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到春节前夕,都会领着我参加父亲单位举行的“贤内助迎新春茶话会”,那场面至今仍记忆犹新。父亲是一位驾驶员,都知道这个职业很辛苦,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平安驾车。所以,父亲的单位非常重视职工的家庭生活,为了感谢这些默默在背后支持与奉献的贤内助们,领导邀请她们参加新春茶话会,共聚一堂,把酒言欢。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牵挂     
一大早就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这几天又降温了,你注意穿得暖和点,别光顾着漂亮,冻坏了身子。丫丫(我的女儿)更要注意保暖,她那么小的人,不禁冻。最近流行感冒特别厉害,你们少在外面吃东西……”“妈,我知道了!等过两天空闲的时候,我去看你!”“我不用你担心,我是担心你呢。时间长了,就想看看你,看到你好好的,妈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3.
刘天燕 《当代矿工》2000,(10):60-60
母亲走了。 母亲离家出走的消息,我是全家人中最后一位得知的,因为连父亲都是实在猜不到母亲可能去的地方后,才托二妹把这令人难以置信的坏消息告诉我的。 母亲怎么会走呢?医院的病床上躺着两个伤员,父亲在帮别人建房时被砸伤,鉴定为“肠搓伤”,大弟在上班途中被摔断了腿,正待手术,母亲是全家的支柱,她一走,一切就乱了套:饭没人做,没人送,家不像家。 母亲走了,全家人四处打听,仍没有一丝儿消息。 父亲悲观而又十分肯定地  相似文献   

4.
母亲     
顾成常 《当代矿工》2013,(11):57-57
小时候,对母亲是一种依赖,每当见不到她,我就像在茫茫大海上失去了指南针,不知所往。如今,我懂了这种爱,它超越一切。年龄越大越能体味这种感情,对母亲有了一种深度的理解,深刻的爱。"你别管我,烦死了",甚至任性的我有时候出言不逊,伤害了母亲,但她总是笑笑,沉默不语,默默地打扫卫生,为我洗换下来的衣物。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目光     
无论我走到哪,眼里总是闪烁着母亲的目光.她是那样祥和,那样温存,那样深情. 在母亲的眼里,儿子总是长不大的.不管你读了多少书,当了多大的官,见过多少世面,你只要是她的儿子,那你就一定还是个孩子.母亲的目光能够穿越千山万水,也可以超越时空的阻隔,时时如温暖的太阳,照耀着儿子.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眼睛     
白军战 《当代矿工》2012,(10):30-30
母亲的双眼曾因青光眼先后做过几次手术,由于要照顾我们弟兄三人,家里经济一直不宽裕,再加上繁重的农活让母亲术后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养,以至于到2006年才发现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另一只眼睛视力已经降至O.3,也是从那时起,全家人才深刻地认识到母亲的青光眼有多严重。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田野     
母亲每次进城,我都能感觉得到她的局促不安。脚底下不是赤着脚就可以踩在上面的泥土,面对的不是熟悉的庄稼,站在柏油路上,面对斑马线,还有拥挤的车流、人流,她总是有些不知所措。每次送她回乡下,刚一下车,她脸上的笑意就不由自主地浮上来,好像与这片土地阔别了很多年似的。我无法理解母亲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就像她在城里时无法理解我为何熬夜“爬格子”。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事业     
邵敏 《当代矿工》2011,(9):29-29
母亲今年六十六岁了,精心烫染的头发已无法掩饰岁月留下的痕迹。但是母亲依然挺直了腰板,等待着女儿们告急的召唤。母亲出生于江苏东海的一个贫农家庭,是一个倔强的女人。  相似文献   

9.
忆母亲     
二十四年前的那年冬天,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的母亲带着对儿孙的牵挂,不顾儿女的声声呼唤,永远地闭上了她的眼睛。从此,我失去了最爱的亲人。母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坚强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母亲39岁那年才生的我,两个哥哥都大我十多岁,我这迟来的女儿始终是父母一直的念想,掌上明珠也好,贴心小棉袄也罢,反正是享尽了父母的偏爱。  相似文献   

10.
陪母亲听歌     
母亲身体不适,把她从乡下接来,检查一遍无大碍,心情放松下来,晚上唠嗑时,我随口问母亲是否想听歌,她痛快地答:听听呗。我听了有些意外,因为上年纪人的都爱听戏,我没想到母亲也想听歌。  相似文献   

11.
母亲     
何永兴 《当代矿工》2012,(11):34-34
母亲老了,头发有些白了。走路总是慢腾腾的年轻时的母亲,一头秀发,能干利索,一直在老家三台务农,同时担负着培养教育我们三兄弟的重任。一年四季,当矿工的父亲总是在农忙时才回家,这样年复一年,母亲的人生轨迹,注定由劳累和操心画就。我不知道,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母亲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种艰难。  相似文献   

12.
陶志政 《当代矿工》2010,(10):30-30
因为在煤矿工作紧张的缘故,每年我只能回老家几次,除了清明节给父亲上坟外,要么是在中秋节,要么是在春节才能回去。  相似文献   

13.
今年40岁的高师傅,名叫高文祥,是河北冀中能源邯矿集团云驾岭矿采煤区一名普通工人。在矿上,他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练就了一身采煤、检修、电焊的好把式;在家中,他还是父母眼中的大孝子。但是,谁知人有旦夕祸福,2011年9月的一天,他在井下突然倒在了自己工作的岗位上,后经工友们送进医院里诊断为脑溢血。虽然领导重视、医生精心救治,  相似文献   

14.
金启 《当代矿工》2008,(2):31-31
2007年清明,我回家了,去看母亲。母亲离开我已经4年了。2003年的暮春,在“非典”肆虐的时候,我接到三姐打来的电话,说母亲突然病了。母亲那年75岁。当天我正在参加一个同事的儿子的婚礼。我对母亲的病并没有在意,我知道,母亲的身体一直很硬朗,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很少生病的。三姐在电话里说,母亲早晨醒来突然言语不清了,我以为是脑中风什么的,叮嘱三姐速把母亲送到医院。因为工作,因为“非典”,我没有及时回家看望母亲。我想等有了空再回家。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和母亲之间似乎很少在一块说话谈心,我见到最多的情景是母亲数说父亲的不是。她说:“喝,就知道喝!你也听听街坊邻居说你什么?一点也不会过日子,咋给孩子说媳妇啊!”一句两句的,父亲也不当回事,仍然不紧不慢地喝他的酒,可是,母亲说的一多,父亲就烦了,猛地站起来,骂上一两句,这  相似文献   

16.
母亲墓前长满了青草,微风吹拂下,摇头摆尾的一副悠闲状,仿佛在告诉祭奠的人们:放心吧,地下的灵魂很安谧。 站在母亲墓前,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母亲在世时的情景,心底再次涌动着对妻子的感激。 我叫杨跃德,是安徽淮北石台煤矿运销科的一名职工,妻子叫王玉珍,今年47岁。我与妻是1975年元月走到一起的。结婚后,她就留在了宿州市解集乡  相似文献   

17.
爱的牵挂     
俞建英 《当代矿工》2011,(11):30-30
一直很庆幸,自己始终被两位慈祥的母亲关爱着、牵挂着…… 一个是自己的老母亲,另一个是老公的母亲,我的婆婆。母亲比婆婆年长几岁,都是七十出头的高龄老人。母亲没有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她却认得很多比较简单的字,看书还喜欢读出声,儿女或者孙子在她身边时,她就问个不停,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念,带着一副老花眼镜把整...  相似文献   

18.
我爱你     
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就意识到了自己注定要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长大。我从来不敢正对父亲未老先衰的容颜, 更不敢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和母亲吵着要这要那。在母亲倔强性格的熏陶下,在一次次坎坷挫折中,我学会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我早早就知道了什么叫责任,也明白了有什么样的责任等待  相似文献   

19.
中学毕业那年仲夏,天气格外炎热,太阳发出的毒火把树木炙烤得吱吱作响。那时的我已经告别校园回到了一贫如洗的家中,每天面对着父亲日益紧锁的双眉。他正在为我的就业而发愁,这我是心知肚明的。晚饭过后,我漫无目的地游荡在山间的小道上,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油然而生的是一种莫名的空虚和惆怅,于是索性回家,躺在床上。夜已经很深了,窗外的明月和星星悄然地盯着我,不远处偶尔传来的卷扬机运转的声音,不时地打破了这明月秋夜的寂静,这是建筑工地正在加班。这一刻,我决定到建筑工地去做小工。做建筑小工,同样要托熟人找关系。好在工地就在…  相似文献   

20.
爱在跑道     
孙程 《当代矿工》2004,(3):61-61
跑道中心那片空地上,一位年轻的父亲正在教孩子学走路。孩子扶着婴儿车走碍跌跌撞撞。这位年轻的父亲一直半蹲着张开双臂在一旁保护,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也一脸的灿烂。我久久地注视着眼前这对快乐的父子,思绪飘向遥远的从前。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军人出身的父亲每天带我来这跑步。儿时的我好胜心强,赛跑时非要和父亲一同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