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王瀛 《人类居住》2006,(4):25-25
住房权和反迫迁中心(COHRE)资深法务专员Malcolm Langford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项目主任Monika Lueke概括了在实现移民住房权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英国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一次是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如伦敦)的农村劳动力移民(国内移民)湖,另一次是20世纪战后经济恢复期从新英联邦各国流入到英国各大城市的外籍劳动力移民(国外移民)潮。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都不同程度地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其中住房市场供需失衡引发了严重的住房问题。中央及地方政府虽然制定了各项法律政策试图解决贫困劳动者的住房问题,但现实情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了政策实践与政策理念之间的背离,因而影响了贫困劳动者住房问题的全面解决。文章总结分析了两大历史时期针对劳动者移民的住房政策的特征,探讨了地方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在解决劳动者移民的住房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住宅产业》2010,(8):27-27
重庆积极探索城市住房供应“双轨制”,对住房制度进行必要完善。其基本思路是:30~40%的中低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予以保障,60—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提供的商品房解决,并对高端商品房和投机性炒房采取相应的遏制措施,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4.
移民社会的缩影——重庆“湖广会馆”文化内涵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璇 《华中建筑》2002,20(1):71-74
该文试图通过对以湖广会馆为代表的重庆古会馆群的个案分析和比较研究,提出有关重庆早期湖广移民的建筑实证;探寻移民社会中地域文化的大融合在建筑上的反映;分析以会馆戏台为物质形态的地方戏曲文化在文化整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俞方 《城市开发》2000,(6):41-42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4月11日至13日在山城重庆召开了激活住房市场 ,启动个人住房消费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本次会议由重庆市房协、上海市房协、中国房协市场专业委员会、中介专业委员会协办。会上 ,重庆、上海、深圳、宁波、青岛等地房地产管理部门作了发言。有关市场的话题是个永远的话题 ,并非老生常谈。因为市场瞬息万变 ,年年月月都出新问题、出新经验 ,政府部门如何在管理、规范市场的同时 ,促进市场的活跃与发展 ,一直是探索中的问题。大家在谈论重庆市房交会市场火爆的时候 ,请不要忽略政府完善市场功能的手段 ,既用先进技术促进了市场的活跃 ,同时也做了市场的主导者和领路人 ,这是变被动的管理为主动的管理。青岛市有建一流有形市场的雄心 ,建立全市的大型住房超市 ,通过建立和规范有形市场这个“小市场”来管好全市房地产这个大市场。宁波地处市场发育早、经济发达的浙江 ,截止去年末 ,全国商品房空置率浙江最低 ,而宁波是浙江空置率最低的城市。在吸引人们住房消费上 ,政府变通政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比如对外地购房者的准予入户 ,对农村进城购房的优惠 ,以及各种税费在浙江全省是最低等等 ,都极大的活跃了市场。中房协顾云昌秘书长提出 ,激活住房市场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认真做好十个方面的工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涪陵李渡镇属于三峡库区,是三峡二期工程蓄水地最末端,三峡工程的兴建将淹没李渡镇近三分之二的面积。淹没区的移民就地后靠,李渡新区的开发便随着三峡工程的动工加快了,而城镇化又涉及占用农村土地,占地移民也随之产生。大量移民的出现与城镇化发展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和作用?笔者就此在涪陵李渡新区东堡三峡移民点、马安占地移民点,随机选择50位移民(东堡30名、马安20名),进行了调研。移民前李渡镇北靠渝涪高速公路入口,东连涪陵主城区,西受重庆大城市辐射,南依长江黄金水道,319国道横贯全境。李渡镇依山环江,从古至今一直为水运交…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重庆建筑发展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彬  屈仰 《南方建筑》2011,(2):14-17
重庆抗战时期建筑在重庆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同时期国内建筑发展中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和重庆现存抗战时期建筑的研究,指出抗战时期的重庆建筑正处于由传统建筑体系向现代建筑体系过渡的转型发展阶段,进而探讨总结了该时期重庆建筑在类型发展、建筑形式演变、建筑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陕南移民安置聚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分析探讨,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适合陕南移民搬迁安置聚落的营建策略。为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9.
史亚南  商选平 《城市住宅》2022,29(2):207-209
根据当地高寒牧区和生态宜居住房的建设需求,在充分发挥太阳能自然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新型建筑材料,引进先进生活设施,从规划选址、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可再生能源集成设计方面阐述高寒地区生态宜居住房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0.
谢璇 《华中建筑》2011,29(11):173-178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教育并未因战争中断,反而得以继续发展.战时的中央大学建筑系迎来了“兴旺繁荣的沙坪坝时代”.由于战争破坏后的城市重建以及迁建区建设的需要,急需大量的建筑专业人才,促使重庆大学在战时成立了建筑系,并迅速发展,使重庆成为西南地区最早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之地.  相似文献   

11.
重庆作为中国抗战时期的陪都,于1937年至1945年间,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营建了数量众多的别墅因、园林式办公场所和少数几座公共园林。这些园林因地制宜,冲破传统园林幽闭繁琐的榕局,着力于山水空间的创造,显示出境界的宏大高远。这个时期的遣园手法更趋简略,更加注重和依籁于借助自然景观来为其烘托气氛。其造园手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显示出山地园林的形态特征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谢璇 《华中建筑》2010,28(6):80-83,110
在近代抗日战争期间,战时首都重庆遭到日军长达五年多的无差别轰炸,给重庆城市带来灾难性的破坏,但也给重庆提供了遵循现代城市功能,要求重建城市的机遇。为了城市的减灾防御,国民政府在重庆的旧市区进行了开辟火巷等战时特殊的城市建设。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袭给城市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在废墟中重新梳理城市,通过对城市功能和空间格局的改造,进一步地推动了重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重庆抗战遗址的价值、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分析,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抗战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系统方法,并构建起保护与利用体系,从而促使抗战遗址焕发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张涛 《建筑与文化》2012,(11):67-69
抗战时期是重庆建筑法规制定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抗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国家层面的建筑法规及重庆地方各领域建筑法规的颁布促成重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法规《重庆市建筑规则》的制定,较为有效地保障了战时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重庆市城市建设的制度化,为重庆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基础,重庆城市建设管理迈出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37——1945年间重庆的重大建筑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对该时期建筑的发展理出了一个主轮廓,在掌握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再进行系统的归纳,类比,找出其特点。尽量让史料说话,避免个人的主观臆测,让人们对重庆建筑的近代化历程有一清晰的认识,以供今日之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 大量尚在使用寿命期内的旧厂区住宅被简单 推翻重建,既不利于城市文脉传承也造成了 资源浪费。为使该问题得到改善,文章以目 前我国廉租房建设的发展现状为基础,通 过对重庆市旧厂区住宅现状以及廉租房空 间需求进行详细调研,并结合相关研究,提 出“将城市旧厂区旧住宅改造为廉租房”的 新思路,并从套内空间、套型组合以及建筑 公共空间等几方面提出旧厂区住宅建筑的改 造策略和方法,为我国廉租房建设提供借鉴 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欧阳桦  曹正伟 《中国园林》2012,28(4):96-100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首都,为转移到重庆的国民政府军政要员营建了数量众多的别墅园和园林式办公场所。这个特殊时期的园林式别墅大多因地制宜,在保证安全和隐蔽的前提下,着力于山水空间的创造,借助自然景观来提升其园林意向。其造园手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示出山地园林的形态特征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8.
公共租赁房建设的“重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灏  尹庆 《时代建筑》2011,(4):30-33
文章介绍了在近年来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公共租赁房"重庆模式"的特点与已有的建设成绩,重点分析了重庆公租房在项目规模、用地选址和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