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弋坤 《通信世界》2009,(48):19-19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各自网站上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改革部分电信资费管理方式,对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从实行政府定价改为实行上限管理。伴随着此次改革,电信企业将获得更大的价格自主权。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通信》2009,(22):30-30
日前,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改革部分电信资费管理方式,对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实行上限管理。  相似文献   

3.
严冰 《电子科技》2001,(2):13-14
信息产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终于联合发布了2000年电信资费调整方案,这次建国以来涉及面最广、调整幅度最大的电信资费调整,涵盖了除移动电话外的全部基本电信业务。除本地电话外,其余各项业务资费均大幅下调,部分业务,如国际电话、出租电路、拨号上网通信费等降低幅度都超过了50%。  相似文献   

4.
国内     
《广东电子》2009,(23):26-27
固话业务资费将实行上限管理 11月24日,工信部与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以下称“《通知》”),改革部分电信资费管理方式,决定对固定本地电话、小灵通等电信业务的基本月租费和本地网通话费实行上限管理。  相似文献   

5.
《广东通信技术》2009,29(12):80-80
1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由政府定价改为实行上限管理 为鼓励市场竞争,促进资费水平下降,工信部、发改委11月18日印发《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通知》规定,固定本地电话业务的基本月租费和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以及本地网无线接入电话业务基本月租费和本地网通话费的资费,由现行政府定价改为实行上限管理。具体管理方式是:电信企业应当至少向用户提供一款与现行标准资费的资费结构、计费单位相同,且各项资费水平均不高于现行标准资费的资费方案。Ⅸ通知》同时规定,对出租电路长期租用资费实行上限管理。  相似文献   

6.
国内     
《IT时代周刊》2009,(23):26-27
固话业务资费将实行上限管理 11月24日,工信部与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以下称“《通知》”),改革部分电信资费管理方式,决定对固定本地电话、小灵通等电信业务的基本月租费和本地网通话费实行上限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部分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文件精神。鼓励市场竞争,维护健康、有序的电信市场环境,重庆管局于近日组织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市场部门负责人、分管电信资费的相关人员对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的资费改革管理方式进行了学习培训。  相似文献   

8.
只将移动本地电话定价权交由运营商,显然有点避重就轻,取消漫游费和国内长途费,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用户愿意看到的。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手机资费问题上长期代人受过的局面,可望在今年得到改变。继固定电话定价权去年下放给电信运营商之后,移动本地电话定价权今年也有  相似文献   

9.
《移动通信》2005,29(9):80-80
9月2日,信产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名为《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该通知已经被信产部同时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发改委、物价局,以及电信、网通、移动、联通、卫通、铁通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根据公布的内容,今后国内长途、国际长途、港澳台长途、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固话本地通话费均将实行资费上限管理,而上限为现行资费。各运营商省级分公司即可操作调价,条件是只要低于现行资费的上限,同时只需经过集团公司同意,再报当地通信管理局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即可。同时,信产部宣称,对IP电话仍然实行…  相似文献   

10.
辛探 《世界宽带网络》2005,12(10):101-101
价格大战山雨欲来 日前,继固网运营商的日租套餐被允许之后,信产部和发改委再次出台《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进一步把电信资费定价权交给企业。其中,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国际长途电话及台港澳地区电话通话费、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和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以现行资费标准为上限,六大电信运营商可以自主定价,IP电话仍由市场调节。值得注意的是信产部在几乎全面放开电信资费的同时,保留了对手机本地通话资费的监管,这意味着手机从双向收费改成单向收费,资费降到固话的水平仍然不被允许。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产业部)管理为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完善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推进政府定价向市场调节价的转变。政府采眼商接制定电信资费标准的方式对资费进行管理,屯信企业按照制定的标准执行资费价格。例如:2000年12月。信息产业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关于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的通知》(信部联清[2000]1255号),政府直接制定了八项电信业务资费标准(七项降价,一项涨价)。同时,将寻呼机服务费、IP电话业务资费、增值业务等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  相似文献   

12.
晓雨 《通信世界》2001,(26):19-19,25
电信资费的结构性矛盾。长期以来,我国电信业实行不同业务、不同地区之间交叉补贴的发展政策,即国际业务收入补贴国内业务,长途业务收入补贴本地业务。从总体上看,我国电信资费改革是由高资费标准、收费项目欠缺合理,朝着降低资费标准、收费项目趋于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清晨上班,在车站听到两个女子相互道别,一个说:“再会,电话联系。”一个说:“是呀,有空电话里聊聊。”搁在平常,这样的对话是在耳边刮一下就过去了的,但这一次却很为这两个女子多想了一下:“电话里聊聊”?少说也会有10分钟吧。电信资费调整,市话费上涨,两人的话费支出也要看涨了。据说这次电信资费调整方案的出台是经过专家学者三个月的论证而来。可以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广、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电信资费调整方案,它直接体现了中国电信资费构成的未来态势。其内容涉及到了国际长途、国内长途、市话及企业租用数据和网…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中继电路出租电路资费、寻呼月服务费、固定电话资费、拨打寻呼台计费方式、长途电话计费单元资费标准、公用电话资费标准和移动电话费及新业务使用费等方面的调整给寻呼业务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中继电路出租电路资费、寻呼月服务费、固定电话资费、拨打寻呼台计费方式、长途电话计费单元资费标准、公用电话资费标准和移动电话费及新业务使用费等方面的调整给寻呼业务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05年前11个月全国通信行业运行状况分析,传统固话本地通话量首次惊爆负增长。此外,VoIP、互联网技术(MSN、QQ)、广电对宽带业务(IPTV)的影响,都对固网运营商的客户资源和业务发展提出挑战。在固网领域,ARPU值持续下降,市场容量日益萎缩,“增量不增收”,2005年1~11月,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时长比2004年同期增长0.1%,固定本地电话和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比2004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52%和1.18%,各大运营商在推出新业务的同时竞相推行固话资费新政策。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双寡头”进行着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形式多样的资费套餐,对固话形成“异质分流”。移动电话的资费优惠,加上其移动的优越性,需要固话运营商更多灵活的政策来增强竞争力。同时,绝对数与移动电话平分秋色的固话用户也有选择多种资费标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新闻     
《数字通信》2003,(16):93-93
新电信资费上海预演 7月16日,上海移动将手机资费降至0.1元/分钟,两天之后,上海联通更是将资费降至0.05元/分钟。至此,信息产业部的资费“政策”彻底崩溃。7月18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公开表态说,电信资费监管的基本原则是,降价从宽,涨价从严,对移动电话资费的降价表示欢迎。此前,鲜有电信主管部门对资费降价做出过如此表态。有分析指出,这可能是新的电信资费政策出台的某种预演。  相似文献   

18.
一进入2004年,就有人说电信资费要降了,这种说法应该是来源于王旭东部长在2004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的一段话,王部长提到,“在政府部门保留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的前提下,根据业务性质和市场竞争水平的不同,对业务资费实行分类管理,给予企业更大的定价自主权,逐步建立电信资费的市场形成机制”。一提起“给予企业更大的定价自主权”,“建立电信资费的市场形成机制”,很多人就理解为企业从此可以自己定价了,要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电信资费价格就会降,甚至可能出现移动电  相似文献   

19.
2004年06月24,笔者获知,就目前电信资费竞争局面,信产部将召集相关专家讨论制止的相关条款。这将是电信主管部委对国内移动资费价格战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据悉,今天相关部门将会在北京召开有关电信资费的高层研讨会,相关专家和运营商的代表将悉数出席。  相似文献   

20.
《移动通信》2009,(12):8-8
6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移动可视电话业务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知。通知称,同意对移动可视电话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电信企业制定的移动可视电话业务资费要力求简单清晰、通俗易懂,便于消费者分析、比较、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