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探讨及其在济阳坳陷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更确切的了解冲积-河流相地层格架的时空分布规律,归纳和总结了冲积-河流相层序、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划分依据。结合济阳坳陷新近系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对冲积-河流环境层序地层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低水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冲积扇及辫状河,水进体系域主要发育低弯度曲流河,高水位体系域主要发育高弯度曲流河,水退体系域时期由曲流河向辫状河过渡。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下段可划分出七个准层序组:馆陶组分为四个准层序组;明化镇组下段划分为三个准层序组。  相似文献   

2.
陆相沉积环境与海相沉积环境有很大的差异,相应的可容空间及层序演化控制因素也不同。分析了陆相可容空间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对层序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陆相层序主要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构造因素是陆相层序的主要控制因素,它控制了一、二级层序的演化;气候、沉积物供给、湖海短期沟通、河流平衡剖面迁移等因素在较短时期内或局部地区可以成为主要控制因素,在其影响下可形成三级层序。通过编制基准面变化曲线可以分析可容空间变化,预测层序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濮凹陷文西断裂带层序类型、体系域类型的研究表明,沙三段形成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深湖-半深湖陆源碎屑和盐湖沉积。主要沉积体系包括河流-三角洲体系、深湖-半深湖砂、泥沉积和盐湖沉积。湖进体系域水体加深,以半深湖-深湖和浊流沉积广泛发育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地层横向分布稳定。湖退体系域发育以进积为主的准层序组。储集砂体主要分布在湖退体系域,其中层序Ⅰ,Ⅱ和Ⅲ湖退体系域发育的水下分流水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以及远砂坝为最重要的储集单元。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类型、体系域类型等研究表明,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划分具有四分性特征。印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冲积—河流环境下.准层序组边界主要依据较大规模河流底冲刷及厚层粗碎屑沉积、相对稳定的泥岩及古土壤、岩性组合及其测井响应等识别;有时,准层序组的边界与层序边界相一致,据此可将新近系分为10个准层序组。济阳坳陷新近系的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研究表明,济阳坳陷新近纪由早至晚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辫状河—低弯度曲流河过渡体系和高弯度曲流河—泛滥平原沉积体系3个阶段,主要相类型有冲积扇相、辫状河及曲流河。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构造沉降为湖进体系域主控因素,可容空间在盆地范围统一增加,欠补偿沉积形成暗色泥岩烃源岩;沉积物供给为湖退体系域主控因素,在盆地缓坡中部和陡坡中部形成可容空间转换带,该带外侧可容空间减小,内侧可容空间增加。平面上,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与可容空间的分布具明显关系,可容空间转换带是油气成藏最有利的地区,特别是岩性油气藏集中分布的地区,可容空间减小带主要为构造-断块油气藏集中分布区,而可容空间增加带主要分布着滑塌浊积砂体形成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构造沉降为湖进体系域主控因素,可容空间在盆地范围统一增加,欠补偿沉积形成暗色泥岩烃源岩;沉积物供给为湖退体系域主控因素,在盆地缓坡中部和陡坡中部形成可容空间转换带,该带外侧可容空间减小,内侧可容空间增加。平面上,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与可容空间的分布具明显关系,可容空间转换带是油气成藏最有利的地区,特别是岩性油气藏集中分布的地区,可容空间减小带主要为构造–断块油气藏集中分布区,而可容空间增加带主要分布着滑塌浊积砂体形成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T-R旋回层序与沉积相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是在湖盆萎缩期沉积形成的陆上冲积地层。本文在其中划分出2个四级T—R旋回层序,每个层序由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构成,并且在区域范围内可追踪对比。同时提出洪泛平原沉积体系,并将其作为该区地层基准面抬升的标志。水进体系域内部构型以推移质和悬浮质混合沉积为主,其层系向上逐渐变薄,广泛发育厚层的洪泛平原沉积,只有少量的河道砂体孤立的分布于其中。水退体系域内部构型以砂一砾推移质沉积为主,这些沉积构成了混合的向上逐渐加厚的河道充填复合体。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二叠系梧桐沟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以及沉积相的识别,进而研究了层序沉积体系的分布配置关系,揭示了探区主要气藏分布规律。研究认为,滴南凸起二叠系梧桐沟组可以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Ⅰ-1和SQⅠ-2,SQⅠ-1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而SQⅠ-2主要发育水进体系域,为泛滥平原沉积。SQⅠ-1为主要产气层段,该层段有利油气聚集区主要位于构造隆起区所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砂及河口砂坝上。  相似文献   

9.
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即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及水退体系域(RST),该四分体系域具显着的几何构型特征,它们分别由低位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高位加积小层序组及进积小层序组构成.陆相层序四分体系域是一个沉积基准面旋回所引起的可容空间旋回性变化的沉积响应.对于断陷湖盆的一个完整陆相层序,其体系域划分原则为:湖相厚层泥岩代表高水位体系域,它是水退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的分界;初始湖泛面之上为水进体系域,其下为低水位体系域.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的陆相层序自下而上依次由下列层序单元构成;层序界面(SB)→无湖岸上超的低水位体系域→湖岸显着上超的水进体系域→由沉积速率缓慢的垂向加积型湖相泥质岩构成的高水位体系域→湖岸显着退却的水退体系域→层序界面(SB).  相似文献   

10.
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即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及水退体系域(RST),该四分体系域具显著的几何构型特征,它们分别由低位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高位加积小层序组及进积小层序组构成。陆相层序四分体系域是一个沉积基准面旋回所引起的可容空间旋回性变化的沉积响应。对于断陷湖盆的一个完整陆相层序,其体系域划分原则为:湖相厚层泥岩代表高水位体系域,它是水退体系域和水进 体系域的分界;初始湖泛面之上为水进体系域,其下为低水位体系域。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的陆相层序自下而上依次由下列层序单元构成;层序界面(SB)→无湖岸上超的低水位体系域→湖岸显著上超的水进体系域→由沉积速率缓慢的垂向加积型湖相泥质岩构成的高水位体系域→湖岸显著退却的水退体系域→层序界面(SB)。  相似文献   

11.
沙市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江陵凹陷古近系沙市组进行地层等时划分及对比,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认为沙市组是形成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浅湖陆源碎屑岩和盐湖沉积。主要的沉积体系包括河流一三角洲体系、滨浅湖一半深湖砂、泥质沉积和盐湖沉积等。低位体系域以发育低水位的下切河道、三角洲及干旱盐湖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三角洲、滨浅湖沉积。高位、湖侵及低位体系域的演化表现为河流一三角洲体系的进退和干旱盐湖的交替发育。层序Sq3和Sq4高位域发育较厚的储集砂体,具有进积式的层序结构特点。储集砂体主要分布于高位域,其中层序sq1的高位域发育的河口坝和分流河道砂体为最重要的储集地层单元。图4参12  相似文献   

12.
冀中坳陷陆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张振生  黎英 《石油学报》1997,18(2):26-34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重新解释了冀中坳陷的下第三系地层.四个层序可从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中解释出来,每一层序可进一步划分成三个体系域:低水位期、水进期和高水位期.体系域的沉积或岩相的分布明显受湖水升降及构造沉降的双重作用控制,每一层序构成了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从现有的资料分析,冀中坳陷的水进期体系域可能与“海泛”或“海侵”有关,发育有较厚的暗色泥、页岩夹碳酸盐岩(包括生物碎屑灰岩)的沉积,并伴有大量的与“咸水”环境有关的微古生物,这些微古生物是形成油气的主要物质基础.而位于水进期之下的低水位期的盆底扇、斜坡扇、斜坡河道砂、水进三角洲和位于水进期之上的高水位期的水退三角洲、扇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储集层系.圈闭类型明显受砂体的成因类型控制.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纪沉积地层可分成4个层序10个体系域,在古构造、古地形、古气候和古物源供给等因素控制下,层序内部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根据地质、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台北凹陷侏罗纪沉积格局曾发生过显着变化,早中侏罗世由南而北依次发育河流、沼泽和湖泊相沉积,中侏罗世由南而北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中晚侏罗世由南而北则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其中沼泽相煤岩和较深湖相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河道砂体是物性较好的储层,湖相泥岩是有利的盖层,它们在垂向上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精确划分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地震层序和明确层序内部结构特征,采用地震小层追踪、对比技术对该区的地震剖面进行处理和精细解释,并结合地震小层的Wheeler域转换图以及岩心、钻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七个泉组从下向上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明确了各层序界面和最大湖泛面的识别标志,指出缺乏明显地形坡折的七个泉组沉积层序由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其中湖侵体系域以退积型序列为主要特征,而湖退体系域以进积型序列为主要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充填模式。综合地震小层上倾尖灭点识别、连井砂体对比以及构造等分析成果,指出研究区岩性圈闭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台东、涩东、驼西鼻隆区和驼南、涩南、盐西斜坡带。  相似文献   

15.
四川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受层序地层格架的控制。Ⅲ-1层序先后沉积了包括碎屑岩构成的低位体系域,泥岩、砂质泥岩构成的水进体系域和砂岩、砂质泥岩、煤层构成的高位体系域,显示了由川中向川西前积充填的特征;Ⅲ-2层序则先沉积了由湖泊及进积三角洲沉积构成的低位体系域,后又沉积了主要由泥质岩构成的水进体系域,形成由周缘向盆地内部充填的沉积格局;Ⅲ-3层序在沉积了由巨厚盆底扇构成的低位体系域后,继之形成了由湖泊、退积三角洲沉积体系构成的水进体系域,后又充填陆源碎屑为主的高位体系域,亦具由周缘向盆地内部前积充填的沉积特色。水进体系域因其泥岩厚度大,有机碳丰富为主要烃源岩及区域盖层,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由于砂岩孔渗性好是为储集层。川中、川西北以Ⅲ-1层序低位体系域为主,次为Ⅲ-2层序低位体系域,川东、川南以Ⅲ-3层序高位体系域占优势。显示天然气成藏分布由须家河组二段低位体系域占优势转变为须家河组五段上部高位体系域为主,有利储集相带向东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地区层序框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该区划分了6个超层序,10个层序,建立石炭系风化面以上到侏罗系层序框架,以及低水位、水进、高水位体系域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17.
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层序-体系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层序-体系域格架内对库车坳陷西部库姆格列木群各岩性段进行分析对比和沉积古地理恢复,建立层序-体系域格架内的储盖组合和配置体系,对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区进行预测。库姆格列木群三级层序Esq1低位体系域和Esq2低位-水进体系域发育两套粗碎屑砂体,Esq1和Esq2层序的盐岩、膏岩和泥岩广泛分布,封盖能力好,与两套砂岩储集层构成优质储盖组合。从有利储集体分布来看,北部山前带向盆地推进的河流体系、西部温宿凸起东缘的扇三角洲体系及南部英买古低隆起带的下切谷充填、河流三角洲体系形成有利储集砂体,坳陷北缘克拉苏大北区带、南部秋里塔格却勒及其以南地区、西部温宿凸起北部及东部地区是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图6参12  相似文献   

18.
泌阳凹陷为一陆相断陷湖盆,运用T-R旋回原理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地层进行层序划分,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T)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以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将核三段划分为一个T-R旋回(相当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Ⅱ级层序)和3个次级T-R旋回。识别出扇三角洲、远(近)源三角洲、水下扇及浅湖、深湖-半深湖等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弄清不同体系域中沉积体系的发育规模及其展布有明显的差异,总结出泌阳凹陷T-R旋回沉积层序模式,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石炭系层序地层和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南部玛扎塔格构造带石炭系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将石炭系划分为三个层序(1个Ⅰ型层序、2个Ⅱ型层序)和8个体系域,该层系体系域类型齐全。石炭系包括三套天然气储集层,分别对应于低水位体系域、陆棚边缘体系域和并进型高水位体系域,对比研究认为体系域对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和空间展布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并进型高水位体系域应是最重要的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20.
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以Vail 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 的高 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采用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多种分析手段,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 叠置结构、测井曲线等的综合识别分析,将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划分为2 个三级层序。进一步研究了 涪陵地区层序格架内长兴组沉积相垂向及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从层序演化的角度研究了长兴组沉积时期礁滩体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海侵体系域(TST)时期涪陵地区礁滩体不发育,高水位体系域(HST)时期礁滩体较发育;上部三级层序沉积时期礁滩体均有发育,TST时期礁滩体的发育规模明显小于HST 时期的礁滩体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