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丽娟  张润盘  张春发  张燕 《热力透平》2006,35(3):157-161,152
以汽轮机功率方程为基础,根据汽轮机变工况原理和其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对末级进行分析计算,推导出功率增量的计算公式,确定凝汽器真空修正曲线。结果表明,考虑到热力系统变工况的影响,需要对机组功率进行修正,提高计算的实用性和精确度,扩大计算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蒸汽直接加热冷水过程中汽液界面瞬态压力振荡及两相流动特性,选用基于热平衡原理的凝结模型、大涡模拟湍流模型和流体体积分数多相流模型,对管道内蒸汽直接加热冷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获取的压力振荡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获取的压力振荡时域特征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汽液界面呈现显著的瞬态压力梯度波动,界面压力波动导致附近冷水流场结构发生瞬态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管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炉管数量增多,以及炉管加热时设备功率增大,从而导致设备总功率超过车间最大允许功率限制的情况,以大管径6管PECVD设备为例,通过利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各炉管的工艺过程状态、加热功率输出需求等数据,根据每个炉管温度对该炉管工艺的影响程度,智能调控各炉管各温区的加热功率输出上限,确保了设备总功率保持在最大允许功率之内。实测结果显示:即使在6个炉管同时启动工艺的极端工况下,通过采用提出的加热时总功率调节方法,设备整体产能受到的影响也不会超过8%。所提调节方法有效解决了设备总功率需求和车间厂务供能指标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针对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能量转化效率问题,以最佳机组输出功率为控制目标,提出了两种最佳功率追踪方法。以30 k VA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实验平台为基础,研究所提出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与控制特点。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直接压力控制的最佳功率追踪控制方法简单易行,但其准确性易受系统效率影响;考虑系统效率时,系统压力和风力机转速联合控制的最佳功率追踪控制方法具有更精确的追踪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究了在充液率为30%~ 70%,加热功率为10 ~60 W的工况下乙烷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结果 表明: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冷凝段和蒸发段的温度波动依次经历了低幅低频、低幅高频、高幅高频和高幅低频的振荡模式;在中低加热功率下,蒸发段和冷凝段的温度振荡波形相位角相差180°,而当高加热功率时,蒸发段和冷凝段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以淮河生态经济带(江苏段)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潜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预测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地下温度场的变化趋势,确定2种能缓解热堆积问题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评价研究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种方案下研究区夏季平均制冷潜力分别为7412.35、37863.31 m2/km2;冬季平均供暖潜力分别为16660.87、81316.84 m2/km2。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分析了变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回热式等温加热修正Brayton循环的功率、效率的全局特性和最优特性。研究发现,计入外部传热不可逆性后,分别存在最佳的循环压比使得循环无因次输出功率和效率取得最大值,而且,一般来说,前一最佳压比更大;回热对循环的输出功率影响极小,对循环效率的提高也只在较低压比时起作用;为提高循环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常规燃烧室(RCC)有效度、RCC中热源的入口温度和热容率应取较小的值,而收敛型燃烧室(CCC)有效度、CCC中热源的入口温度和热容率应取较大的值。详细讨论了循环热力参数对最大无因次输出功率及其对应的最佳压比和效率、最大效率及其对应的最佳压比和无因次输出功率的影响,指出了已有文献的错误。研究结果对燃气轮机装置的评估和最优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以铝为管材、丙酮为传热工质的无芯环路热管。其蒸发段采用加热带加热,冷凝段用风冷降温。热管依靠蒸发压头使工质循环,并依靠重力作用,使冷凝液回流到蒸发段。搭建试验台并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下充液率对无芯环路热管的传热温差、传热量、热效率、热阻和当量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功率为150.00 W、充液率为30%时,无芯环路热管的均温性最好;传热温差和热阻均最小,分别为6.75℃、0.045 K/W。传热量132.00 W、热效率0.88、当量导热系数168 125 W/(m·K),均达到最大值。所以,该无芯环路热管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的最佳工作条件为加热功率150.00 W、充液率30%。  相似文献   

9.
代兰花  俞天阳 《节能》2022,41(2):20-23
蓄热水箱是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蓄热水箱的蓄热能力直接影响整个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效用.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为背景,以TRNSYS为平台搭建盘管浸没式蓄热水箱仿真系统,建立系统中的主要元件平板型集热器、蓄热水箱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计算分层蓄热水箱所需要的辅助加热源功率的计算方法,从而更加精确量化蓄热水箱内部每层所...  相似文献   

10.
刘涛  董华莉  廖宏 《东方汽轮机》2015,(1):62-64,77
文章提出了一种按季节调整模式的基于逆变器状态的光伏电站有功功率控制算法,对逆变器进行启停队列排序,依据预测来控制功率输出的策略。结合光伏电站项目的实际需求,实现了和监控系统的交互并达到高效控制有功功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加热炉热平衡计算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结构进行分析设计,编制了加热炉热平衡系统计算程序,并直接生成原始数据、计算结果Excel报表及Word报告,并利用该系统针对具体加热炉热平衡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系统运行正常,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热平衡和(火用)平衡计算,对连续加热炉进行综合热工分析,针对炉子用能的薄弱环节,提出利用局部增氧和高温空气燃烧等技术措施实现加热炉节能的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地源热泵热平衡问题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姚灵锋  蔡龙俊 《节能技术》2009,27(2):140-144
地源热泵在实际工程中常出现热平衡问题,笔者对热平衡问题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总结出不同的几种情况,针对相应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针对郑州某花卉市场的地源热泵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冷却塔辅助散热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本文的解决方案对地源热泵实际工程中常遇到的热平衡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动力工程》2012,32(2)
针对钢铁厂烧结工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余热发电的影响,进行了某钢铁厂400 m2烧结余热发电补燃装置的设计,并对补燃炉内的燃烧和气氛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以高炉煤气为主要燃料、焦炉煤气为辅助燃料的余热发电补燃装置安装在余热锅炉进口烟道中,通过补燃可将烟气温度提升60~140 K;补燃炉内的燃烧温度最高可达到1 500℃左右,炉膛出口处的烟气温度为1 120℃,出口处的CO体积分数为0.15%,燃尽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高炉煤气锅炉的热平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燃煤锅炉热平衡计算及大量工程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对高炉煤气锅炉热平衡计算进行了理论分析、归纳及简化,提出了适合高炉煤气锅炉的简捷、准确的热平衡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在上海威钢能源有限公司高炉煤气发电等工程的设计和运行中得到成功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罗国民 《工业加热》2008,37(2):53-55
随着蓄热式加热炉的逐步推广应用,近10年迅速成为一项值得推广的节能环保新技术,在不同工业炉上得到快速应用。通过对韶钢蓄热式加热炉的热平衡测试与分析来评价蓄热式加热炉的实际使用效果,以及热平衡测试找出设计、施工和使用中的薄弱环节,为发挥蓄热式加热炉的优势提出建议,为同行建设和使用好蓄热式加热炉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钛合金锻造用电阻加热炉的热平衡测试方法,对两台电阻加热炉进行了热平衡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产品单耗是影响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产生热损失的诸多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采暖用热的多少是通过热量表来实现的,热量表设置位置不但影响到计量的初投资,还影响到计量的数据是否准确。本文对热量表的设置问题及热力入口装置进行了详细分析,建议多入口的建筑,应集中设置热量表;楼用热量表应设在供水管上,户用热量表设在供水管上或回水管上均可,但优先考虑设在供水管上。  相似文献   

19.
热力系统拓扑分析的热平衡计算方法是火电厂热平衡计算中最成功的计算机处理方法。本文首次提出并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对方法的理论基础、软件设计中的有关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该文是对热力系统热平衡计算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赵斌  杜小泽  张弋  陈福才  柯芳芳 《汽轮机技术》2012,54(2):125-128,85
提高吨烧结矿余热发电量是环冷机余热电站优化设计与运行的目标。以唐钢炼铁厂北区烧结环冷机余热电站为例,通过建立以质能平衡为基础的热力计算模型和以发电净功率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调度模型,研究了发电净功率随热废气温度和主蒸汽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吨烧结矿发电运行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环冷机余热电站吨烧结矿发电指标的选择范围。其研究结果可为烧结环冷机余热电站运行参数调整和装机容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