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古村落公共空间建设与村民公共生活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公共生活衰退的公共空间建设现状,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总结江苏省内公共空间建设的实践经验。继而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镇蒋山村为例,按照"整体优化和要素整合并重"的思路,通过廊道、斑块、景观基质等三个方面的改造与重塑,探讨古村落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对研究进行补充和验证。力求在保护村庄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实现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激发古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承载着厚重的中国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古村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背景下,更肩负着如何保护村落景观和进行发展的重任.通过研究新农村建设时代要求和古村落保护的历史重任,联系古村落景观空间形象的表达,针对当前古村落景观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对策.以诸葛村景观旅游开发和履坦镇景观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在当前历史任务下,如何实现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使古村落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4.
广东河源苏家围客家古村落具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后裔聚居地,苏家围古村落《苏氏族谱》清晰地记载着苏家围从始祖东坡开始的繁衍和兴盛的历史过程。苏家围烙下了东坡遗风的文化印,苏家人传承了苏东坡崇文重教的祖训,培育了关于东坡文化的自尊和自觉的守护,维护了苏围人的世代和睦。  相似文献   

5.
广东河源苏家围客家古村落具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后裔聚居地,苏家围古村落《苏氏族谱》清晰地记载着苏家围从始祖东坡开始的繁衍和兴盛的历史过程。苏家围烙下了东坡遗风的文化印,苏家人传承了苏东坡崇文重教的祖训,培育了关于东坡文化的自尊和自觉的守护,维护了苏围人的世代和睦。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首要切入点,农村空间形态研究是新农村建设村庄布点规划的关键和基础.文章通过资料收集、田野调查、问询讨论、规划设计对会泽县大桥乡传统村落的基本形态要素和结构进行系统解读,探寻滇东北地区传统农村聚居地特有的聚居形态与意象,运用认知地图方法和空间句法理论,对村落空间属性进行空间分析,揭示聚居地空间形态和表面的深层空间特征和村庄用地扩展的主导驱动因子,总结提出“连片扩展型”、“融合扩展型”与“优化扩展型”三种滇东北传统农村聚居地空间形态的扩展模式,引导农村用地的合理扩展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7.
传统聚落综合品质提升是解决保护与利用矛盾的关键,对于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歙县23个古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徽州传统聚落综合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传统聚落综合品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作为综合评价目标层的生态支撑、历史文化保护、设施配套、经济发展得分分别为4.15、3.99、3.17、2.65,反映经济发展已成为制约徽州传统聚落综合品质提升的瓶颈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历史文化保护、设施配套与综合品质显著相关,已成为徽州传统聚落综合品质提升的主导因子;依据象限分析将23个古村落划分为三类,其中综合品质中等的古村落占73.91%,是提高徽州传统聚落综合品质整体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试图将生态规划方法应用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的研究中.首先从区域背景和调研资料入手,运用德尔菲法筛选了对人居环境建设影响较大的限制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地图叠加法对陕北枣子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度评价.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小流域尺度下“生态优先”的生态安全格局和流域发展用地功能分区.分别从生态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角度就人居环境、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提出了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9.
以2014年SPOT5遥感数据为基础,采用核密度估计、热点识别等方法,分析涉县2014年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涉县的乡村聚落斑块呈现出"北密南疏,西密东疏,清漳河流域密度大,离县城越近密度越大"的分布格局,西北部为乡村聚落的核心区;高海拔地区虽然人口密度比较小、但是乡村聚落的密度却比较高,低海拔地区人口密度大,但是乡村聚落密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聚落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聚落因其礼法规制使得在聚落空间的形态上呈现出其特殊性,传统聚落在空间形态上的特定样式在当代乡村旅游中转变成为旅游的资源禀赋,并进而成为村庄功能转型的重要推动要素.在此过程中,聚落的旅游资源容量测算就成为了研究聚落空间承载能力和今后对聚落实施保护的关键点.聚落的空间承载力作为衡量旅游资源容量的标准,也就成为了聚落在当今旅游影响下的研究重点.本文选取诸葛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资源空间容量测算方法对其空间承载力进行分析,同时针对聚落现有基础设施的种类和规模分析影响设施承载力的要素.  相似文献   

11.
以建筑形态、空间格局保留较为完好、反映华夏文明的传统村落--陕西党家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及居民日常活动的观察记录,提出村落中公共开敞空间具有门户空间、邻里交往空间、文化娱乐空间、集会行政空间四个类型,在对四个空间特征分析基础上,揭示出空间所渗透的地域文化以及人们长期保留下来的传统生活习性,并针对各空间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装饰图案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精华,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符号,为能更全面的进行解读,以园林铺地纹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纹饰形制的基础上,对其与空间主题和文化氛围的关系进行了简析.认为他是园林构成元素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无论在样式和内涵上都具有独特的意义:他是造园设计中衬托、突出园景主题的重要手段,是对园林文化内涵的补充;同时也生动的反映了中国古人自然观和社会文化观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3.
利用传统村落中的自然人文资源来开发产品是民宿行业的主流趋势之一,根据对西溪南村民宿的调研走访,对其外部空间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借鉴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一书,将西溪南村中民宿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用模式语言的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并提取出其民宿中构建庭院、花园、露台、停车位的模式语言。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马栏村为研究对象,在对马栏村价值特色分析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马栏村的村落风貌、传统民居、基础设施、居住条件、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抓住保护与发展的主要矛盾、编制保护与发展规划、加强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等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门头沟区马栏古村为研究对象,以聚落环境与空间形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马栏古村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总结了其影响下的带状梯田式聚落空间格局、河路相叠交织的村落公共空间、贯穿村内主街的空间轴线和以寺庙戏楼为核心的建筑空间形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校师生关系随着网络的普及,已经不再以过去的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为平台,师生关系的工具性逐渐淡化,教育教学中的平等意识则得到逐步显示。在高校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挖掘网络资源开设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平台,培养一批网络"领航人",应对网络对传统高校师生关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考察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丈章指出,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现象的出现是陕西特有的经济状况、政策环境以及文化资源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离开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难以诠释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现象形成的内在机理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大昌古镇为例,首先指出古镇的独特价值,然后简要地介绍了大昌旧城的现状,随后重点阐述了因为三峡工程,大昌古镇将进行异地迁建,并对迁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如何保护并延续传统风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对吕纬甫“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格外迂缓”等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鲁迅先生为何有这样的描述,其背景和缘由是什么?为此,本文将吕纬甫“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格外迂缓”等精神与行动表征的描述置于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以布迪厄文化社会学作为理论支撑,从场域、惯习及资本三个核心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尚武精神渐失是以吕纬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当时社会价值的突出表象,这种表象是五四后期社会剧烈变革所造成知识分子精神实体在场域、资本及惯习的深刻影响下,发生质变的中心问题,体现在与场域(社会空间)、惯习(主观行为)、资本(客观行为)深层的社会关系。这种深层社会关系直接影响“尚武精神的聚合”,导致以吕纬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精神状态及“格外迂缓”的行动表征,并最终影响了知识分子改革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和国家当前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不谋而合。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更适合于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已得到了翻译界的认可。文章以扬州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针对非遗外宣翻译的目的及特点,以功能语境理论为指导方针,以归化异化翻译为手段,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