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英 《建筑创作》2002,(2):88-89
21世纪不同于过去的二战恢复时期的"吃的时代"、"穿的时代"、"住的时代",而应当是"科技的时代"、"环境的时代"、"旅游的时代"以及具有更多闲暇的"文化的时代".一方面,现代文明使得都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福利水平提高,人们自由时间增多;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劳动的性质,体力劳动的损耗减少,脑力劳动及精神压力增加,这些原因使得休闲的意义更加重要.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整体质量的社会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构建现代化城市休闲环境空间将成为我们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王留升  李兵营  崔海朋 《山西建筑》2007,33(27):343-344
引入休闲体育的概念,分析了休闲体育场所的类型;对综合性公园中休闲体育场所的特点及现状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综合性公园中休闲体育场所的设置建议,从而使市民日常休闲的体育场所得到积极补充。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延续地脉文脉两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塑造休闲农业园场所个性,具体从园区总体规划到细节设计做出对场地特征的回应,使得休闲农业园能很好的融合于场地,并实现可持续生长。  相似文献   

4.
5.
从“休闲”的本义出发,阐释休闲文化的内涵特征和休闲空间的概念;通过对古代城市、聚落休闲空间的研究,对照当前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将传统休闲场所精神、空间布局应用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可能性的若干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场所概念和场所理论入手,对重庆三峡广场改造之后取得的效果作简要分析,力求总结出城市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场所设计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城市设计和场所设计相关理论,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广场—成都舞台为例,通过分析其图底关系,空间围合,人群活动类型,进而论证出成都舞台杰出的场所精神的营造。  相似文献   

8.
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0世纪 60至 70年代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场所精神理论 ,从其时代背景、哲学渊源、精神内涵及实践等方面分别做了介绍 ,肯定了场所精神的可贵之处 ;然后指出了其作为一种理论和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结构和研究方法有待完善 ,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 ,而且过分强调传统的分量 ;最后结合城市设计实践进一步说明其局限性 .正确地认识场所精神理论 ,对于我国当前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筑以群体的方式出现,公共空间设计的室内化也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内外概念界限的打 破使立体化的城市空间发挥出可观的潜力。在室外休闲环境中引入与借鉴室内生活化的设计方法,能够表现出对 人的关怀,使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更具有亲和力及生活感。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9,(10)
开放性休闲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性休闲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业余生活重要场所。城市应当增加开放性休闲空间的人文性、自然性、娱乐性与活动性的基本特征,满足不同区域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从而达到提供优质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城市生活品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方庆  卜菁华 《规划师》2003,19(9):46-49
滨水区游憩空间开发的关键在于通过游憩空间的合理设置将游憩者和城市滨水区相连接,并满足游憩者的游憩需要。因此,滨水区的游憩开发首先应对滨水区现状进行调查及定位游憩活动,然后在具体的开发中综合考虑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造原有交通系统、开发和利用历史古迹、控制滨水建筑等,创造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滨水游憩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洗浴健身中心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和冷负荷及通风负荷的特点,采用各房间安装排风装置,走廊供新风的通风方式,空调系统为户式一拖多集中空调。通过运行,该系统运行调节方便,节省投资费用,室内空气质量好,防止了室内空气交叉污染,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王颢  张健  蔡军 《华中建筑》2006,24(1):92-94
阶梯在礼仪性场所空间中具有重要的精神表征意义,该文通过对礼仪性场所空间特征与阶梯空间形态特点的分析,阐述了二者间的紧密联系,探讨了礼仪性场所中阶梯的多重表征意义与基本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鑫 《住宅科技》2011,31(5):16-18
住区的儿童游憩场所是儿童进行游憩交往的场所,也是学会对人尊重和对自然敬畏的社会共生场所。通过对寒冷地区住区的儿童游憩场所调查,探索在寒冷地区特征下的住区儿童游憩场所设计特征,以期能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提高寒冷地区住区的人居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水带游憩规划设计-以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滨水区处在陆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的边界,其景观生态边界效应明显,如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生境多样等,但同时也是城市游憩休闲空间的重要载体。以上海浦东张家浜滨水游憩带为例,探讨在滨水区物质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如何保护其生态功能与滨水区游憩功能的协调、统一,创造系统完整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6.
场所的关联耦合——整合城市文脉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赛  金笠铭 《规划师》2003,19(4):21-25
建立城市重要场所之间的关联耦合关系是构架城市秩序整体、整合城市文脉的重要手段。结合东莞城市设计的实践介绍建立场所之间关联耦合的几种方式,并提出具体的分析方法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7.
孙震  赵璐  徐可 《华中建筑》2011,29(12):47-50
该文通过对武汉华尔登酒店a设计过程的剖析,探讨了消费时代语境下建筑空间创造与场所互动的机制,以及这种互动所产生的城市空间体验式消费和环境资源的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8.
林勇强  史逸 《规划师》2002,18(7):81-84
通过对某一小区老年人活动场地改造设计的前期调查,结合环境行为与心理学原理和实态调查的结果,探讨了老年人的休闲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室外活动场地的关系,力图找出指导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规划设计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生态健康游憩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当前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绿地数量、绿地指标,而缺乏对城市绿色骨架的构建,增加绿地间有机联系等现象的分析,在绿地系统规划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健康游憩体系的概念.在规划中贯彻生态学廊道一斑块的理念,建设具有生态、游憩、交通、健身、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康体绿道,实现城市绿地功能的综合发展.对如何形成完善的城市绿色体系,人与自然、城市的和谐发展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徐洁 《时代建筑》2014,(2):10-15
文章通过对"休闲"的解释,说明了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与自然的紧密联系,阐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指出劳作与休闲是相生相伴的整体。通过分析农历节气与节日庆典,梳理中国古代顺应自然的生活与休闲内容,并从古代中国画的研究中发现传统的生活与休闲方式,以此来理解中国人的休闲与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中国人的自然观;从工业文明带来的变革中,看到旅游度假成为当代休闲方式的必然,并关联到中国未来的旅游度假和住宿酒店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