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建项目不断增多,单体规模不断加大,对砼生产的数量、品种和质量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尤其是商品检的发展对砼的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八五”以来,我国砼搅拌机适应生产的需要,引进国外先进产品和技术,进行更新换代,开发出系列产品;机械化配料站、移动砼搅拌站也推出不少更新产品,形成各种系列配套产品;生产量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砼搅拌楼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笔者根据实践体会,试对砼搅拌机械的应用与发展作一初浅的论述,供同行讨论。1组合式砼搅拌站的应用1990年我公司在深圳中康玻壳工程施工中,用…  相似文献   

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高层、重载、大跨度等现代土木工程对结构强度高、刚度、耐久性好的要求,同时满足现代化生产施工,是钢筋混凝土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阐述了国内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概况;重点对钢纤维混凝土、钢管混凝土以及钢骨混凝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再生混凝土(RegeneratedConcrete),又叫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是用.旧建筑物上拆下来的废弃混凝土碎块作粗骨料,加入水泥砂浆拌制的混凝土。因为它是对废旧混凝土进行加工,使其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的建材产品,所以称其为再生混凝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德国、日本等国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到现在已召开了三次有关废混凝土再利用的专题国际会议。再生混凝土利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同研究课题,有些国家还采用立法形式来保证此项研究和应用的开展。例如日本建设省在1992年提出了“控制建…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新型超缓凝剂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立久  张铁民 《混凝土》2000,(10):58-59,63
本文以氟硅酸盐、铝硅酸盐和过渡元素为主要成分,开发出新型超缓凝剂,缓凝时间超过42h。28d强度与基准混凝土基本相同。采用绝热温升法测定了这种超缓凝剂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过程影响,并通过SEM等研究其硬化体显微结构,进而探讨了超缓凝机理。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该超缓凝剂有广阔应用前景,如避免冷接缝,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坍落损失和开发混凝土施工新工艺以及避免夜间施工等。  相似文献   

5.
钢纤维微膨胀混凝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研究了钢纤维与膨胀剂的微膨胀作用对高强混凝土膨胀与收缩、阻裂与抗渗,以及抗拉和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孔结构分析,剖析了微观机理,为抗渗与阻裂性能要求高的工程结构和制品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家用机遇和挑战并存一语来作形容是比较准确的。但对各行各行各业而言,有的机遇大于挑战,有的则挑战大于机遇。对于我们混凝土机械行业而言,我们的估计比较乐观,在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基本能守住国内这块市场。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分析:1混凝土搅拌机升级换代,提高了我们行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企业的制造工艺水平80年代由二所十厂联合设计了JZ、JD、JS三大系列新型搅拌机,这些新型搅拌机的生产、改进和大量推广使用,一方面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原材料,降…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外文献对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概述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材料组成和材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以及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最后对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耐久性的发展提出参考建议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轻质泡沫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张磊  杨鼎宜 《混凝土》2005,(8):44-48
本文介绍了目前对泡沫混凝土的研究状况和应用成果,包括泡沫混凝土的性能优点、发泡剂性能研究、原材料组成及配合比和实际应用成果等,最后提出了其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以及今后的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城市道路的特点,通过对碾压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结构组合分析,指出该新型路面应用于城市道路能够获得较好的使用效果;并且介绍了目前采用的力学分析和结构设计方法,最后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一些建议。可供城市道路与公路中的设计、生产部门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泵送高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度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煦 《建筑技术》1994,21(7):408-410
本文通过对厦门海光大厦地下室底板施工过程中温度监测控制情况的总结分析,论述了泵送高强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方法、温度监测布点方案的优化设计、最高温升和降温梯度等,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搅拌机搅拌速度作为混凝土搅拌过程的重要作业参数,不仅关系到搅拌机的生产率,而且关系到混凝土搅拌质量.采用现有一次搅拌工艺要达到提高水泥分散性和水化程度的目的,通过提高转速的方法,混凝土混合料易产生分层离析;若延长搅拌时间,又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对二次搅拌工艺条件下搅拌速度的合理确定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条件下,搅浆速度对混凝土质量影响较大,粒径较小的轻质材料可以高速搅拌,搅浆速度为4.5 m/s时具有综合优势;当搅混凝土时间不超过15 s时,线速度的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搅混凝土时间超过15 s时搅拌线速度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当搅混凝土时间为25 s,搅混凝土速度为1.5m/s时,混凝土搅拌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GYCBL200型厂拌冷再生设备可以对旧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厂拌冷再生,具有配料计量精准,全自动,效率高,可连续生产等优点,其搅拌主机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式"、"强制"、"角度"和"沸腾"的搅拌技术,搅拌力度大,搅拌效率高,混合均匀,搅拌能力最大可达250t/h.介绍GYCBL200型厂拌冷再生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双向搅拌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现场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技术。为了分析双向搅拌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在同一场地进行了双向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试验段工程,对比分析了双向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的桩身质量、施工扰动、复合地基承载力和路堤荷载下的工作性状特点。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双向搅拌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搅拌均匀性、消除冒浆现象,并减小搅拌桩施工对桩周土体的扰动;双向搅拌桩桩身质量均匀,桩身强度沿深度变化较小,复合地基承载力高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填土高度相近时,双向搅拌桩荷载分担比高于常规搅拌桩,地表沉降和坡角处最大水平位移小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而地基固结速率快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研究结果表明,双向搅拌桩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徐建辉 《山西建筑》2010,36(13):129-130
针对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技术对拌和楼的要求,对厂拌热再生间歇式拌和楼的改造措施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措施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从而加深对厂拌热再生生产工艺及流程的认识,从而保证RAP料的添加效率和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流动特性,深化认识混合料强度构成的演变机理,文章利用自行开发的一种变速拌和试验装置,在不同拌和速率(20~50r·min1)和拌和温度(130~180℃)下,对不同沥青种类、不同沥青用量和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拌和功率测试,分析拌和流动特性,建立拌和流变模型,定义拌和和易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拌和试验装置的功率测试误差小于5%,测试数据稳定可靠,可用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功率;拌和温度越高,拌和速率越小,所耗费的拌和功率越少,沥青混合料越容易拌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流变模型服从线性的宾汉黏塑性模型,模型直线的斜率表征混合料的拌和黏度,截距反映内在塑限;拌和和易性指数可以定义为模型直线对拌和速率之面积的倒数,从理论上综合考虑黏塑性流动参数;沥青越黏稠,沥青用量越大,集料颗粒越粗,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阻力越大,和易性越差;从强度构成的演变机理来看,集料的组成特性决定内在塑性极限,沥青砂浆的黏性决定黏性强度即牛顿黏性流强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试验,对双卧轴搅拌机返回叶片数进行试验研究。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搅拌时间和搅拌臂围流布置的前提下,搅拌线速度是影响混凝土搅拌质量的首要参数;返回叶片数对搅拌质量有一定影响,在满足搅拌线速度为1.2m/s,返回叶片数为2个,双轴交错布置,双轴正正排列的条件时,混凝土搅拌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7.
某工程84混凝土拌和楼拌和混凝土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  陈科全 《山西建筑》2010,36(8):357-358
从拌和楼的拌和,制冷系统,衡量层作业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84混凝土拌合系统拌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以期搞好拌和楼运行管理,提高拌和楼拌和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18.
路堤下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性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存在的问题,介绍一种新型水泥土搅拌桩——钉形搅拌桩,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路堤荷载下钉形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钉形搅拌桩的扩大头作用,钉形搅拌桩的桩体荷载分担比高于常规搅拌桩,而相同深度加固区上部的桩身负摩阻力小于常规搅拌桩;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区上部的土体附加应力小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与常规搅拌桩相比,钉形搅拌桩不仅能有效减小复合地基地表桩、土沉降、坡角侧向位移,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减小地表桩土差异沉降,防止发生桩顶向上刺入破坏,不需在顶部设置加筋及垫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一步、单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水泥颗粒粘聚和混凝土界面强度低的问题,提出了细、粗骨料分步投料和高、低速分步搅拌的双速搅拌工艺,分析了其对混凝土的强化拌和机理,并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砂浆和混凝土搅拌速度.结果表明:双速搅拌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和强度;双速先拌砂浆法是一种较佳的双速搅拌工艺,当砂浆搅拌速度为4.5m/s,混凝土搅拌速度为1.5m/s时,该工艺有较好的混凝土拌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赵悟  冯忠绪 《建筑机械》2001,(10):52-55
本文针对混凝土普通搅拌的局限性,对振动拌和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将振动强化拌和技术用于SFRC的制备。通过试验研究、比较,得出了振动拌和SFRC的主要参数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