘度减小且不同水提液粘度差异性变小,截留液粘度增大、且截留液粘度、粘度变化率与原液粘度呈高度显著线形相关。粘度是影响无机陶瓷膜微滤中药水提液膜通量的关键因素,在中药膜污染的防治过程中可通过提取路线的设计或对药液进行预处理降低药液的粘度从而提高膜通量,减少膜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