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氧化还原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锰。研究了在氧化剂及反应温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反应时间和还原剂对二氧化锰晶型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产物进行XRD分析发现,还原剂为MnSO4时,仅生成单相α-MnO2;而在Mn(NO3)2和MnCl2溶液中,随着反应时间由2~24 h增加到48 h,产物由含有γ-MnO2的α-MnO2转变为单相β-MnO2。对反应时间为12 h生成的二氧化锰进行了循环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在Mn(NO3)2和MnCl2溶液中生成的含有γ-MnO2的α-MnO2,其初次放电容量分别为203和186.3 mA.h/g,均比在MnSO4溶液中生成的单相α-MnO2的容量140 mA.h/g高;7次循环充放电后,在Mn(NO3)2,MnCl2和MnSO4溶液中生成的MnO2的容量分别保持在初次放电容量的51%,54%和49%。  相似文献   

2.
硫脲作还原剂制备二氧化锰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液相法,用硫脲作为还原剂和高锰酸钾反应制备了无定形MnO2。用XRD和SEM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和形貌,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考察了MnO2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0.5mol/L的Na2SO4溶液中,电位窗口为0~0.8V、电流密度为1×10–3A/cm2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48F/g,,经过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232F/g。在(3~5)×10–3A/cm2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8和182F/g,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  相似文献   

3.
纳米TiO_2复合微粒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纳米半导体TiO2的分散性,制备了以微米级的PMMA塑料粒子为核心粒子的TiO2/PMMA复合微粒和以SiO2作为表面包覆的TiO2/SiO2复合粒子。通过对TiO2/PMMA进行紫外、SEM测试,发现由于TiO2粒子分散性的改善,复合微粒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为纳米TiO2与PMMA塑料粒子混合物的3~10倍。在对TiO2/SiO2进行TEM、XRD及比表面测试后,结果表明复合粒子是由4nm的SiO2膜和约12.6nm的TiO2核组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二氧化锰/二氧化钛/介孔碳复合材料,利用该复合材料制备了空气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空气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60℃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结晶度更高,循环伏安测试表明空气电极可逆性较好。利用复合材料组装了锂空气电池,对其进行充放电测试,发现锂空气电池首次放电容量最高可达1 331 m Ah/g。  相似文献   

5.
薄膜铝空气电池阴极复合催化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棒状alpha-MnO2作为阴极主催化剂,并掺杂La2O3和CeO2制成复合型催化剂,使用1 mm厚碱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组装成薄膜聚合物电解质铝空气电池。在0.5×10–3 A·cm–2电流密度下恒流放电考察不同阴极催化剂的性能,Mn-La和Mn-Ce型电化学性能均低于Mn-La-Ce型催化剂。随后的实验中,分别测试了薄膜铝空气电池在0.8×10–3和1.1×10–3 A·cm–2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性能,并在1.1×10–3 A·cm–2电流密度下得到其容量密度为8.91×10–3 Ah·cm–2,能量密度为11.46×10–3 Wh·cm–2,以及功率密度为1.42×10–3 W·cm–2。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MnO2/13X分子筛复合材料,并使用XRD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浓度为1mol·L–1、电位为–0.10~+0.58V的KOH电解液中,应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技术对该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电容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制得的MnO2/13X复合材料中,MnO2具有无定形结构。当MnO2质量分数为30%时,在100mA·g–1电流密度下,该复合材料的比电容达到134F·g–1,电化学电容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阐述了电磁兼容在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且详细介绍了在设计印制电路板时要注意的电磁兼容问题,重点从抑制干扰源、消除耦合途径和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对电路板设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脉冲电磁波波形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脉冲电流激励的电磁波波形及其随轴向距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万里兮 《电子学报》1995,23(6):91-94
这里讨论一种新方法,用它可以大大减少局部介质参数或局部边界条件变化后对场的影响的求解工作量。与微扰法不同,这种方法并不对扰动体的大小、参数改变的程度有太多限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变频器总体设计方面给出了电磁兼容性处理的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对板级设计和接地设计进行分述。最后对变频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常见问题给出了具体整改措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飞机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现代民航机载电子设备的电磁环境及引起电磁干扰的原因,并从飞机总体结构和可靠性设计两方面分析了飞机生产商和维护部门在飞机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和电磁干扰现象,并详尽介绍了屏蔽在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应用.最后通过计算和相关的实验给出了改进屏蔽措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昌英  刘烽  许家栋  韦高 《微电子学》2001,31(4):301-303,306
文章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智能消防水炮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在系统设计时应考虑了几个重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子设备特别是中长波段无线电接收机电磁干扰问题,一直是困扰接收机灵敏度提高的难点,当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使干扰源与敏感单元距离越来越小。针对新研制接收机生产过程中的一起电磁干扰问题,分析了电磁干扰的产生和危害,采取电路分割排除法和组件移动法,查找到了产生电磁干扰的源头,为接收机电源部分裸露的共模扼流圈产生辐射干扰。针对电磁辐射干扰源特点,对共模扼流圈采用电磁屏蔽技术,解决了接收机电磁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灏 《电子质量》2007,(4):71-73
本文介绍了某通信终端结构设计中所采用的电磁屏蔽设计方法,其结果满足GJB367A-2001及GJB151A-1997标准对设备电磁兼容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刘铁军  张向阳 《电子学报》1992,20(12):12-19
本文提出了三个对有耗介质目标进行散射缩比测量时,所应遵循的相似法则。只要满足其中一个相似法则,就可以把所测的模型雷达散射截面(RCS)变换为原型的RCS。文中给出了三个相似法则的使用范围,相似条件及RCS诱导相似比。对第一相似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原型的实测结果与由模型测量结果所变换的原型结果吻合很好,变换误差为1~2dB。同时,用电磁介质涂敷金属球的精确解,对三个相似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第二、第三相似律可适用于全频段,变换误差小于1dB。第一相似律只适用于光学区,在Rayleign区和谐振区有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内外磁电复合材料的研究历史和制备方法,如混相法,铁电/铁磁材料层状复合法。探讨了磁电复合材料应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改进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制备工艺和集成器件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家用空调中所涉及的电磁兼容技术,介绍电磁兼容EMC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家用空调中的EMC共性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代微处理器的空调的EMC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提高产品抗干扰能力的理论和对策,可供代微处理器的空调和其它家用电器的生产厂家的EMC设计、生产、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技术在自动化、工业控制、医学、航天航空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高密度、宽温域、小尺寸、多功能、高品质等特性日益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这些特性给传统封装技术及工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众多的封装技术中,低温共烧陶瓷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技术成为了国际研究的焦点,因为利用LTCC技术制备的产品不仅能具备高电流密度、小体积,而且还具备高可靠性和优良的电性能、传输特性及密封性。LTCC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混合电路封装技术。它将四大无源器件,即变压器(T)、电容器(C)、电感器(L)和电阻器(R)集成,配置于多层布线基板中,与有源器件(如:功率MOS、晶体管和IC电路模块等)共同集成为一完整的电路系统。因此LTCC技术又称为混合集成技术,它能有效地提高电路的封装密度及系统的可靠性。笔者围绕LTCC技术中的低温共烧铁氧体LTCF(Low Temperature Co-fired Ferrite)材料,采用理论、实验及应用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开发了一种新型LTCC复合介质材料,不但对该材料的复合机理进行了理论模拟而且对其在LTCC滤波器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笔者在理论模型、材料制备和器件设计上做了一些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探索性地建立了针对LTCC陶瓷的低温烧结模型。模型基于液相烧结理论,以液相在晶粒边界引起的毛细管压力及溶解–淀析过程中化学势能的变化为烧结驱动力,将烧结温度、时间与烧结后的最终晶粒大小、相对密度联系起来,模拟出低温烧结动态过程中相对密度的变化趋势。(2)首次提出铁电–铁磁复合材料的复合理论并给予了系统的分析。讨论了复合材料中两相成分的化学结构及电磁性能在理论上对复合可能性的影响,根据材料的微观结构建立了复合模型,模型中假设铁电相均匀分布于铁磁相晶粒表面,并和气孔一起形成非磁性薄层将铁磁晶粒之间隔断,使铁磁颗粒孤立。通过对复合结构中铁磁晶粒内场变化的分析,推导出复合材料铁电/铁磁成分比与复合磁导率的关系方程;另外,利用微观结构中电流流通的等效电路,推导得到不同铁电/铁磁成分比时复合材料复数介电常数与频率的关系表达式。(3)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材料电磁性能的影响。按照工艺流程改变工艺参数预烧温度、二次球磨时间、烧结曲线中升温降温速度、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通过SEM、XRD等分析手段了解改变工艺参数对铁氧体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材料介电常数频谱、磁导率频谱及品质因数的测量得知工艺参数对材料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得到最佳铁氧体烧结工艺参数。(4)研究了不同掺杂离子及助熔剂的加入对低温烧结铁氧体LTCF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电磁性能影响。首先研究了不同MnCO3和CuO含量对NiZn铁氧体烧结特性、微观结构及电磁性能的影响,首次发现了掺杂Mn离子的NiZn铁氧体其电磁性能对烧结温度具有敏感性。其次研究了不同助熔剂Bi2O3、WO3和Nb2O5对NiCuZn铁氧体烧结特性、微观结构及电磁性能的影响,实验揭示W6+对材料微观结构的改善;最后对低温NiCuZn铁氧体进行改性掺杂,研究稀土氧化物CeO2对其微观结构及电磁性能的影响,并给出NiCuZn铁氧体掺杂稀土元素时的磁频谱及介频谱。(5)开发了一新型的基于不同低温烧结NiCuZn铁氧体与高介电常数(BaTiOk+X)钙钛矿的具有电感、电容双性的铁电–铁磁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铁电–铁磁含量对各组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电容电感双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助熔剂Bi2O3、WO3和Nb2O5对其烧结特性、微观结构及电容电感双性的影响。最后对复合材料进行稀土掺杂改性,研究稀土氧化物CeO2对其微观结构及电容电感双性的影响。(6)设计并制作出两种使用LTCC复合双性材料的3G通讯设备用带通滤波器。采用Ansoft 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所建立的滤波器模型进行模拟仿真,通过调节滤波器结构参数使滤波器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并实现生产制备。制得带通中心频率3.5 GHz,插损<2.8 dB,带宽>400 MHz,阻带衰减大于35 dB的微带式带通滤波器和带通中心频率1.4 GHz,插损<3 dB,带宽>160 MHz,阻带衰减大于30 dB的LC式带通滤波器。  相似文献   

20.
时钟电路在数字电路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实现数字电路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如果从计算机安全方面考虑,时钟电路同时又是产生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本文对计算机时钟信号给出了相关的时域、频域特征,同时对其电磁信息泄漏进行了详细地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